本報記者 雷 耀 通訊員 姚 方
保障350多萬名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推進200多所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適老化改造惠及6.7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建立187只“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救助5.6萬人,建設100個開放式社區居民會客廳……一項項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是河南民政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以真情服務履行“愛民”使命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河南省民政部門聚力打造幸福民政、活力民政、文化民政、法治民政“四大民政”,加快推進現代民政建設,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積極貢獻民政力量。
聚力打造“幸福民政”
用無聲的數字見證有感的幸福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河南省出臺多個政策,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面建立“五級書記抓養老”工作機制,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在城市,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建成率達100%;在農村,推動200多所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成農村幸福院1萬多個。聚焦失能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區就近就便養老需求,全省673個街道全部建設擁有50張床位以上的街道綜合養老中心,全省7334個社區全部建成日間照料中心。為6.7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定40多個省級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建立200多家養老服務人才評價機構,5.8萬人取得養老服務人才技能證書。
在強化民政兜底保障方面,河南省民政部門時刻將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計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目前,河南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630元、44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發放,有力保障了350多萬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工作,17.3萬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按“單人戶”納入低保。將430萬名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就3.8萬戶突發嚴重困難家庭情況發出風險預警,全面推行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全省臨時救助13.7萬人次。為210萬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將適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教育保障和控輟保學范圍。
…………
兜底線、惠民生,河南民政人用一串串無聲的數字讓民政服務對象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幸福。
聚力打造“活力民政”
用創新舉措激活民政工作新引擎
“以前來社區辦事,跟工作人員隔著柜臺,總有距離感。現在可以面對面零距離交流,感覺溫馨多了。這里還設置了兒童活動室,真是太貼心啦?!本用裢跖靠洫劦氖墙谕度胧褂玫哪蠘房h城關鎮陽光花園社區居民會客廳,也是今年河南省新建成的100個社區居民會客廳之一。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河南省民政部門積極推動社區居民會客廳建設,激發基層善治活力,在全省范圍內建成100個社區居民會客廳,為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提供更為親切的場景。同時,在全省范圍內評出100個“五星”社區,強化多元善治。
此外,河南省民政部門充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積極作為。引導全省45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實施1300多個項目,投入款物近5億元。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全省社區社會組織累計開展3.2萬個活動,服務群眾490萬人次。
科技改變生活,智慧助力前行。河南省民政部門利用信息化手段,激活民政工作新引擎,深化“互聯網+民政服務”理念,推動更多民政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就近可辦”,建設集指揮調度、服務、管理、監督等功能為一體的民政綜合業務信息平臺,建成全省統一的民政數據中心,實現全省低收入人口、婚姻登記、社會組織、區劃地名、養老機構、兒童福利等數據匯聚并動態更新,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聚力打造“文化民政”
用軟實力鼓足事業發展精氣神
“新郎新娘,看鏡頭……”今年“520”這天,鶴壁市山城區首屆集體婚禮在愛情小巷舉行,10對新人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步入婚姻殿堂。
這條愛情小巷匯集了婚姻登記中心、青年人創業中心、相親中心、婚紗禮服店等,是當地有名的打卡地。如今,以“儉”為尚的婚俗文化,已在河南蔚然成風。
針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河南省民政部門積極推進婚俗改革。2021年啟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目前全省共有2個國家級、33個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
移風易俗,在殯葬領域也逐步見到成效。針對殯葬陋習,河南省民政部門以“安”為先,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建成市、縣、鄉公益性公墓1400多個,大力推行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
為弘揚以“助”為樂的慈善文化,河南省已建立省、市、縣三級“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187只,救助困難群眾5.6萬人,實現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的有效銜接。河南省民政部門發揮社會工作服務站聯系群眾、貼近一線的專業優勢,實施“河南社工千站暖萬家行動”,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農家小院、田間地頭。
弘揚以“史”為源的地名文化,賡續歷史文脈。河南省民政部門順利完成“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考察工作,扎實開展“鄉村著名行動”,推動鄉村地名文化與鄉村文化建設有機融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河南省民政部門圍繞“文化民政”建設,用軟實力鼓足河南民政事業發展的精氣神。
聚力打造“法治民政”
用良法善治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民政工作涉及法律法規多,具有很強的法治性、政策性。河南省民政部門在認真落實國家層面涉及民政工作法律法規規章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措施。近兩年來,面對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的新形勢、新需求,河南省加快立法步伐。出臺《河南省養老服務條例》,有效破解養老服務“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服務如何優質便民”等堵點、難點問題,為老有所養提供堅強法治保障。推動修訂《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進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誰來執法”“執哪些法”“怎么執法”,如何用良法實現善治?河南省民政部門在加快政策法規創制的同時,聚焦基層民政部門亟須解決的行政執法難點和痛點問題,積極探索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出臺《河南民政系統加強行政執法工作三年提升方案(2022—2024年)》《河南省民政系統行政執法標準指引》,系統梳理民政領域8類244項行政執法事項,明晰行政職權運行流程圖,明確執法事項申請、受理、決定送達等環節的辦結時間、承辦機構等,建立全省執法人員信息庫,并實行動態管理。
河南省民政部門的良法善治不僅體現在執法的規范化水平上,更體現在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上,讓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在全省民政系統深入推進執法理念轉變和執法方式改進,將行政指導、行政調解等貫穿行政管理各環節,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提高民政行政執法的知曉度和影響力,促進執法和諧,提升執法效果。
“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焙幽鲜∶裾d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設“四大民政”,河南省民政部門推出的惠民舉措得以讓民政服務對象看得見、感受深,河南民政人正用暖心服務為中原大地民生幸福繪就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