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孫玉建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事關民政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東省威海市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思想精髓和實踐要求,認真落實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凝心聚力兜底線、惠民生、保穩定、促發展,奮力譜寫威海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把牢政治方向,心懷“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民政工作極強的政治屬性。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民政工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最緊密,服務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最直接,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影響民心的事業。我們將切實增強政治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把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要求,堅決把牢民政工作的政治方向。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謀劃民政工作,在緊緊圍繞大局、時時聚焦大局、處處服務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以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為指引,積極參與威海市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創建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在不斷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中貢獻民政力量。
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的根本執政理念。”“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這些論述充分體現了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堅定的人民立場。
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奮力書寫好民政“民生答卷”。近年來,威海市全面構建“9+N+1”多層次梯度式社會救助格局,率先出臺低保擴圍政策,連續4年提高低保、特困等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不斷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優化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水平,扎實推進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任務,建成家庭養老床位4895張,完成適老化改造3614戶,建成城鄉老年餐桌1107處,全力打造能級優、品質高、活力強的老年友好城市;強化對困境兒童、殘疾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幫扶,創新開展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評估工作,優化殘疾人兩項補貼申領流程,守好基本民生底線;聚焦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和作用發揮,擦亮“威海紅帆”社會組織品牌,開展助困、助老、助孤、助殘、助醫等各類為民服務,增強基層民政服務供給;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
堅持科學方法,奮力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這一論述體現了總書記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科學的辯證思維。
面對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以改革思路和創新辦法打開工作新局面,不斷滿足民政服務對象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社會救助要更精準,運用好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臺,推動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全面提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能力。慈善幫扶要更有力,加快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打造“威高·安心生活”等個性化慈善幫扶品牌,推動設立“雙受托人慈善信托”,為愛心力量參與慈善開辟新方式。服務群眾要更便捷,持續推進婚姻登記電子證照應用和“跨省通辦”,深化婚姻登記巡回點建設,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地名管理要更規范,打造地名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開展首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地名保護名錄、紅色地名評選活動,更好傳承弘揚威海地名文化。
弘揚優良傳統 ,做好調查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帶頭抓好調查研究,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增強問題意識,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引導和推動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這些論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者求真務實、知行合一的內在品格與科學態度。
威海市民政系統將繼續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深化干部作風建設,持續推進“機關接地氣、干部走基層”主題實踐,引導廣大民政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好調查研究,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推動各項民生政策落地生根,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