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一卷陽羨山水,書寫千年化蝶傳奇。自西晉至今,美麗、凄婉的梁祝愛情故事已經流傳了1700多年。在梁祝故里——江蘇省宜興市,隨處可見梁祝烙印。自2020年12月被確定為省婚俗改革試點以來,宜興市充分挖掘梁祝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以此為契機打造梁祝愛情文化節品牌,倡導移風易俗,推進婚俗改革。
金婚故事傳遞好家風
今年下半年以來,第六屆“陶都十佳模范金婚夫妻”的故事在宜興流傳開來,琴瑟和鳴五十載的金婚歷程傳遞著移風易俗正能量。
丁盤生和呂杏仙夫妻倆已攜手走過了55個春秋。年輕時,丈夫丁盤生在外忙工作,妻子呂杏仙在農村老家照料雙親、撫養孩子。當同事、同村人遇到難事時,夫妻倆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我們謹記十二字家風:勤勞儉樸、誠實守信、以德育人,50多年沒紅過臉。”丁盤生說,“對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每到休息日,我們一起去看望老人。大家圍坐在一起,熱鬧的是心情,維系的是親情。”
錢夕生、楊蓉芬也是一對恩愛夫妻。婚后,兩人對雙方父母一視同仁,從不厚此薄彼。如今,錢夕生的母親依然健在,已過期頤之年,夫妻倆細心照顧,盡心盡力。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幫助鄰里是周邊人對老兩口的評價。
“主要是用積極健康的心態熱愛生活、珍惜所有。”錢夕生道破了他們幸福五十載的秘訣。
9月29日,丁盤生、呂杏仙等第六屆“陶都十佳模范金婚夫妻”出席了2023第七屆陽羨·梁祝愛情文化節,講述好家風故事,向青年人尤其是新婚夫婦傳授琴瑟和諧之道。
“我們已經連續開展六屆‘陶都十佳模范金婚夫妻’評選活動,集中宣傳展示了這些模范金婚夫妻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放大了身邊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宜興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金婚夫妻成為城市的亮麗風景線。”
“景區+中式婚禮”彰顯特色
張渚鎮善卷洞風景區是當地著名的石灰巖溶洞,更是宜興“三奇”之首。如今,這一景區與婚俗文化融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進入景區內的善卷洞婚俗博物館,一張碩大的紅“囍”字剪紙貼在窗上,一張張不同年代的婚書、一幅幅穿著不同服飾的新人結婚照、一件件充滿生活氣息的結婚用品,讓眾多游客對不同年代的婚俗有了直觀的了解。
“婚俗的變遷展現了不同年代的婚姻觀念、婚嫁禮儀,在婚俗博物館追尋婚姻的足跡,‘打撈’古老愛情記憶,讓人們對新時代的愛情和婚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善卷洞婚俗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說。
熏香納福、絞面禮、卻扇禮……近幾年來,在善卷洞風景區,一場場儀式感滿滿的傳統婚禮不斷上演,再現古韻之美。
宜興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在善卷洞風景區舉辦婚禮展示秀,以明制婚禮為主體,以周制《儀禮·士昏禮》為參考進行補充,充分挖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典雅的婚俗禮儀,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推動了“婚俗改革+文旅”融合發展。
參加婚禮的新人紛紛表示,明制婚禮大氣恢宏,儀式感十足,體現了對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為新生活開了一個好頭。
宜興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傳統婚禮文化源遠流長,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碰撞出甜蜜的火花。如今,傳統婚禮受青睞,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宜興市將在推進婚俗改革的過程中,既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也推廣優秀傳統文化婚禮,為推進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
新人共倡婚俗新風
在宜興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一塊粉色的文明婚俗簽名墻吸引了眾多新人的目光。新人們站在一顆大紅心圖案的兩側,輕聲念出“講文明、樹新風”“文明婚俗,鑄就幸福婚姻”等宣傳語,并用簽字筆畫出心形,在里面寫下自己的名字,留下愛的印記。
等待叫號時,新人們還會收到婚姻登記處發放的“倡樹文明新風,抵制惡俗婚鬧”倡議書,共同提倡喜事新辦、婚事簡辦,抵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身著華美漢服的志愿者還為新人們帶來了婚禮表演,展現傳統婚禮文化,傳遞舉案齊眉、百年好合的美好愿景。
新人們拿著代表幸福的“紅本本”,紛紛表示要從自身做起,爭做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踐行者,以實際行動營造健康節儉文明的婚嫁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