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小女孩拉毛(化名)的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她和兩個弟弟的收養人家庭條件十分艱難。2023年9月,甘肅百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實地調查了解這一情況后,積極與村民委員會協商,幫助其家庭納入低保,并鼓勵拉毛參與中心項目活動。中心還給拉毛和弟弟送去了冬季御寒物資,與拉毛達成結對幫扶,定期提供陪伴服務,及時關注心理狀態。
“姐姐,真的很謝謝你們。以前由于我的家庭情況,擔心大家會嘲笑我,所以很難融入集體。現在認識了你們,我很開心,我以后一定會好好努力,長大后也去幫助更多的人。”拉毛說。
類似拉毛這種情況的困境兒童還有不少,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2023年,中心積極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承接實施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項目重點服務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尤其是困境兒童(包含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低保家庭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自身困境或其他困境兒童等),滿足困境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成長性需求、發展性需求、社會互動需求,采用“1+1+3+N”的協力互助模式,讓學校、家庭、社會各盡其責,合力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安全、友好、包容、支持的環境,共建困境兒童保護屏障。同時,通過優勢視角增能、賦能,鼓勵和幫助困境兒童積極參與健康成長活動,促使項目可持續發展。
項目開展初期,中心與當地教育局、鄉鎮部門等溝通,詳細了解轄區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并對項目實施內容和規劃安排進行討論。根據匯總的困境兒童信息名單,用時兩個月,對800名兒童進行實地走訪與電話訪談,通過訪談、觀察與問卷詳細了解困境兒童的基本情況并進行調研分析。調研中除了困境兒童及其父母,社工也與村干部及各村負責人進行溝通,多方了解困境兒童情況。中心還制作項目活動參與人信息篩選表,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需求以及項目報名表,對兒童參與的活動進行劃分,制作活動課時表,并逐一與學校進行溝通。
在調研走訪中,中心發現項目實施地困境兒童普遍缺乏人生目標規劃,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么,在生活中常因沒有內生動力而感到迷茫。為此,中心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凝聚力量、放飛夢想”等活動,幫助兒童從新視野看待自身發展,逐步樹立起人生發展目標;通過“心理療愈”排憂解難小能手活動、“抗逆力”提升活動,幫助兒童學會情緒管理,增強他們的幸福感;通過“健康教育工作坊”“基礎衛生健康”等活動,幫助兒童學習健康生活常識,滿足兒童心理需求、健康成長需求、社會化需求。
活動結束后,中心還對部分家庭進行了二次走訪與電話回訪,調研服務對象的受益情況,并建立了益起航吧兒童成長俱樂部。俱樂部邀請了300名兒童參加,并且培育出了兩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受益家庭中的130位家長成為志愿者,家長與社工共同助力兒童融入群體、融入社會。同時,中心為200名困境兒童發放了冬季御寒羽絨服,為50名兒童發放了生活用品健康包,鏈接愛心人士為當地困境兒童捐贈了513個兒童保溫杯。
中心積極復盤項目,總結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的經驗以及相應的服務模式,包括通過運營成長俱樂部讓困境兒童持續性獲得支持,積極聯動轄區社工站、鄉鎮兒童主任等提升活動的可信度,擴大受眾面,充分整合愛心人士、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
“項目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與夏河縣開展服務,主要面向4個鄉鎮4所學校的農村困境兒童,共計開展活動28場;總服務人數800余人,服務人次4300余次。希望孩子的外部成長環境更加友好,社會支持網絡更加牢固,使孩子們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中心負責人說。
(本文由甘肅百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