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一號文件對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作出部署
2023年2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在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這一部分,明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范,強化村規民約約束作用,黨員、干部帶頭示范,扎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
2.殯葬服務標準化建設再提速
2023年2月24日,全國殯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京召開的2023年標準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標準化在殯葬業務領域的普及應用和深度融合。并進一步指出,要統籌推進殯葬標準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殯葬標準化事業改革創新,建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決策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加快完善殯葬公共服務標準框架體系;通過標準化解決殯葬工作尤其是制度規范方面的短板弱項,推動殯葬活動由重物質重形式向重精神重內涵轉變;以提升殯葬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為目標,持續推進殯葬標準化從“重研制、輕實施”向“重實施、精研制”方向轉變;把握殯葬公益屬性這一基本原則,通過殯葬標準化把人民群眾的操心事辦成暖心事,煩心事辦成安心事,為殯葬事業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本年度制定國家標準14項、行業標準26項、團體標準33項、國際標準1項。
3.“規范網絡祭掃秩序”納入民政部部署開展的“為民解憂辦實事”民生項目
2023年3月31日,民政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規范網絡祭掃秩序 倡導文明新風尚的通知》,凈化網絡祭掃環境,加強網絡祭掃平臺管理;同時,組織對由民政部門管理的殯葬服務機構主辦的644個網絡祭掃平臺進行自查自糾,并將“規范網絡祭掃秩序”納入民政部在全國民政系統部署開展的 “為民解憂辦實事”民生項目。
4.清明節各地群眾祭掃活動安全有序
為扎實做好2023年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工作,民政部專門召開清明節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印發《民政部關于扎實做好2023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并組成7個調研指導組赴14個省市實地調研清明節祭掃工作。據統計,清明節期間,全國殯葬服務機構累計接待現場祭掃群眾6300.35萬人次,其中,4265.36萬人次選擇綠色低碳祭掃,占現場祭掃總人數的67.70%;658.09萬人次選擇網絡方式祭掃;安葬(放)骨灰18.68萬份,其中采取海葬、樹葬等綠色生態方式安葬10338份,約占安葬總數的5.53%。整體看,2023年清明祭掃呈現綠色、低碳、文明、有序的特點。
5.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2023年,“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涉及殯葬領域任務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年底,火葬區殯儀館“補空白”已建成29個,各方面投入資金53億元完成老舊殯儀館改造489個,投入資金136億元建成公益性公墓10812個,投入資金48億元建成公益性骨灰堂3619個。
6.部署開展殯葬綜合監管試點
為了規范殯葬行業市場行為秩序,民政部會同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印發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公墓價格規范管理。同時,部署開展殯葬綜合監管試點,在全國確定61個試點地區,圍繞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探索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提升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7.全國民政職業技能競賽·殯葬賽項圓滿收官
2023年5月12日,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殯葬賽項全國總決賽在安徽省滁州市圓滿收官。經過層層選拔,總決賽中,來自全國27支參賽隊的138名參賽選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產生殯儀服務員和遺體防腐整容師兩個賽項共81個個人獎,以及優秀組織獎、突出貢獻獎兩類集體獎項,奉獻了一屆“成功、精彩、專業”的技能型、知識型、創新型高水平技能競賽。此外,本屆大賽還在決賽現場設有展板成果展示、線上賽事直播、人才評價交流、技術點評總結、典型經驗分享等同期交流活動環節,實現賽場內外、線上線下良性互動。
8.第九屆中國國際殯葬設備用品博覽會創多項歷史之最
2023年6月10日至12日,第九屆中國國際殯葬設備用品博覽會在青島舉辦,作為時隔5年,備受行業矚目、社會關注的國際化專業產品博覽會,創下多項歷史之最,成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一屆殯博會。本屆博覽會以“共謀新發展·共創新時代”為主題,吸引了數百家單位參展,展出上千個特色創新產品,5萬多人次參展互動。博覽會期間,涌現眾多新產品、新業態、新科技,業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殯葬改革與創新發展建言獻策,提供新思路、新經驗。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開設殯葬專業的7所高職院校集體亮相,展現對生命文化的尊重,傳遞現代殯葬職業教育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這在殯博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9.殯葬題材影視作品引發社會關注
2023年10月20日,首部反映殯葬改革題材的電影《櫻桃崮下》登錄全國院線,引發全國民政系統干部職工踴躍觀看。近年來,隨著《三悅有了新工作》《人生大事》《不虛此行》等多部反映殯葬題材的影視作品或網絡作品不斷推出,進一步帶動了公眾對殯葬行業、殯葬從業者的認知與理解。加之各地殯葬服務機構“開放日”“服務體驗日”等推廣活動日益增多,人們開始逐步深入了解殯葬行業,體驗生命文化教育。2023年11月底舉行的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上,《玫瑰日記》《心安》《惟愛為大》《青春無悔獻殯葬》等多部殯葬題材微電影獲獎,也反映了這種趨勢。
10.全國首個殯葬行業產教融合體成立
2023年12月2日,全國首個殯葬行業產教融合體在京成立。該共同體由上海福壽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學和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聯合行業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共同牽頭,是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組織、殯葬行業集群所在地政府等共同參與的全國性、行業性產教融合型新型組織形態,旨在匯聚殯葬行業內外相關資源,通過聚合、分工、合作等形式,發揮產教融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效應。首批吸收成員單位246家。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余家行業組織、院校和企業代表,500余位殯葬行業同仁現場見證了共同體成立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