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與發改、市場監管部門聯合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情況檢查。
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志愿服務。
廣西社會工作協會聯合黨支部書記講主題教育專題黨課。
本報記者 張偉濤
全區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3754個,黨員3.6萬多人,實現“應建盡建”;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就業服務活動256場(次),引導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會員單位發布招聘崗位19300個、實際招聘5500多人;積極爭取43家全國性社會組織、11家東部省(直轄市)社會組織與全區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形成結對幫扶關系……
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組織管理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建引領,統籌發展與安全、存量與增量、整體與重點、秩序與活力,不斷推動廣大社會組織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作出更大貢獻。
黨建引領 把準正確方向
廣西不斷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自治區社會組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機制作用,統籌指導全區社會組織改革發展,協調解決社會組織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今年5月23日召開的第五次自治區社會組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對2023年廣西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和社會組織重點工作作了研究和部署,要求社會組織各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落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
聚焦首要政治任務,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堅持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與檢視整改貫通融合、一體推進。在主題教育中,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面向基層、聚焦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社會組織風險防范”“社會組織執法工作”“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等問題開展調研,先后組成6個調研組,分別赴南寧、百色、河池、桂林、梧州等地開展調研,共調研、座談各級各類社會組織74家,發放調查問卷1680份,摸清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找準社會組織發展的堵點淤點難點,全力解難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推動全區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提質擴面。
推進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嚴格落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三融合”“六同步”制度,在成立登記、章程核準、年檢年報、專項抽查、等級評估、教育培訓等工作中同步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高黨建工作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的分值權重,推動黨組織活動與社會組織日常管理、業務活動有機結合。目前,全區社會組織共建立黨組織3754個,黨員3.6萬多人,實現“應建盡建”。
培育監管 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礎
今年以來,廣西不斷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穩妥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業協會商會直接登記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直接登記行業協會商會辦理流程圖(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關于征求行業協會商會名稱預先核準征求意見的函(樣本)》等,持續優化登記流程,為推進實施行業協會商會直接登記和培育行業協會商會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持續推進已經脫鉤行業協會商會和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試行年報制度,開展部分業務主管單位網上年檢初審試點,自治區社科聯、科協、教育廳、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廳等5個業務主管單位對其主管的535家社會組織實施網上年檢初審,進一步壓實業務主管單位年檢初審責任,提升社會組織年檢效率。
把實行“登管分離”的行政審批部門業務負責人納入培訓對象,實現登管無縫銜接。推動各級不再將登記職能從民政部門劃轉至行政審批部門,扎實推進社會組織依法登記和嚴格監管;加強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共享與公開,健全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制度,推動信用聯合獎懲。
強化社會監督,推動提升行業協會商會透明度和公信力,320個全區性行業協會商會已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公示收費信息。實時公開全區2.8萬多個社會組織基本信息,今年公開了社會組織許可信息1016項,行政處罰信息152項,16882個社會組織年檢年報結論信息,及時在廣西社會組織動態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
專項治理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開展社會組織領域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摸排社會組織領域風險隱患,逐一分析研判,逐個明確應對和整改措施。據統計,全區80多個業務主管單位、行業管理部門共排查出社會組織領域23個風險點、制定了67條整改措施,確保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見底見效。
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聯合自治區黨委統戰部、黨委網信辦、公安廳等13個部門印發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協調機制和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暢通舉報渠道,發動社會參與,緊密協作配合,凝聚打擊合力。
持續強化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有2195個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自查自糾,糾正亂收費問題27個;抽查檢查行業協會商會756個,糾正行業協會商會會費問題106個;全區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降低規范緩交收費、推動本行業企業為其他市場主體讓利、為行業爭取幫扶政策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4113.99萬元,惠及企業9923家。
開展社會組織領域論壇活動專項清理整治。各級民政部門在開展對社會組織年檢、年報、評估、抽查、審計等日常監管中,將社會組織舉辦論壇等活動作為重要事項進行檢查,強調社會組織在舉辦講座、論壇、年會、報告會和研討會等活動時,必須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對違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
高效引導 為民解憂辦實事
廣西部署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引導和激勵廣大行業協會商會立足職能定位,主動服務廣西經濟發展大局,落實推出一批引領行業產業發展的先進標準、培育一批服務行業產業發展的品牌項目、完善一批維護行業發展秩序的自律規約、服務一批促進經濟布局優化的產業集群等“十個一批”任務,助推廣西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實際行動更好地服務廣西高質量發展。
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推進“減稅降費”、“放管服”改革等,引導行業協會商會主動減免經營困難會員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會費和其他收費,用心用情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據不完全統計,全區行業協會商會已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3299項,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1184項,發布行業自律規則等2459項,通過減免降低取消收費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4.4億元。
發動社會組織面向高校畢業生開放就業崗位、設置見習崗位和提供靈活就業崗位,擴大社會組織穩崗就業能力。據統計,2023年廣西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就業服務活動256場(次),引導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會員單位發布招聘崗位19300個、實際招聘5500多人。
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積極爭取43家全國性社會組織、11家東部省(直轄市)社會組織與廣西馬山、融水、三江等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形成結對幫扶關系;協調自治區級社會組織與20個廣西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4個享受待遇縣在2023年12月達成結對幫扶關系。持續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組織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消費幫扶活動。2023年以來,全區40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1000多家社會組織與行政村形成結對幫扶關系,對接實施幫扶項目3400多個,在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投入資金約4.77億元,惠及群眾200多萬人。
搭建平臺 助力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
“今年風調雨順,又是個葡萄的豐收年。很多村民都發家致富了,不少家庭擁有了小汽車。干凈寬敞的水泥路從村外通到村內,村里還新建了文化活動室等娛樂設施,我們的生活是越過越紅火。”近日,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一位村民自豪地說。
葡萄是毛竹山村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超過1200畝,輻射帶動周邊村屯種植3000多畝,每畝年產值過萬元。讓村民依靠種植葡萄致富,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葡萄協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介紹,協會是由毛竹山村民(農戶)自愿組成,2021年6月成立后,專門致力于為種植葡萄的村民提供生產、流通、加工等服務。同時,協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采取“黨小組+理事會+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下功夫。
2021年,自治區民政廳出臺《廣西社會組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部署開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自治區本級引導10家、設區市引導100家、縣(市、區)引導1000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建立社會組織鄉村振興幫扶需求項目庫,搭建鄉村振興對接平臺,及時向社會組織推送鄉村振興項目需求,讓鄉村振興工作落實落地。今年持續開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持續強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市縣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自治區民政廳持續動員全區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及其會員積極參與“消費幫扶助振興”專項行動,發揮社會組織優勢潛能,鼓勵倡議愛心會員企業、愛心會員人士等社會力量采購或推銷脫貧地區產品和服務,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社會組織應有力量。
2023年,爭取自治區福彩公益金建立14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并列入績效目標考核和自治區督查檢查建設事項。
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水產協會則在調解糾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水產協會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和政府力量,共同打造了“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室,為當地僑胞、群眾及游客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等服務。近日,水產協會會長吳方權耐心地安撫一名群眾。原來,一名外來務工者在北海某建筑工地發生意外身亡,善后事宜一直未能談妥,其家屬進行求助。吳方權了解后立即把雙方當事人叫到糾紛調解室,傾聽各自訴求后,會同退休法官、律師分析案情,并圍繞雙方有爭議的賠償金額提出了多種調解方案。經過努力,雙方最終達成一致。
“自從‘一站式’糾紛調解室成立以來,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省時省力、高效便捷。”家住僑港鎮的漁民周阿姨說。
積極推動 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文明辦印發關于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文明辦將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等有機銜接,將實踐活動作為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助力推動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
自治區民政廳先后到柳州、桂林、貴港、防城港等地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社區文體協會等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文化鑄魂”精神文明活動、“鄰里守望”關愛活動等,指導印發《柳州市黨建引領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方案》《柳州市“黨建引領、鄉村守望”農村互助關愛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黨建引領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文體活動、推動移風易俗、提供便民服務、培育文明風尚等,涌現出了一批品牌社區社會組織。
其中,“柳州市解疙瘩調解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共調解案件393起,走訪當事人1330余次,在調解中同時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識,有效緩解了基層社會矛盾。柳州市柳北區勝利街道宏力社區威風藝術隊自成立后,先后編排了《瑤妹歡歌》《壯鄉春色》《天上太陽紅彤彤》等形式多樣的舞蹈作品,參加各類文藝比賽60余場,參加公益演出活動、養老慰問活動180余次,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注入了活力。
靈山縣太平鎮那線村針對“一老一小”人數較多,服務需求較大的現狀,成立了由退休干部、退伍軍人以及黨員組成的“悅”老少護航啟行團,圍繞“悅童年”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防欺凌、消防安全培訓等活動;聚焦老年人健康、文娛等方面的需求,圍繞“悅活越精彩”服務主題,開展長者茶話會、流動照相館、游園、義剪義診等活動,為老年人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持續開展“鄰里守望”文明社區建設和“文化鑄魂”精神文明創建主題活動,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在提供養老育幼、助殘救孤、公益慈善、生活互助服務等方面的作用。今年以來,廣西各社區社會組織通過開展“鄰里守望”關愛行動,組織各類主題活動245場,開展個案幫扶291例,累計服務困難群眾7039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