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3·黑龍江 在黑土地上奮力書寫為民愛民新答卷

時間:2024-01-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安   娜

2023年,黑龍江省民政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創新打造“民政牽掛·‘救’在身邊”“民政牽掛·守護夕陽”“民政牽掛·共護未來” “民政牽掛·善行龍江”等品牌矩陣,充分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夯基作用,讓人民群眾在民政服務中感受黨的溫暖和牽掛,在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中展現新擔當。

堅持絕對忠誠  政治屬性更加彰顯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黑龍江省民政廳將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民政工作全過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實行引領學、交流學、輔導學、參觀學、比練學、實踐學、調研學“七學聯動”機制,在“黑龍江民政”微信公眾號開展在線答題學習活動,推動全廳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認認真真悟,深切領悟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堅決扛起民政工作為黨凝聚民心的政治責任。堅持學用結合,全面對標對表,創新思路舉措,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結合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深入實施9個“為民解憂辦實事”項目,扎實開展“暖心牽掛、問需解難”沉浸式大調研,堅持上下聯動、同題共答,持續抓好問題整改和建章立制,全面提升為民辦實事質效。

堅持人民至上  基本民生底線更加牢固

民政工作處在為民解困、為民謀利、為民服務的最前沿。黑龍江省民政廳扭住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力打造“民政牽掛·‘救’在身邊”社會救助品牌,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統籌資源兜住底。出臺低收入人口審核確認辦法,將專項救助延伸至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等低收入群體,穩慎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并全部納入“一卡通”平臺發放,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深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納入保障范圍,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動態監測兜準底。推出困難群眾暖心牽掛“政策供給清單”和“幸福享有清單”,實施“人找政策”與“政策找人”雙軌并行,采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主動發現+自主申報”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一體排查。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融入省數字政府建設“一盤棋”,加快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模塊建設,形成監測、預警、幫扶工作閉環機制。

精準保障兜好底。開展社會救助網上申請,開發建設“龍江民政通”微信小程序,為群眾提供暖心牽掛“幸福享有清單”查詢等服務,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實施臨時救助19.47萬人次,發放冬季取暖補助資金4.7億元,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堅持固本夯基  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更加凸顯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黑龍江省民政廳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踐行為民宗旨、厚植為民情懷,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打造“民政牽掛·伴在左右”品牌,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推行社會組織陪伴式成長“雙服務”,制定全省首個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服務地方標準,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全覆蓋,引導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建立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約見和新任法定代表人公示制度。

打造“民政牽掛·善行龍江”慈善品牌,激發慈善社工活力。舉辦首屆“龍江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持續推進社工站建設“蒲公英”計劃,累計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1196個,為56萬名有需求的群眾提供專業服務。

夯實基層治理基礎,進一步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全面清理村級組織不規范掛牌。積極做好全省網格劃分和賦碼編號管理工作,城鄉社區共劃分網格近10萬個。積極推進哈爾濱市百個智慧社區試點建設,示范帶動各地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堅持改革創新  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化

民政工作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密切,傳遞著黨和政府的愛民之情。黑龍江省民政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不斷優化基本社會服務,推動服務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打造“民政牽掛·為愛護航”品牌,婚俗改革成效明顯。在全省打造7處“景區公園”婚姻登記處,布局全省鏈條式婚姻登記“幸福地標”。婚俗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到所有縣(市、區),婚姻家庭輔導實現婚姻登記機關全覆蓋。

打造“民政牽掛·逝有所安”品牌,殯葬服務優質惠民。采取“治免控懲疏”的“五字法”深化殯葬治理,改造升級49處殯葬服務機構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實行惠民殯葬政策,完成黑河、伊春、大興安嶺生態葬試點,移風易俗取得突破性進展。

打造“民政牽掛·名系龍江”品牌,地名服務賦能增效。積極實施“鄉村著名行動”,開展鄉村地名建設試點,著力解決鄉村道路有路無名問題,推動農村寄遞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打造“民政牽掛·共護未來”品牌,兒童福利提檔升級。實施龍江“向日葵計劃”,強化兒童關愛服務陣地建設。提高孤兒基本生活費最低指導標準,將保障范圍由本科生延伸至碩士研究生。

打造“民政牽掛·殘友我助”品牌,殘疾人保障扎實有力。實施“龍江愛心助殘工程”,探索殘疾人兩項補貼數據復核與動態管理機制,實行全程網辦,全年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6.54億元,惠及56.86萬人。

以數字賦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民政廳將數字民政納入數字政府“一盤棋”,構建“一艙、兩翼、三端融合、四維一體、七統一、多應用”的數字場景,向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推送民政數據3.8億條,完成2億條邏輯數據入庫,實現部、省、市、縣、鄉5級全業務條線的數據回流與匯聚,推行婚姻、殯葬、扶殘助困“一件事一次辦”,優化群眾辦事體驗。

堅持主動應對  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老有所養,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黑龍江省民政廳立足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傾力打造“民政牽掛·守護夕陽”家門口的幸福養老模式和“旅居康養·樂享龍江”走出家門的幸福養老目的地“雙品牌”,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強化政策支撐。出臺黑龍江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方案等政策,推出2項養老服務地方標準,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工作。

強化服務保障。實施特困供養機構護理能力改造提升工程,實現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全覆蓋。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59%。完成2.1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打造“15分鐘助老生活圈”,加快建設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點,推動養老服務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探索形成“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情”的幸福養老“龍江方案”。

強化產業拓展。黑龍江省民政廳充分發揮在省養老托育產業專班的牽頭作用,繪制全省養老產業拓撲圖,衍生出5大領域8條產業鏈。打造“醫養康護旅培研產”多業態融合的省現代康養服務示范綜合體,推動適老產品由展示推廣向生產營銷轉變,推動養老服務由傳統服務向智慧服務、個性服務轉變。圍繞打造“旅居康養·樂享龍江”品牌,舉辦中國老年旅居康養論壇,在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期間舉辦黑龍江—海南異地旅居康養產業發展交流會,與海南、廣東等14個省份126個城市簽訂“南來北往、寒來暑往”旅居康養合作框架協議。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