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街道康馨家園南區社區兒童服務站舉辦“牢記歷史 珍愛和平”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任曉宇 攝
主持人:本報記者 劉靜靜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全體兒童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共同沐浴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茁壯成長,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民政部指導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我國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事業邁上新臺階。特別是2017年以來,民政部大力推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目前已在全國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約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約65.1萬名,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撐起了一片藍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救助。”為此,本版聚焦推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這一主題,邀請相關工作者交流經驗做法,為更好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出謀劃策。這些來自基層和一線的分享,對于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救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訪談嘉賓:
張 松 湖南省懷化市民政局局長
曾小娟 吉林省遼源市民政局局長
趙維強 四川省遂寧市民政局局長
李必樹 重慶市墊江縣民政局局長
高殿龍 黑龍江省雞西市民政局兒童福利科科長
劉 嵩 北京市通州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負責人
李金明 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民政局社會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
金 玲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寶塔河街道合益路社區兒童主任
王克花 甘肅省永登縣龍泉寺鎮龍泉村兒童主任
劉 芳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攔江鎮東平社區兒童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關愛少年兒童成長。推動兒童福利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強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請問,您所在的地區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張松:懷化市民政局將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納入鄉鎮(街道)綜合目標考核,選優配強232個鄉鎮兒童督導員、2772個村(居)兒童主任。探索“兒童主任+”工作模式,引導動員村(社區)、鄉鎮社工站、志愿者等參與兒童服務工作,定期探訪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做到“不落一戶、不少一人”。出臺《懷化市防范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問責暫行辦法》,創新建立警長、校長、村長、網格長、家長(監護人)“五長”制度,對留守、單親、無雙親、殘障等未成年人分類落實關愛幫扶措施。
曾小娟:遼源市推行“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工作模式,通過專業社工為兒童主任賦能,扎實開展信息排查、分類評估、個案關懷、救助幫扶等工作。建立常態化教育培訓機制,定期對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開展集中培訓、分散培訓。建立線上線下互動支持機制,24小時對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提供指導幫助。建立督導機制,形成各部門各盡其責、協作配合、快速救助、周密保護的工作格局。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加強考核問效,為兒童主任發放津貼。
趙維強:遂寧市優先安排村(居)民委員會女性委員、大學生村官或專業社會工作者等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保證新選兒童主任由村婦聯主任擔任的比例不低于95%。我們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探索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未保+社工+社會組織+項目服務”運行機制,推進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此外,我們探索建立“1+1”困境兒童結對幫扶機制,實行縣級領導包片、科級干部包戶,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結對幫扶,用好結對隊伍。射洪市試點建立“一老一小”專干隊伍,將兒童工作納入全科網格員重要工作范疇。
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特別是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是兒童關愛服務在基層落地的重要力量。請問,在提升兒童主任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方面,您所在的地區推出了哪些舉措?
李必樹:墊江縣現有26名兒童督導員、301名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學歷均是大專以上,兒童主任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為90%。我們每年對基層兒童工作者進行賦能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巧和業務能力。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廉政教育等,強化基層兒童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確保他們在工作中嚴守職業道德。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定期給基層兒童工作者開展心理疏導,幫助他們緩解壓力。通過舉辦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加強基層兒童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分享工作經驗,探討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高殿龍:雞西市始終踐行“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專業隊伍。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扎實開展兒童福利領域調研;召開全市兒童福利政策培訓會,對各類兒童福利政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行細致講解;各級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面對面溝通,對發現的特殊案例分析研討……通過系列舉措,提升兒童工作隊伍的業務能力。此外,我們以龍江“認親助養”品牌活動為抓手,將法律援助、應急救援等優質社會資源嵌入基層兒童保護工作,協助兒童主任做好兒童關愛服務,為重點兒童提供心理慰藉、課業輔導、親情陪伴等多樣化服務。
劉嵩:為了提升兒童主任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通州區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方式,委托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困境兒童救助幫扶類項目,建立“兒童主任+兒童社工”人員配置模式,在實際工作中由兒童社工與兒童主任共同對轄區困境兒童開展入戶幫扶工作。區民政局連續兩年開展困境兒童家庭監護能力評估類項目,委托專業組織開發編制《困境兒童風險評估及干預規范指引編制報告》《困境兒童風險評估及干預規范指引》,并指導兒童主任規范實施與運用,提高兒童主任發現困境兒童家庭監護風險的能力。同時,每年定期邀請法律專家為全區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和兒童社工開展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培訓。
李金明:為了吸引和培養年輕人才加入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大東區通過“返鄉青年”實習計劃等,吸引有潛力、有熱情的年輕人獲得“代理兒童主任”的崗位實習機會,補充和協助兒童主任開展工作,并實施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促進年輕兒童主任快速成長。此外,我們在陣地建設和標準化打造上下功夫,建立了社區兒童“益”站,將其打造成兒童主任的實訓基地以及社區雙職工家庭兒童關愛服務的活動陣地。為了提升兒童主任的服務質量,我們制定了涵蓋兒童活動策劃、執行和評估等方面的流程規范,設立心理健康支持機制,為兒童主任提供心理咨詢和壓力管理培訓,幫助兒童主任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基層兒童工作隊伍是黨和政府政策的傳遞者、兒童的守護者,是兒童關愛保護“最后一公里”的執行者。請問,您所在的地區是如何發揮自身特色,精準化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服務工作的?
金玲:我們每月定期走訪入戶,掌握孩子們的思想動態,聯合婦聯等在未成年人保護站定期開展符合兒童心理需求、成長需要的各種益智類活動。我們在維護好兒童權益上下足功夫,緊盯衣食住行學等重點環節,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困境兒童,聯合轄區包保單位開展公益慈善項目,讓孩子們從“穿得上”到“穿得暖”、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學得好”到“學得精”,把溫暖送到孩子們的心坎上,全心全意為他們提供幫助。
王克花:龍泉村通過整合資源,建設了村圖書室、社工站等多功能服務陣地,我們經常在這里組織兒童開展安全自護教育、普法課堂、讀書會等活動,也為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藝、學習交流的平臺。作為一名基層兒童工作者,我始終堅持對村兒童工作進行精準化、個性化管理,加強對轄區困境兒童、散居孤兒的定期走訪和重點核查,及時掌握兒童生活、家庭、就學等情況,為監護情況較差以及患病、殘疾等重點兒童,協助提供監護指導、精神關懷等關愛服務和支持。針對孩子們的特點,我建立了“一人一檔”,做到有需求及時回應、有問題及時解決。
劉芳:如何讓孩子們在放學、放假時有活動場地、有人陪伴玩耍?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在社區騰出一塊空間,改造成“兒童之家”,設置了活動室、閱讀室、手工制作室、心理疏導室、室外活動區域,每一處都精心布置,讓孩子們感覺到“家”的溫馨。我經常在晚上和周末深入轄區走訪困難家庭,力所能及地鏈接社會資源,為孩子們提供生活或情感上的幫助,組織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我還組建了社區兒童志愿者隊,利用周末、節假日帶著孩子們一起開展志愿服務,組織他們參與禁毒宣傳、燃氣安全宣傳、森林防火宣傳等,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政策一覽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
村(居)民委員會要設立由村(居)民委員會委員、大學生村官或者專業社會工作者等擔(兼)任的兒童福利督導員或兒童權利監察員,負責困境兒童保障政策宣傳和日常工作,通過全面排查、定期走訪及時掌握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就學等基本情況,指導監督家庭依法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并通過村(居)民委員會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情況。
民政部等10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
堅持選優配強,確保有能力、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員從事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做到事有人干、責有人負。村(居)民委員會要明確由村(居)民委員會委員、大學生村官或者專業社會工作者等人員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優先安排村(居)民委員會女性委員擔任,工作中一般稱為“兒童主任”;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明確工作人員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工作中一般稱為“兒童督導員”。各級民政部門要按照“分層級、多樣化、可操作、全覆蓋”的要求組織開展兒童工作業務骨干以及師資培訓。各地要依托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對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實行實名制管理,并及時錄入、更新人員信息。
民政部等3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
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要指導村(居)兒童主任,定期開展摸底排查,對符合事實無人撫養保障條件但未納入保障的兒童,及時告知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已經納入保障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村(居)兒童主任要采取多種方式及時掌握兒童及其家庭情況變化,每月上門探訪或電話溝通不少于1次。
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
每個村(社區)至少設立一名兒童主任,優先由村(居)民委員會女性委員或村(社區)婦聯主席兼任,兒童數量較多的村(社區)要增設補充兒童主任。
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
推動鄉鎮(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指定專門人員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到2025年底,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工作專干實現全覆蓋。推動村(居)委會設立專人專崗。加大村(居)兒童主任培訓力度,參訓率達到100%。
民政部等5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
各地要加強對學校、少年宮、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機構或場所工作人員,以及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兒童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心理健康業務培訓,提升其對兒童心理問題識別、引導和關愛服務能力。
民政部等15部門印發《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
各地民政部門要選優配強工作隊伍,每個村(社區)擇優選任至少一名兒童主任,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選擇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行優良、熱愛兒童工作、熟悉村(社區)情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居)民委員會委員或社會工作者等人員擔任兒童主任。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兒童主任職責清單和關愛服務內容清單,建立工作評價機制。構建兒童主任綜合培訓體系,建立覆蓋全員的兒童主任培訓檔案,省級和地市級民政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示范培訓,縣級民政部門要確保實現每年對兒童主任培訓的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大對兒童主任的補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