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雨點) 近日,民政部聯合14部門印發《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6年,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精神素養明顯提升,監護體系更加健全,安全防護水平顯著加強,以兒童需求為導向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更加精準高效,支持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基層基礎更加堅實,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氛圍更加濃厚,關愛服務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鞏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
《方案》明確了5方面18項重點任務。一是實施精神素養提升行動。根據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分類提供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導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在走訪中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心理關愛服務需求;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等,有針對性地提供精神陪伴等服務。二是實施監護提質行動。強化監護職責落實;完善委托照護制度,各地民政部門應當指導外出務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加強對留守子女親情關愛和日常聯絡溝通;加強監護干預工作;強化政府兜底監護,持續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三是實施精準幫扶行動。開展摸底走訪建檔,落實數據動態更新機制,建立定期走訪制度,加強檔案管理;強化救助保障服務,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分類精準保障,引導鼓勵公益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提升教育幫扶能力;開展生活關愛服務,組織多種形式的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引導農村留守婦女積極參與;開展源頭幫扶服務,積極為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提供就業崗位和機會。四是實施安全防護行動。加強安全教育引導;加強各類涉及兒童機構場所的風險隱患防范,嚴格落實安全工作責任措施;加強網絡保護工作。五是實施固本強基行動。加強兒童主任隊伍建設;引導和規范兒童福利領域社會組織參與;加強與教育、公安等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方案》強調,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及時安排部署。結合實際研究制訂實施方案,加強部門協調,強化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資金保障。各省級民政部門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檢查。各地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