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河南:數據有溫度 救助更精準

時間:2024-01-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河南日報》
【字體:    打印

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現有低保對象306.3萬人,居全國第二;特困人員48.3萬人,居全國第一。

社會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制度。近些年來,河南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工作,及時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

去年9月,正式上線運行的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成為社會救助格局的重要一環,通過預警信息實現社會救助的“主動性”、“精準化”。

河南如何運用大數據做好社會救助這一事關困難群體冷暖的民生事,一起來看!

大數據?“圈住”困難家庭

臨潁縣繁城鎮西街村村民李新家,去年突然得到了一筆5040元的救助款。1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她家,探究這筆救助款的來路。

院子里坐落著幾間平房,繩子上曬著被褥,李新正在忙家務。提到這筆錢,她感激地說,那是政府部門給她70歲的婆婆的救助,是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落實政策幫他們家申請到的,事前他們都沒想到還有這種事,更不清楚自家發生的事咋就被知道了。

這是個以打工收入為主的農戶,李新在家附近的超市打工,丈夫在外務工。年邁的婆婆多年有病,去年婆婆因為心衰緊急入院,治療花費算下來有10多萬,新農合報銷后家里還支付了幾萬塊錢,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婆婆不在家,這兩天又去醫院復查了。”李新說:“去年9月,村干部張曉勇來到家里,問我家的醫療花費情況,說有個大數據平臺發現我家產生了因病大額支出,特意來核實家里收入情況,認為家庭符合救助條件,可以上報信息申請救助。不久,婆婆的賬戶就收到了救助款。”

繁城鎮民政所所長楊占民介紹,這是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在社會救助中悄悄起作用,平臺監測到李新家的情況后,發出了預警信息,鎮里的民政工作人員聯系村里的社會救助協理員,讓其主動聯系李新家并核實情況真假,確定符合社會救助標準后就幫助李新家申請了臨時救助資金,幫家庭渡過難關。

經工作人員核實,李新家有勞動力,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不符合低保條件,但是因大病產生了大額醫療支出,在其繼續享受低保邊緣家庭政策的同時先給予臨時救助,接下來若其婆婆病情加重或沒有好轉,考慮將其婆婆按“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

一平臺?托起社會救助

河南省兜底保障人群數量大,并且這些社會最困弱的群體,缺乏求助意識、求助能力,需要基層工作者及時發現、及時救助。社會救助工作中靠前一步,運用各種方式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才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

為做到社會救助“主動發現”,確保救助高效直達,河南省積極建設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把救助服務逐步向移動端延伸,通過強大而精準的監測預警功能,使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進入民政工作視野,從而“主動發現”救助對象,“快速便捷”審核審批,讓救助申請“觸手可及”。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副處長李佳介紹,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已經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范圍的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剛性支出困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進行動態監測預警,主要監測醫療、教育、就業失業、自然災害、殘疾、危房改造等指標變化情況。“如果這些人員的家庭突發了重大剛性支出事件(例如重大醫療支出),民政部門以及地方政府有關人員會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入戶走訪,對因病因災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給予一定救助幫扶措施。”

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是設置指標。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設置的指標中,哪些是核心因素?李佳稱,河南省的監測預警系統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指標評價體系,每一項指標都會賦予一定的分值,當累計分值達到預警警戒線時就會觸發風險處置預警。目前,醫療報銷數據指標所占分量很重,是平臺監測的重點。只要某個低收入家庭的醫療報銷自費金額達到或超過5000元,無論其他指標分值如何變化,都會觸發風險處置預警,下一步工作人員就會入戶走訪。

為何醫療報銷指標能占如此大的分量?他解釋,重大疾病因素具有反復性和不確定性,對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和基本生活威脅最大,是現階段造成返貧致貧的重要影響因素。

“鐵腳板”?跑通救助政策

家庭遇到困難,預警信息隨即出現,工作人員隨時到場,救助政策高效落實。李新家的受助過程,已成為河南省大數據社會救助的一個縮影。


臨潁縣繁城鎮民政所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王向前 攝)

1月5日下午,臨潁縣繁城鎮民政所,工作人員正在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查看信息。平臺上出現的預警信息處置等級分為“一般”和“緊急”。當天,繁城鎮共錄入12條信息,意味著工作人員已經到轄區里的12個家庭開展了入戶調查核實。

“只要平臺上的轄區困難人群出現預警信息,鄉鎮工作人員就會進行入戶調查,發揮‘鐵腳板’的優勢,把為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跑到,這項工作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項工作職責。”楊占民說,每個行政村都配置有一名負責救助工作的社會救助協理員,由村干部兼任,全鎮有32個行政村,目前共有32名協理員,實現了村村有人擔責。

目前,河南省根據低收入人口困難程度和困難類型,分層分類提供常態化救助幫扶,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以及急難社會救助等。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于2023年9月上線運行,目前已推送預警處置信息6.6萬條,入戶走訪5.1萬戶,對其中1.8萬戶家庭給予了救助幫扶建議或措施。

借助該平臺,社會救助體系分層分類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有效。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負責同志說,從實踐操作來看,不同預警對象的家庭情況各不相同,需要結合本人的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的幫扶措施。比如一個低保對象突發重大疾病,家庭開支較大,由于其本人已經獲得了低保有關政策,不能重復辦理低保,這時可以通過臨時救助給予一次性救助金,嚴重的還可以幫助其申請慈善幫扶資金。但是如果同樣情形發生在低保邊緣家庭,那么就可能升級保障層級,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將該家庭從低保邊緣家庭轉為低保家庭,使其獲得更大的救助幫扶力度。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136.5萬脫貧人口、40.5萬監測對象通過社會救助進行兜底保障,分別占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總量的22%、49%,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記者:王向前 通訊員:賈韜、戰世坤)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