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元 任 雯
今年以來,四川省南充市民政局把加強社會組織建設作為改善基層民生、促進社區治理的重要抓手,切實發揮市社會組織孵化園孵化培育功能,努力補齊社會服務短板領域,著力構建社會組織發展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園區成功孵化各類樞紐型社會組織23家,累計為市內各類社會組織培訓輸送專業人才320人次。
為社會組織保駕護航,確保發展方向
堅持黨建引領。將黨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依托“黨建引領-部門指導-區縣推動-社會組織全面參與”的工作體系,以“找黨員、建支部”為抓手,幫助南充市電商直播協會、南充新影響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7個社會組織建立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6次,推動成立以黨員為核心的社區社會組織1千多個。
開展工作指導。結合社會組織實際需求開展階段工作指導,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鄉村振興、助力大學生就業、優化營商環境等服務工作。組織召開社會組織人才專場招聘會3次,幫助大學生就業40多人;引導南充市嘉陵區鳶尾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創建“西興大媽土雞蛋”品牌,打造高坪區走馬鎮大石廟村“石村故事—川北鄉愁”人文生態社區;舉辦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培訓會,引導8家社會組織開展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單4000余份。
當好信息資源集散地,實現互聯共享
建好資源庫。鏈接市內高校、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發掘市內社會組織現有資源,建立開放共享的志愿者庫,目前已有專業技術人員3200多名,各類志愿者3萬多名。針對街道社區各類需求,指導市內社會組織設計項目1300多個,形成項目庫,引導各界群眾和愛心企業為項目落地捐錢捐物,現有20多個成熟項目已落地社區,獲捐物資和善款100多萬元。
搭好交流臺。堅持走出去,市社會組織孵化園組織業務骨干學習孵化培育、運營打造、空間打造等先進工作經驗;安排17家社會組織30多名工作人員到市外學習交流,提升業務能力。堅持請進來,通過宣傳工作亮點,吸引多地民政部門和社會組織前來參觀交流,邀請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成都市慈善組織專家庫的專家舉辦講座。堅持相互學,舉辦全市工作經驗交流會4次,分發工作簡報9期,營造了市內社會組織相互學習的濃厚氛圍。
架起直通橋。為給更多的社會組織創造項目實踐機會,積極關注市內外項目動態,組織47家社會組織參與“益行天府”創投大賽,3家社會組織申報的項目成功入圍;成功引進壹基金兒童服務站、“黃扶手——銀齡安居工程”等項目落地南充;組織3場政府職能部門與社會組織面對面交流座談會,講解政府采購流程,完善項目規劃設計,幫助13家社會組織獲得項目合作機會。
系統培育社會組織,健全孵化體系
一是激活怠速組織。深入調研各領域長期未開展活動的怠速社會組織共37家,找準癥結,分類施策,通過開通業務咨詢熱線、提供專家現場指導、入駐孵化園學習、組織交流培訓、對接社區需求等措施,促進怠速組織再次有效運轉。二是培育骨干組織。選擇婦女兒童關愛、為老服務、平安建設等領域2-3家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社會組織,樹立行業標桿,推動社會服務整體質量上升。鏈接民政、殘聯、婦聯、團委、公安等10多個部門及20多家愛心企業,為各類項目實施提供人才支持、資金支持和宣傳支持。三是普惠一般組織。通過舉辦培訓講座,幫助市內各類社會組織提升項目設計、方案撰寫、路演規劃、財務管理等業務能力;通過開放項目資源庫,幫助獲得項目、挖掘志愿者、招到適崗工作人員。四是孵化空白組織。鼓勵有意愿、有能力的社會人士或志愿者成立相關領域的社會組織,填補空白服務領域,實現均衡發展,使全市社會組織體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