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蘇 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黨的創新理論在民政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政篇,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廣州民政系統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在常學常新中“深化”、在深學細悟中“內化”、在以學促用中“轉化”,結合貫徹落實廣東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廣州市委“1312”思路舉措,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努力推動廣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永葆政治本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于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黨委和政府對民政工作的領導責任,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廣州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高標準開展主題教育,圓滿實施33項基層黨組織書記領頭攻堅項目,建立“黨代表工作室”7個,成功打造“2+2+N”黨員教育矩陣,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民政鐵軍。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融會貫通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科學體系、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學習深度、廣度、成效上持續下功夫,不斷提升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做實基本民生保障 擦亮民生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這一重要論述,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出發,明確了民政工作屬于社會建設范疇,并在社會建設中處于兜底性、基礎性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廣州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城鄉低保標準連續14年穩中有升,建成集需求端、中樞端、服務端于一體的廣州市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系統,全力打造“穗救易”服務品牌,建立起“一區一品牌”的社會救助服務矩陣,切實保障和滿足全市8.2萬余名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權益和服務需求。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深化“穗救易”社會救助服務改革,不斷完善分層分類智慧救助體系,加強特殊困難群體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協同救助,打造線上線下雙向直達、可視可感可體驗的廣州社會救助“共助空間”,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高效銜接樞紐,加快完善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做細基層社會治理 厚植善治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廣州民政部門積極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高標準建成居民議事廳2822個,設立176個鎮(街)“雙百工程”社工站、2807個村(居)社工點、1115只社區慈善基金,社區社會組織超2.9萬家,持證社工約3.7萬人。創新推動優勢主導型“五社聯動”,讓社區居民身邊的大小事有了協商平臺、服務隊伍、資金保障和解決渠道。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深化城鄉社區議事協商機制,打造村級議事協商示范名片。推進和諧社區(幸福村)建設及智慧社區試點示范建設,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
做優基本社會服務 提亮幸福成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民生需求”“做好基層公共服務,關鍵看實效。要提高針對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廣州民政部門時刻對準群眾急難愁盼,辦好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積極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2839個頤康中心(站)實現村居全覆蓋,長者飯堂增至1313家,廣州養老服務連續兩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全國村級議事協商試點等一批國家試點、示范點工作成效顯著,“善”暖社區慈善項目等獲中華慈善獎表彰。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動態調整全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優化頤康中心(站)“1+N”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辦好廣州智慧康養(適老)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縱深拓展“慈善之城”創建工作,推進全市慈善超市示范點建設,做優系列慈善品牌項目。
推進全域改革創新 淬煉發展亮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與時俱進,用改革的辦法和創新的思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廣州民政部門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17項國家試點、示范點落地見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落實國務院《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重大機遇,在南沙試點放開戶籍限制,打通公辦養老機構收住港澳老年人政策通道。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加強與港澳民政領域溝通交流,努力塑造大灣區民政事業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助力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將以數智化賦能,創新工作手段,推進民政數據“一圖統攬”“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構建更多“大場景、小切口”典型應用,不斷提升民政管理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