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浙江省桐鄉市
打造新時代社會組織共建共創共享生態圈

時間:2024-01-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組織》雜志1月上
【字體:    打印

范 瑜


2023年10月20日,桐鄉市同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孝親后塘”重陽集體祝壽宴活動,發布文明祝壽、壽宴村辦等村規民約,打造“孝親后塘”移風易俗品牌。(供圖/桐鄉市同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浙江省桐鄉市民政局通過培育、孵化、扶持、發展等,引領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在服務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登記社會組織697家(社會團體487家、社會服務機構197家、基金會 13家),其中慈善組織21家,同時有備案社區社會組織3062家。

聚焦“紅社工程”  強化黨建引領

夯實“紅社工程”黨建基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目前,全市市鎮兩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每個鎮(街道)基本建成2個村(社區)級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其中鳳鳴街道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梧桐街道環南社區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獲評浙江省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稱號。通過發展一批優秀黨員、用好一批黨建特派員、育好一批黨務工作者,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會管理、善協調的社會組織黨建人才隊伍。市民政局累計選派246名黨建指導員(聯絡員)到社會組織,在2023年幫助全市社會組織新建黨支部7家,發展黨員259名。桐鄉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桐鄉市椿熙堂社會服務發展中心等6個社會組織被評為黨建示范點。

健全“紅社工程”體制機制。支持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會組織負責人,推動黨員管理層人員和黨組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社會組織黨建特派員制度,培養選樹“紅社”領軍人才10名,結對幫扶新成立的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組建社會組織黨校講師團,設立社會組織黨建課堂,累計開展培訓 36期,參加人員3000余人次,培訓社會組織200余家。以“紅社引領、培優賦能、作用發揮”為目標,舉辦全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暨黨員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不斷推進社會組織黨建規范化、品牌化建設。引導社會組織開展常態化幫扶濟困,開展公益創投活動累計出資逾1000萬元,項目涵蓋社區治理、為老服務、兒童關愛、困難幫扶等多個領域,惠及群眾10萬余人次。

提升“紅社工程”服務績效。廣泛鏈接政府、企業、慈善組織等資源,以政府購買、公益創投等形式資助社會組織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領域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其中,由桐鄉市暖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的“無憂慈善平臺”項目,已收到社會各界捐款近19.5萬元,幫助困難群體實現1320個微心愿;由桐鄉市慈善總會實施的“暖巢行動”項目,自2018年啟動至今已為800余戶困難家庭改善居住條件。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發揮牽線搭橋作用,架起基層需求和公益項目對接平臺,2020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累計投入資金6884萬元,資助400余家社會組織開展738個公益項目,受益群眾超50萬人次。

聚焦互聯網資源  強化場景應用

發展政策扶持平臺。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工作服務的實施意見》,修改完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專項資金三年規劃》,實現市級部門購買社會服務統一項目審批、過程監管和績效評價。編制完善政府職能轉移、政府購買服務及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三張目錄清單”。成立嘉興市首家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桐鄉市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實現全市11個鎮(街道)社區發展基金會全覆蓋。啟用“桐鄉市政府采購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管理平臺”,對所有政府部門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和市公益創投項目進行全過程網上監管。全市投入社會組織人才培訓、獎勵、組織評估獎勵經費共97.2萬元,產生較好成效。桐鄉市慈善總會、桐鄉市溫州商會獲評“浙江省品牌社會組織”稱號,桐鄉市彩虹家庭社工事務所理事長蘇亮等獲評“浙江省社會組織領軍人物”稱號。

集成系統互聯技術。依托浙江省社會組織業務應用系統和浙江省民政廳聯辦平臺推行網絡聯審、線上辦公和掌上辦事,在社會組織登記時,嚴格審查發起人、開辦資金、社會組織負責人等情況。通過單獨創建、聯合組建、網絡共建等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組織黨組織有效覆蓋。探索“互聯網+”在社工領域的應用,研發《桐鄉市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管理平臺》,2023年新納入系統管理的社會組織服務項目資金總計439.9萬元,項目總數31個,服務人數達2.5萬人。鼓勵引導社會組織通過網上申報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等激勵社會組織爭先創優,全市已有369家社會組織獲評估等級,其中5A級15家、4A級26家、3A級74家,占全市社會組織總數的52.9%。

拓展數字應用場景。整合社會組織資源,提升數字化發展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先后組建社工機構類、公益慈善類、專業技術類三大數字化應用聯合體。推進“1+3+N”社會組織助力社區治理工程,內容涵蓋社區空間微改造、社區微公約、社區微服務等領域。按照數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搭建“一艙兩端五場景”,建成“四治融合”綜合應用,重構“141”框架下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新形態。比如,桐鄉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通過探索新時代黨建工作、實體經濟、數字電商“三融三合”新模式,創設“電商e課堂”“先鋒私董會”“電商公益行”三大數字化品牌,成功幫助1萬余家新手企業開啟網上店鋪,其中4個電商直播“共富工坊”獲得省級商務促進財政專項資金扶持。

聚焦基層治理  強化多維賦能

以自治協商解決矛盾。發揮城鄉社區社會組織作用,大力發展以村級百姓議事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協商民主,通過以百姓議事會為支點來推動群眾參與村(社區)的事務決策和治理的全過程。發展成立鄉賢參事會,通過激活鄉賢資源,協助村(社區)做好群眾工作,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目前,全市221個行政村、社區百姓議事會、鄉賢參事會實現全覆蓋,有效推進政府決策與民意對接,基層治理由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與民共治轉變,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十年來,桐鄉市先后涌現了“烏鎮管家”“大麻麻花”“楊家門紅管家”等家喻戶曉、群眾百姓認可支持、踴躍參與的自治品牌項目。

以法治助力化解紛爭。桐鄉市人民調解員協會支持整合67名律師及公證人員入駐市矛盾調解中心特邀調解后臺,分類受理婚姻家庭、房屋買賣、金融糾紛、合同租賃等糾紛的訴前調解,2022年全市共受理矛盾糾紛9050起,成功調處9037起,調解成功率達99%以上,全年實現訴前化解率85.87%,居嘉興第一、全省第二,其中“紅色老娘舅工作室”“老泉毛工作室”被省司法廳評為省級金牌人民調解工作室。屠甸鎮打造的“板凳法庭”品牌活動將司法所工作人員、老黨員、老干部納入村社“法律評審團”組成人員,助推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訴前,其經驗做法被多家媒體刊登報道,被稱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浙江實踐。

以德治換來春風化雨。開展全市社會組織助力推進“人文名城 風雅桐鄉”建設活動,發布桐鄉市社會組織助力“風雅桐鄉”十大重點建設項目。實施“移風易俗共富基金”項目,鼓勵餐飲行業類社會組織訂制“和美鄉村”移風易俗新菜單,引導有意愿、有能力的村(居)民將節儉辦酒的部分資金用于崇學助學、敬老祝壽、擁軍優屬、扶危救困及公益服務。洲泉鎮以“民生議事堂”為依托,出臺移風易俗十八項舉措,創設“123”工作法(即以一個村社為主體,對即將辦酒農戶和廚師開展兩個喇叭面對面宣講,把牢文化禮堂“陣地關”“喜宴關”“菜單關”三道閘口),引領群眾減負農村婚宴壓力,實現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

(作者系浙江省桐鄉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