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現場。
福田區南園街道長者服務中心舉辦書法興趣愛好班。
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緊緊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持續發力,積極探索民生公共服務、分層分類社會救助、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等民政事業創新發展路徑,探尋民生保障“源頭活水”,激活幸福民生“一池春水”。
繪就“朝夕美好”幸福畫卷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一老一小”牽動萬千家庭,關乎民生福祉。一年來,深圳市民政局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關切,構建均衡可及的民政公共服務體系“深圳樣本”。
在養老服務方面,深圳市民政局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擘畫“老有頤養”藍圖。出臺健全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行動方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等政策文件,協同有關部門編制《深圳市養老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年)》;舉辦首屆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匯聚全球約200家展商,促成意向交易及投融資額達7.1億元;開展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現年內1萬戶改造目標;落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薪酬保障,給予最高1.5萬元的一次性入職補貼和每月100元至800元不等的崗位補貼。目前,深圳已建成長者飯堂和助餐點近200個、長者服務中心53個、長者服務站75個,“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絡正在有序編織。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深圳市民政局目前正規劃建設集監測預防、發現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五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個案管理系統,推動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服務網絡數據互通,扎實推動未保工作高質量發展;持續培育優質兒童關愛服務項目,今年累計投入資金230萬元,開展心理干預、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等專業服務及主題活動305場次,受益對象達15.6萬人次。
汩汩暖流滋潤困難群眾心田
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深圳連續七年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413元、2261元、2120元,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2540元。截至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積極探索慈善社會力量服務社會民生,深圳市民政局以更豐富、更靈活、更細致的行動惠民暖民,實現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有機銜接。出臺《充分動員社會慈善力量加強“困弱”群體服務的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市選取11個優秀社工站,開展動員社會慈善力量加強“老小”“困弱”群體服務試點,形成了香蜜湖街道社工站、翠竹街道社工站、海山街道社工站等一批特色服務品牌。實施“雛鷹展翅計劃”“深圳特區建設者重大疾病關愛基金”等重點幫扶項目,“雛鷹展翅計劃”全年資助161人次,發放資助金169.92萬元,幫助困難家庭學子圓夢大學;“深圳特區建設者重大疾病關愛基金”全年資助768人次,發放資助金1799.72萬元,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
激活社會組織發展強勁動能
推動社會組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深圳市民政局探索完善“一集群一協會”體系,確定“20+8”產業集群協會32家,新成立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等10家產業協會,以新擔當新作為強化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目前,全市行業協會商會有1179家,活躍在經濟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繼政府和企業之外國家經濟建設的第三推動力。
同時,深圳市民政局瞄準產業標準制高點,推動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加速發展。目前,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國際星閃無線短距通信聯盟等3家組織已正式成立登記。其中,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制定的HDR Vivid團體標準已升級為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標準,Audio Vivid團體標準升級為廣電總局行業標準;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發布WLAN園區辦公場景、家庭場景、網端協同等3套技術標準;國際星閃無線短距通信聯盟發布星閃1.0系列11項團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