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要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公辦養老機構和普惠型養老服務,特別要強化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202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標定了航向。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各級民政部門堅定不移推進養老服務發展,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答好“必答題” 增加“自選題”
讓基本養老服務惠及全體老年人
基本養老服務在實現老有所養中發揮著重要基礎性作用,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任務。
2023年5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用清單化、標準化的方式將基本養老服務作為公共產品向全體老年人提供,這是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養老服務方面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制度設計。
國家清單3大類、16個服務項目是“必答題”,各地民政部門在此之外增加了多項“自選題”,讓老年人有更大選擇空間。
廣東省新增社會優待服務類型,將國家清單細化拓展到4大類、29個,體現了為民服務的主動性。
內蒙古自治區清單較國家清單新增3個服務項目,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意外傷害保險、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發放特別扶助金、為因特殊情況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實施臨時救助。
四川省創新拓展了老年教育、社區服務、文體活動等基本公共服務中涉及養老服務的內容,并壓實相關部門責任,確保“遠景圖”變為“實景圖”。
截至目前,已有30個省份出臺實施方案或發布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可期可盼。
為進一步提升基本養老服務水平,這一年,民政部繼續組織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建成10萬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20萬人次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聯合財政部制定印發《關于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將低保家庭重度失能老年人納入機構養老兜底保障范圍,推動基本養老服務提標擴面創新性發展;督促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加快落實《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指導意見》,截至目前,已有17個省份印發實施意見并推進落實。
提高精準度 推動便捷化
讓養老服務聚集在身邊家邊周邊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便捷的養老服務,是廣大老年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的樸實愿望。這一年,各級民政部門順應老年人期盼,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讓養老服務聚集在老年人身邊、家邊、周邊,服務精準性、便捷性、可及性不斷提高。
一餐熱飯讓老年人暖胃更暖心。這一年,民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指導各地緊密結合實際,探索靈活多樣服務方式,促進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這一年,江蘇省改造完成552個社區助餐點、1043個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開展老年助餐服務2204萬人次;青海省217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有助餐點,538家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午間助餐服務,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
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更安心。這一年,民政部圍繞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堵點、痛點,指導各地持續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十四五”以來,全國累計完成改造148.28萬戶,提高了老年人居家養老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這一年,各地以家庭適老化改造、建設家庭床位為抓手,將基礎照護、健康管理等服務送到了老年人床邊。
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更放心。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質量不僅關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還影響整個養老服務行業良性發展。這一年,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首個國家標準《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范》發布,合理界定服務范圍,規范供給主體資質條件及供給流程內容要求。《老年人居家康復服務規范》行業標準對居家康復服務的基本要求、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評價與改進等方面進行規范;《老年人助浴服務規范》對入戶助浴的基本要求、服務流程、風險控制及意外事件處理等方面進行規范……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更放心。
立足夯基礎 切實強保障
讓養老服務邁向高質量發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這一年,各級民政部門聚焦服務質量,破解“專業技能低”難題;聚焦隊伍穩定,破解“工資收入低”難題;聚焦地位提升,破解“社會認同度低”難題,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2023年3月,民政部組織召開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授予99個單位“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稱號,授予195名同志“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個人”稱號,進一步激發各地推動養老服務人才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江蘇省印發《江蘇省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養老護理專業職稱評定由夢想照進現實;各地紛紛對具有中等職業教育或者高中學歷、專科及以上學歷的養老護理員給予入職補貼和崗位津貼……為養老行業引才、聚才、留才打造良好生態。
這一年,各級民政部門不斷夯實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根基,持續提升養老服務要素保障能力,全方位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設施建設是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的有力舉措,這一年,民政部指導各地抓好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著力提升養老機構照護服務保障能力。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40萬個、床位820.6萬張,其中養老機構4.1萬個,床位數512.1萬張;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5.9萬個,床位308.5萬張。同時,持續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線、保基本的職能定位,深化建設運營管理改革創新,更好滿足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
持續強監管 牢牢兜底線
讓養老服務實現高水平安全
養老服務監管效能取得新提升。這一年,民政部部署開展“養老服務監管效能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壓緊壓實屬地責任,推動養老服務監管制度持續完善,監管機制不斷健全,監管能力不斷提升。全面評估32個省級民政部門養老服務監管工作,總結經驗成績、查找問題不足,督促指導各地民政部門針對監管工作短板弱項開展專項整治提升,切實提升監管效能。
養老機構安全防控取得新進展。這一年,民政部印發《養老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明確了應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的22種具體情形,指導各地排查整治養老機構各類安全隱患2.9萬處;聯合國家消防救援局印發《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從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等7個方面對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作出全面規定,切實保障老年人人身和財產安全。
防范化解非法集資風險突出新亮點。這一年,民政部部署開展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為主題的防范打擊非法集資集中宣傳月活動,發布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風險提示,公布7件打擊整治養老服務領域詐騙典型案例,打出集中宣傳組合拳,民政、媒體、行業三位一體,共同幫助老年人提升防騙識騙能力。
推動信用、監管取得新突破。加強養老服務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監管工作試點;加快“金民工程”聯合懲戒模塊的省級改造,推動“信用中國”相關數據共享……一系列切實舉措為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漫漫征途謀新篇,雄心壯志啟新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民政部門繼續錨定“要讓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目標,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養老服務,描繪讓億萬老年人可感可及可信的幸福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