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鄧琳:為增進民生福祉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時間:2024-03-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晶晶

2024年春節后一上班,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市委會副主委、重慶市民政局副局長鄧琳就深入社區老年食堂、走訪高齡空巢老人、調研老年助餐情況,不斷修改完善自己擬提交的提案。

今年全國兩會,鄧琳提交了兩個提案。一個是《關于建立健全老年食堂可持續運營機制 推動老年助餐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另一個是《積極促進活力低齡老年人社會參與實現更高水平“老有所為”》。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也是鄧琳一直思考的問題。

2023年全國兩會,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鄧琳提交了《關于推動新時代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令她開心的是,今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促進銀發經濟發展。

今年,鄧琳的兩個提案仍重點關注養老領域。她深入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努力提出建議。

群眾對在家門口吃上價格實惠的“熱乎飯”呼聲很高。特別是隨著國家層面政策的出臺,老年助餐服務進入快車道。然而,鄧琳在調研中發現,老年食堂建設還有不少困難:有些社區沒有合適的場地開辦,有的場地租金過高,有的位置偏沒有穩定的客源;有的老年食堂運營模式不明晰,提供的菜品不夠豐富;有的服務類型單一,難以實現持續盈利,沒有形成品牌化。

鄧琳認為,推進老年助餐服務,關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以上問題,她在提案中建議:盤活存量資源,加快布局建設;落實扶持政策,精準助企惠民;鼓勵多元參與,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數字賦能,實現便利可及;整合為老資源,拓展服務功能;融入探訪關愛,惠及特殊群體;加強運營管理,塑造服務品牌;鼓勵社會支撐,共同做好“一餐飯”。

今年,鄧琳還重點關注積極促進活力低齡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問題。

她認為,我國目前已具備進一步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基礎條件。一是人口健康水平顯著提升,202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8.2歲;二是活力低齡老年人人力資源充沛,按照抽樣調查推算,我國60至69歲老年人有14852萬人,約占老年人總量的53%,未來預計每年新增退休人口2000多萬;三是老年人口社會參與能力較高,截至2020年年底,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有3669萬人,具備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等社會參與能力;四是老年人參與意愿較高,有數據顯示,超過七成老年人愿意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如幫助鄰里和調解糾紛、維護社區環境和社會治安等。

基于以上調查分析,鄧琳建議從四個方面協同發力。一是踐行積極老齡觀,加強頂層設計,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二是注重廣泛多元,促進供需對接,重點是在政府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老年人社會參與搭建平臺;三是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提升參與能力;四是加強離退休干部職工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發展老齡志愿服務組織,在城鄉社區培育發展基層老年社會組織,搭建參與渠道。

今年是鄧琳履職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二年。問及一年來的收獲,她告訴記者,在全國政協這個參政議政平臺上履職,站位更高了、視野更廣闊了。談到今年的履職期待,她表示,要心系國計民生,踐行好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界別群眾,提高協商議政水平,在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中更好發揮作用,為增進民生福祉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