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南通市委主委、南通市副市長劉洪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劉洪分管民政工作,他圍繞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發展養老服務和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等內容,介紹了南通市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舉措。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防止返貧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密扎牢。請問,南通市在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上有哪些舉措和安排?
劉洪:一是推動社會救助提質增效,深入落實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政策,促進全市低保對象覆蓋率穩步提升,實現困難群眾精準救助。二是繼續組織實施全市低收入人口等6類困難對象補充醫療保險救助“低補保”項目,協同推進民政救助對象中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綜合救助幫扶政策體系。三是全面推進臨時救助制度改革,落實急難發生地實施救助的政策規定,強化臨時救助救急解難功能。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請您具體介紹下南通推進養老服務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劉洪:一是健全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加快推進《南通市養老服務條例》出臺,從制度層面持續健全完善南通養老服務體系的“四梁八柱”。二是大力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系統推進主城區以街(鎮)為單位構建1個或按片區構建多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三是強化養老服務隊伍建設,積極推進養老護理員等級認定和職稱評定工作,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四是充分挖掘養老產業富礦,積極培育壯大銀發經濟,促進養老服務與先進制造、醫藥醫養、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內涵豐富的養老產業集群。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請您具體介紹下,南通市在推進慈善事業發展方面有哪些經驗?
劉洪:南通市堅持黨政主導、注重創新突破、強化宣傳引導,全市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持續推進“慈善之城”建設,深化多元化募捐機制,組織開展南通慈善活動周系列活動,做好“慈善一日捐”等特色慈善活動,進一步推動互聯網慈善發展。二是助推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爭創國家二級博物館,努力將其打造成集展示、傳播、捐贈、體驗、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信息化慈善地標,并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標志性慈善平臺邁進。三是創新監管模式,利用區塊鏈特性,建設可信任、可展示、可分析、可共享的“民政數據中心”,并構建南通可信慈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