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要走得長遠,就必須組織化、制度化,成體系、有規矩。我想把慈善理念變成家風,融入企業文化,一直傳承下去。”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董事長、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創始人翟美卿表示。
“我剛開始是抱著感恩的心來做慈善的,希望能夠幫助他人。真正做慈善后發現,相比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幫助別人所收獲的快樂更多、更大。”翟美卿告訴記者,“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為了更好地推動慈善事業發展,作為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在2005年創辦了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一直深耕鄉村教育,關注青少年健康發展。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翟美卿帶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助這些地區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翟美卿如數家珍般地列舉了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2023年完成的“KPI”:在324所鄉村學校累計開展964節心理課、975次心理咨詢、71場學生心理講座、76場大型心理健康校園行,60場“心靈探索家”冬夏令營,服務兒童超20萬人次;落實鄉村愛心圖書室援建工作,援建愛心圖書室9間,在83所鄉村學校開展特色閱讀課及閱讀活動,累計超2萬人次學生參加。
在這些活動中,翟美卿既是參與者,作為一名志愿者在學校心理課堂給孩子們上課;也是組織者,帶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共同推進鄉村教育。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基金會總結項目運營經驗,扎實推進項目提質增效,梳理形成了《鄉村公益圖書室建設指南》,對項目框架、管理路徑、運營創新等內容進行梳理整合。同時,搭建“香江心靈”微信小程序,為鄉村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為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更好地履職盡責,翟美卿帶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走訪了廣州市內兩家擁有兒童青少年心理科的醫院。他們調研發現,青少年心理問題不僅需要服用藥物,更需輔以心理評估、咨詢,但青少年心理狀況評估以及心理咨詢費用較高,且均為自費。醫院心理咨詢門診更是一號難求,導致原本就漫長的心理疾病療程進一步延長,患者家庭面臨較大壓力。
針對調研情況,2023年,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支持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統籌建立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基金,資助廣州市屬、區屬全日制中小學(含中職、技工學校)確診患有心理疾病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學生,為他們提供經濟扶助,幫助他們戰勝疾病,順利完成學業。
根據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基金的運行情況,這次全國兩會,翟美卿建議推廣將心理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做法,同時,建議爭取盡早將心理狀況評估、心理咨詢納入門診慢性病統籌,為患者提供堅實保障。
翟美卿認為,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新修改的慈善法將進一步優化慈善事業發展環境,規范引導慈善活動,健全監管制度機制,推動慈善高質量發展。
“我曾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呼吁,盡快建立慈善監管體系,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針對慈善監督體系建設,建議引入第三方評估,推動慈善透明化。可由民政部門牽頭,組建第三方監督委員會,對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程度、管理效率、項目績效等多個重要指標開展定期評估。”翟美卿說,“新修改的慈善法多處提及監督,著力推動慈善事業合法合規運行。”
翟美卿表示,新修改的慈善法將為新時代的慈善事業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下一步,她將帶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嚴格遵守新修改的慈善法,深耕鄉村教育領域,為慈善行業提供可踐行的優質經驗,助力慈善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