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西安市民政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取得實效

時間:2024-02-0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組織》雜志2月上
【字體:    打印

楊國平 宋子峰

為貫徹落實民政部辦公廳印發的《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和《陜西省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陜西省西安市推出“高質量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年來,西安市圍繞開展摸底調研、完善登記管理、建設支持平臺、發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加強政策扶持、引導作用發揮、做好分類管理、健全發展機制等八個方面,推動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涌現出了服務居民的“貼心人”。這些社區社會組織不僅有效解決了社區居委會人手不足的問題,還推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極大提高了群眾滿意度。

堅持優化布局

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

加強支持平臺建設。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成社區社會組織支持平臺506個,其中孵化基地182個(區縣級17個、街鎮級59個、社區級106個)、服務中心318個(市級1個、區縣級3個、街鎮級50個、社區級264個)、聯合會6個(街鎮級1個、社區級5個)。

強化政策扶持。2020年,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聯合印發《西安市關于通過購買政府服務支持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方案》,完善了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度;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修訂出臺《西安市社區工作經費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培育發展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支持搭建工作站、工作室等社區社會組織活動平臺”是社區專項服務經費使用重點,同時要求城鄉社區對社區社會組織應在“辦公活動場所、資源鏈接、居民需求調研等方面給予支持配合”。2022年4月,市民政局印發《西安市高質量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準予社區社會組織辦公場所“一址多社”,能夠提供鄉鎮(街道)或社區證明的,活動場所可以作為注冊場所;降低社區社會組織成立時會員數量要求,單位會員可降低到15個,個人會員可降低到20個,個人和單位會員混合的可降低到20個;降低注冊資金門檻,社區社會組織的注冊資金不得低于5000元人民幣,其中,樞紐型、支持型社區社會組織注冊資金不得低于1萬元人民幣,行(事)業規定有最低限額的除外。認真貫徹執行《陜西省社區社會組織工作指南》關于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登記等方面的規定要求,結合西安市實際,制發《西安市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和備案管理辦法》。

強化工作督導。及時召開工作部署會、培訓會,做好部署安排,加強認識,提升能力。及時開展階段性調研,深入分析工作推進中出現的矛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堅持賦能增效

推進社區社會組織能力提升

加大培訓力度。全市各級民政部門統籌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力量,通過各種有效方式,積極開展培訓工作。近三年來,培訓人員15325人次。

強化項目引導。市民政局認真組織實施省民政廳“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發展項目”,對申報項目認真審核,提出修改完善意見,確保每一個項目充分發揮實效。近三年來,全市利用各種資源,實施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活動項目313個,資金投入1868.93萬元。蓮湖區制定了《“公益創投”項目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助推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碑林區出臺了《碑林區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工作指引》,推動項目化運作。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推進社區社會組織作用發揮

引導作用發揮。要求動員引領社區社會組織開展“鄰里守望”系列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區協商活動、“共創平安”系列社區治理活動、“文化鑄魂”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主題活動,組織和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在提供社區服務、擴大居民參與、培育社區文化、促進社區和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拓展社區社會組織服務領域,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社區社會組織發展質效。三年來,累計開展“四個”系列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3872場,動員志愿者近19萬人,服務群眾424.21萬人。

推進品牌建設。樹立品牌意識,引導優秀社區社會組織做好做強,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生態。先后涌現出未央區徐家灣街道“小蜜蜂”志愿服務隊、蓮湖區桃園路街道勞動一坊社區“螢火蟲”志愿服務隊、碑林區保吉巷社區“益路晨曦小分隊”“夕陽紅俱樂部”“同趣互助社”、碑林區更新社區“民俗文化促進會”、碑林區張家村街道“小顧姐工作室”、雁塔區鐵一院逸園社區“歡樂樹”為民服務隊、雁塔區大雁塔街道社區“七彩課堂 快樂暑假”暑期公益培訓托管班等優秀社區社會組織。

堅持改革創新

推進社區社會組織規范管理

積極探索建立與社區社會組織定期聯系制度、社區社會組織開展重大活動報告制度、社區社會組織工作評估評議制度、社區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細化工作規程,不斷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工作機制。推廣使用民政部《社區社會組織章程示范文本(試行)》,制定章程,強化宗旨意識,規范內部治理、資金使用和活動開展,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鄠邑區印發了《關于以黨建為引領在開展社區活動中培育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確保社區社會組織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始終服從服務大局。雁塔區制定了《雁塔區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工作指南》《社區社會組織備案章程》《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在培育發展的同時加強規范管理。蓮湖區制定了《蓮湖區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管理制度(試行)》,推進街道級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和社區社會組織規范管理。推進培育孵化功能落實落細。未央區印發了《關于做好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備案工作的通知》,明確了社區社會組織基礎型組織+個性化組織的“N+X”模式搭建。統籌城鄉社區治理,深刻分析需求差異,構建了農村社區“5+X”、城市社區“12+X”的城鄉社區社會組織體系。

經過三年努力,西安市社區社會組織規模有了較大幅度增長。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登記備案城鄉社區社會組織13899個,其中:登記800個,備案13099個;城市社區社會組織10254個、平均每個社區近7個,農村社區社會組織3645個、平均每個行政村2個。

(作者楊國平系陜西省西安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宋子峰系陜西省西安市民政局三級調研員)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