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淑芹
河南省許昌市民政局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不斷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加強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加快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鞏固拓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果,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強化政策落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2023年,許昌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及時發放農村低保金、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全面落實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政策,加大對非本地戶籍流動人口的救助力度。
完善制度機制,提升救助保障水平。出臺《許昌市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工作。加強低保邊緣家庭的排查和救助幫扶,實現社會救助擴圍增效。依托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易返貧致貧對象為重點,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范圍,及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實施救助。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打破戶籍地申請低保限制,提升社會救助質效。同時,建強基層社會救助隊伍,提升基層社會救助服務效能。
積極探索實踐,創新救助保障方式。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慈善超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救助主體由“政府為主”向“政府+社會力量”轉變。探索“救助+慈善”模式,引導社會公益力量積極參與慈善超市建設,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設立生活必需品“慈善價”,劃定“愛心捐贈區”,減輕困難群眾生活負擔。將社會力量作為社會救助的有效補充,市、縣民政部門與同級慈善會聯動,分級建立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聚焦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全市農村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放“愛心小藥包”,保障他們的身體健康。探索“物質+服務”救助模式,以長葛市為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個性化上門照料服務。
發揮職能優勢,合力助推鄉村振興。在加強救助保障的同時,許昌市民政局結合工作職能,從不同領域,采取不同方式,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農村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以長葛市、襄城縣為試點,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整合優勢資源,促進養老服務由“兜底型救助保障”向“適度型幸福供養”轉變。聯合市鄉村振興局制訂《許昌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專項行動方案》,鼓勵引導社會組織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發揮區劃地名工作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扎實推進申報河南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和“千年古村落”工作。做好聯鄉幫村工作,全面落實聯鄉幫村責任制和各項工作要求,主動作為、加強指導,協助幫扶村做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安全生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