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愛心、參與慈善,不應該是偶然的行為,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如何做好慈善這道必答題?張建斌的答案之一便是成立專業慈善基金會。2017年7月,張建斌個人捐贈8億元,其控股的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捐贈2億元,共同成立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瑞華),開啟為社會傳遞愛心與能量的事業。
在張建斌看來,只有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慈善組織才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效發揮作用。“我們基金會聚焦助醫、助學、助孤、扶困、賑災五大領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張建斌說。
“慈善是一顆種子,幫助一個孤兒,能給他和社會帶來無限的可能。”張建斌說,瑞華和江蘇省慈善總會合作的助孤項目已經運行16年,其最大的特點是“只要讀書,就持續救助”。基金會長期追蹤每位受助人的情況,為其提供幫扶。截至2023年年底,該項目累計資助金額超過3300萬元,資助超過1.7萬人次。
張建斌對來自沭陽縣的受助學子小園(化名)印象深刻。小園姐弟倆和奶奶相依為命,家里的開銷全壓在奶奶的肩頭。2012年,姐弟倆成為瑞華資助的孩子。如今,弟弟已經從專科學校畢業,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小園在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上學,每年可獲得瑞華5000元的資助金,生活壓力小了許多。
“瑞華的善舉給予了我們這些困境中的孩子希望和力量,讓我們有了逐夢的底氣。”小園表示,“我將從事特殊教育行業,這個行業的學生更需要愛和關懷。我將心懷慈善之心,溫暖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在他們的心底留下慈善濃墨重彩的痕跡。”
“2023年,我們基金會再次向省慈善總會捐贈2000萬元,計劃在未來5年幫助省內13個縣(市、區)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完成學業,追逐夢想。”張建斌說。
榮獲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捐贈個人榮譽稱號后,張建斌將慈善作為畢生的事業。為深入推進慈善事業發展,張建斌多次到學校、醫院、企業走訪,了解慈善事業發展情況。張建斌發現,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生福祉,隨著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需要幫扶的困難學子、困難患者的數量不斷減少,基金會的資助性支出也隨之降低。
如今,隨著救助情況的變化,瑞華調整了工作方向,由“單一救助”向“獎助結合”發展。在高校設立人才基金,引進高端人才,助力高校推動科研攻關;設立“瑞華臨床創新獎”,促進臨床科研,提高重大疑難病癥的診療能力。
今年全國兩會,張建斌繼續關注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張建斌看來,慈善組織是慈善事業的主體,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多、規模大,扮演著重要的“資助者”“驅動器”角色,需進一步發揮其作用,助力慈善事業發展。
張建斌在提案中表示,慈善財產是慈善組織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發揮扶弱濟困等職能的關鍵因素。非公募基金會的慈善資金主要依賴單一捐贈或自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滿足慈善法規定的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有較大的壓力。他建議將非公募基金會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的硬性要求變得更靈活,構建統一、動態的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機制,以保障慈善組織穩定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