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長 李伯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政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地名研究所在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其豐富內涵、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的理解,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地名科研守正創新。
加強黨的領導,始終保持地名科研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的領導”“要善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地名研究所作為民政部門專門從事地名科研工作的機構,在地名科研工作的新征程上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地名科研全過程、各環節,引領地名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強理論武裝。地名研究所干部職工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扛在肩上,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努力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新時代地名科研發展的生動實踐。二是把準政治方向。地名是有文化、有歷史的,要把歷史文化傳承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地名是有影響的,不能隨便改、隨便動,要體現地方特點。在地名科研中,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在地名應用理論研究、特殊地區地名審核、外國語地名譯寫、少數民族語地名評估等方面守正創新,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切實肩負起意識形態主體責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和弘揚好地名文化,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是聚焦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地名研究所干部職工在準確理解把握黨中央對地名工作的決策部署基礎上,緊緊圍繞地名科研中心任務,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始終堅持黨管地名科研工作不放松,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動,緊盯地名在國家治理、社會生活、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國防建設和國際交往中的基礎性作用,助力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心懷“國之大者”,切實增強建設高水平地名科研機構的使命擔當
當今世界,只有抓好科技創新,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才能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新時代新征程對地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地名研究所以“開展地名研究,促進地名標準化”為宗旨,堅持守正創新、主動擔當作為,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思路,提高解決地名工作實際問題的義務水平和專業能力,全面提升地名科研實力,高質量推進地名科研事業。一是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近年來,地名研究所參與制定修訂新《地名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為推進新時代地名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制保障,拓展了地名科研新業態;編制雄安新區地名命名規范方案,審核地名命名更名,推進數字地名建設,助力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承擔國家與地方科研項目,創新研究地名應用理論、地名譯寫、特定地域地名、地名信息化、地名文化、地名標準化、地名公共服務等,形成較完備的地名科研體系。二是聚焦地名文化建設。提供《中國地名大會》第二、三季的策劃、審題、錄制、審片的專家技術支持;改版中國地名網,講好地名文化故事,創制“地理標志產品地名文化”“留住鄉愁”等數據版塊,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編撰《100個紅色地名故事》圖書,撰寫“黨史中的紅色地名”系列文章;開展我國地名文化遺產四級保護目錄制度和評價體系研究,采集古籍地名、地名語源詞條,對我國地名異讀、異寫現象開展審音定字提供政策建議。三是推進民政部地名標志研究與質量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實現科研設施與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為地名標志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嚴把地名標志產品質量關。四是完善地名技術標準體系。承擔全國地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編制出臺《“十四五”地名標準化建設發展規劃》;編制并公布實施部分國家《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地名標志耐候性能試驗方法》《行政區域界線 詳圖 繪制》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復審《地名 標志》《海底地名命名》等強制國家標準,使我國實施的地名領域國家標準達24項、行業標準達16項,推進了地名標準體系建設。
鉚足干勁,推動地名科研重點任務的落地見效
地名是人們生產生活所必須的基本定位導向信息,在促進國際國內的交流交往與合作、維護國家權益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名研究所要深入研究地名科研的基礎性、人民性、時代性、創新性、系統性、兜底性,切實把握其規律性,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具體實踐,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一是突出地名的政治屬性。地名研究所認真做好重要地名的審核,開展特定區域地名研究,利用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會議等平臺,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展示我國地名成果,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發展權益。二是彰顯地名的文化屬性。深挖地名文化內涵,充分利用中國地名網等媒介,講好地理標志產品的地名故事,賦能鄉愁地名文化,弘揚中華文明,推進優秀傳統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三是聚焦提升地名服務質量與效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地名的社會屬性,開展智能地名標志研究與應用,服務國家地名信息庫數據質量提升,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
下一步,在部黨組正確領導下,地名研究所要進一步著力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強化“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立足主責主業,堅持創新驅動,守正創新,聚焦黨的建設、人才整合、制度約束和機制激勵等,鍛造一支政治堅定、甘于奉獻、勇于斗爭、業務精湛的地名專家隊伍,主動擔當作為,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地名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