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謝曉軍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凝聚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民政工作的思想結晶,是黨的創新理論在民政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政篇。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參加民政部舉辦的專題讀書班等,系統全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隨著學習的深入,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精神實質,深化了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理解,提升了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更加清醒地體悟到“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的責任擔當,在牢記初心、勇擔使命上更加堅定和自覺;更加全面地認識到新時代新征程賦予民政工作的新任務,明確了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思路、目標和舉措,提振了“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和決心。
江蘇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省份,也是“一帶一路”交匯點,承載著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江蘇發展指航定向。2023年3月,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2023年7月到江蘇考察和12月到江蘇鹽城考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作出戰略指引、注入強勁動力。總書記明確要求“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對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期望,我們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江蘇民政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就是要堅守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強化“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意識,深化民政事業改革發展,實現服務理念更先進、服務范圍更全面、服務內容更豐富、服務方式更主動、服務手段更現代化;就是要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主動對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和重要部署,明確工作定位,履行部門職責,充分發揮民政工作的兜底夯基功能;就是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群眾立場,厚植為民情懷,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能,努力增進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困難群體生活,明確指出對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強調要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要求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江蘇已全面建立“8+1”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當前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37萬戶、63.7萬人,城鄉特困人員20萬人,全省低保平均標準達每人每月847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分別惠及72萬人和74萬人。
下一步,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兜底線、保基本、促發展為目標,在擴圍、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分層分類、更有溫情、更富質效的社會救助體系,整體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要系統化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分層的對象認定體系,適度有序擴大保障范圍,確保應保盡保;構建分類的救助政策體系,區分不同致困原因和困難程度,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救助,實現精準救助;健全科學的標準調整機制,既考慮困難群眾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又考慮公共財政的可承受力,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多元化提升救助服務溫度,統籌推進“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更好滿足困難群眾的個性化需求;積極推進“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實現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銜接補充;大力發展“常態救助+應急救助”,高度關注臨時遇困群體,充分用好臨時救助政策,有效幫助困難群眾走出困境。要智慧化增強救助工作能力,統籌用好基層社會救助機構、社工站、專業社會組織力量,充實工作隊伍;優化救助申辦流程,用好“蘇易助”等智慧救助平臺,提高困難群眾求助的便捷性;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建立預警平臺,及時發現困難對象,提高救助的時效性。
完善基本社會服務,提高生活品質
在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民政部門在強化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時,還應持續加大養老、兒童、婚姻、殯葬等基本社會服務的供給,提升服務均等化、規范化、可及性。尤其是“一老一小”問題,總書記高度重視,這本質上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兩個方面,要求我們從整體的視角、從全齡人口和全生命周期的視域,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在養老服務方面,立足江蘇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74萬、占比達23.18%的基本省情,大力推進“蘇適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增加面向全體老年人的基礎性、普惠性服務供給,做優“原居享老”、做實“社區安老”、做強“機構頤老”,加快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全覆蓋,組織開展好養老護理職業技能職稱評審,以此撬動養老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努力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在兒童福利方面,以“孩子們成長得更好”為愿景,堅持兜底、關愛兩手抓,著力構建以未成年人保護為基礎、困境保障為支撐、關愛幫扶為補充的“蘇童成長”關愛機制,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分類精準保障困境兒童,逐步拓展保障內涵,提高兒童權益保護和監護質量,豐富物質、健康、精神關愛等多樣化服務措施,逐步提升兒童福利覆蓋面和保障水平,推進兒童工作從“事后補救”向“事前預防”拓展。
在專項社會服務方面,以“惠民”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殯葬領域改革,加大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拓展惠民殯葬范圍和內容,持續推進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整治;以“和諧”為追求,加強婚姻登記規范管理,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以“文明”為愿景,弘揚尊老愛幼、樂善好施等傳統美德,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深化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
黨的二十大強調,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質效和溫度的“神經末梢”。隨著新一輪機構改革的推進,社區治理、社會工作發展等方面的職能轉隸到其他部門,但民政部門仍然是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職能部門,應主動扛起政治責任,協同有關部門深化改革創新,尋求基層治理的最優解,筑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
要以全局視野做好行政區劃工作,堅決貫徹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原則,加強行政區劃戰略研究和統籌規劃,穩慎實施行政區劃優化調整事項,嚴格地名管理,規范地名使用,加大紅色地名、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和宣傳力度,加強界線日常管理,積極推進平安邊界建設。
要著力構建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格局,強化黨建領航,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以新思想引領社會組織把握新形勢、謀劃新舉措、取得新發展;強化風險防范,持續推進社會組織領域風險防范化解、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社會組織非營利監管等專項行動,營造社會組織發展健康環境;強化作用發揮,打造蘇社有為“促發展”“共振興”“穩就業”“同治理”系列品牌,引導全省7.7萬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穩崗就業、社會治理等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要優化民政治理服務,著力推進民政工作數字化轉型,推動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申請等服務“省內通辦”“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實施“婚育戶”“身后事”等服務一件事聯辦,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更有溫度的民政服務。
要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以社會化、市場化手段增加為老、為小、為困、為殘等服務供給。
百余年來,我們黨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唯實唯勤的向上攀登、知重負重的闖關奪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要在“實”處打底、“干”處發力。江蘇民政系統黨員干部將堅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領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標放在干成事上,胸懷“國之大者”“民之大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實干擔當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走好新的“民政趕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