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友華 葛 鵬
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社會組織快速發展,呈現出質量提升、作用漸顯的良好態勢,成為建設現代化新長沙的重要力量。但同時,也存在著社會組織發展不平衡、品牌特色亮點不突出、業內交流互動不充分等問題。因此,培育高質量的社會組織,推動本土社會組織從“增量”到“提質”的轉變,成為社會組織孵化平臺的“重頭戲”。
在長沙市民政局指導下,長沙市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基地(以下簡稱市基地)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在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能力提升、交流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搭建起適合長沙社會組織發展的多功能服務平臺。
主要措施
經過三年的實踐,市基地項目運營方湖南樂創公益慈善發展中心進一步加大對市基地項目人、財、物的投入,穩步推進全市本級社會組織在培育扶持、政策咨詢、黨建強化、能力提升、交流展示等領域,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扎實推進市基地積極融入全市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一盤棋”。
(一)多層次的孵化培育服務平臺
市基地提供政策法規咨詢、注冊登記指導、黨建工作輔助支持、項目管理、資源鏈接等孵化培育服務,打造多層次的孵化培育服務平臺,有效助力籌建型和初創型的社會組織解決起步難題。
一是做好政策咨詢的“解答員”。當前有關社會組織的支持政策多、領域廣、條款細,新籌建的社會組織相關人員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學懂弄通不容易,市基地收集并整理政策法規制作《長沙市本級社會組織成立登記指導手冊》《長沙市社會團體成立登記業務流程圖》《長沙市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登記業務流程圖》。通過電話、QQ群、微信等方式,發揮好市基地政策咨詢平臺作用,累計為社會組織提供相關政策解答1000余次,幫助其了解政策、學習政策、用好政策。
二是做好黨務工作“協作員”。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文件精神,市基地積極對接湖南黨史陳列館等6處適合社會組織參觀學習的黨建陣地,便于社會組織黨組織探索黨建引領新思路新舉措。對于籌備成立期的社會組織,市基地提前了解社會組織黨員情況,告知社會組織負責人應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寫入組織章程,引導社會組織了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三是做好項目管理的“引路員”。初創型的社會組織造血能力相對較弱,缺少項目執行人與運營管理經驗。市基地舉辦“青年公益從業者能力建設計劃” “品牌項目能力支持計劃”,以系統化的梳理、一對一指導幫助孵化培育期的社會組織負責人持續性地梳理組織戰略、目標與發展策略,規劃更清晰的發展路徑,全面參與項目設計、項目執行、項目評估、項目倡導等項目管理全過程。
四是做好資源支持的“推介員”。信息獲取渠道少、資源匱乏、人才稀缺是初創型社會組織發展的痛點難點,因此,擴展資源共享與服務支持平臺,更利于促進社會組織的良性運行和作用發揮。市基地積極鏈接基金會資源為社會組織牽線搭橋,助力49家市、區(縣)級社會組織與基金會合作,并促成多個公益項目落地,包括鄉村振興、救援救災、品牌建設等內容,所鏈接資源價值超百萬元。目前,市基地已成為對接多方資源的重要渠道,推進社會組織與初創型社會組織間的資源互通、效益共享。
(二)多樣化的能力建設指導平臺
市基地把推動社會組織能力提升作為自身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并在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規范引導上著力打造多樣化的能力建設指導平臺。
一是專業引領,打造全面、多元的項目團隊。市基地組建了一支專業突出、執行力強的社會組織服務專業隊伍,推動市基地打造能力建設指導平臺,讓服務對象了解如何對接資源、組建項目團隊、做好內部治理等內容,有了專業化、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二是培訓引人,深化社會組織能力建設課程體系。市基地以社會組織發展及從業人員需求為切入點,設計完成《長沙市社會組織需求調查問卷》,開展服務調研,摸清需求、梳理體系。在法人治理、品牌建設、財稅管理、年檢指導等領域為服務對象提供及時、全面、多元的優質課程,累計服務超1000人次。
三是規范引路,聯動各方對社會組織的綜合監管。市基地在抓好社會組織能力提升的同時,對年檢存在問題的社會組織提供專業的整改意見,協助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規范和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三)多渠道的交流展示平臺
以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為宣傳展示陣地,常態化挖掘長沙市社會組織的工作亮點以及先進典型,提高長沙市社會組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多渠道的交流展示宣傳平臺,有力引導發展型社會組織向示范型社會組織轉型。
一是加強社會組織黨建示范基地建設。市基地對照《長沙市民政局直管社會組織黨的基層組織“五化”工作標準》,結合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打造“五化”建設示范基地。
二是促進社會組織之間交流互鑒。市基地協助開展6場黨建、業務交流座談會,通過實地參觀優秀社會組織的黨建陣地建設、深入交流業務發展情況以及互動答疑等環節,幫助50余家新成立、新上任的社會組織負責人快速找到對標、鎖定目標,促進社會組織良性運行。
三是完善社會組織的品牌宣傳與推廣。市基地依托“長沙市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基地”微信公眾號及新聞媒體,累計發布社會組織相關政策信息及先進典型宣傳32篇,為社會組織提供信息獲取和宣傳展示的平臺,促進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服務成效
市基地堅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角度打造立體式服務成效,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社會資源整合形成具有長沙特色的“多層次、多樣化、多渠道”可持續運營新模式,達到多方聯動、互利共贏、資源優化配置的良好成效。
(一)宏觀層面創新實踐“意義大”
一是市基地牢固樹立“黨建鑄魂、業務賦能”的工作思路,以黨建統領全局作為制高點,貫穿孵化基地項目始末。此外,改變傳統的孵化策略,將以往的孵化調整為培育,提升實際效益。
二是市基地注重黨建賦能,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把做好黨建才能行穩致遠的信條入腦入心。
(二)中觀層面行業支持“服務實”
一是著重培養一批市本級社會組織的高素質人才。市基地做深做實、做精做細社會組織能力建設課程體系,將市本級社會組織的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從黨的建設、財稅管理、內部治理、項目開發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強化繼續教育,累計培訓社會組織從業者超1000人次。
二是著重鏈接一批有實效、分量足的公益資源。市基地一頭廣泛掌握長沙市社會組織的資源需求,一頭積極對接公益慈善組織等資源方,將優質資源、公益項目落地長沙,擴大了社會組織獲取資源的渠道。
三是著重營造一個“比學趕幫”的行業氛圍。市基地以社會組織交流學習為切入點,邀請優秀社會組織代表暢談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又借助新媒體等主流平臺,推出反映行業發展的報道,引起長沙社會組織互學互鑒,并引起全社會對社會組織行業的關注和支持。
(三)微觀層面精耕細作“工作細”
一是每年協助市民政局指導近300家市本級社會組織完成注冊登記、政策咨詢服務、換屆等工作。二是兼顧社會組織的實際發展需求,開展個別化、針對性培育服務,協助民政部門對社會組織進行實地督察工作,提升社會組織的綜合服務水平。三是市基地針對規范社會組織內部治理、提升專業能力等需求組織專題培訓,提升社會組織從業者的專業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湖南樂創公益慈善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