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23年6月,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嶼北村新時代文明科普隊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開展農耕文化體驗活動。供圖/福建省民政廳
林志鵑
近年來,福建省通過凝聚合力、加強監管、培育扶持和彰顯作為等舉措,努力探索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全省登記(備案)社區社會組織9萬多家,初步形成門類齊全、覆蓋廣泛的社區社會組織體系,在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便民服務、激發社區活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強化多方聯動 形成工作合力
福建省建立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會商機制,堅持黨建引領,從源頭上確保社區社會組織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注重引導社會力量牽頭成立、積極聯動社區社會組織,發揮愛心企業、社工機構等優勢作用,凝聚最大合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充分挖掘社區人才資源和硬件資源,鼓勵黨員志愿者、社區能人、熱心群眾等積極參與社區社會組織舉辦的特色活動;依托社會組織聯合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志愿服務中心等樞紐型社會組織的平臺和資源,為培育孵化社區社會組織、舉辦活動提供支持。
強化監督管理 引領規范發展
福建省建立健全與城鄉社區發展相適應的社區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構建黨建引領、結構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顯的社區社會組織體系。加強分類指導,明確優先發展領域和重點扶持對象,加大對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將符合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納入登記管理,對達不到登記條件的,按照不同規模、業務范圍、成員構成和服務對象,由街道辦事處實施備案管理。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年度檢查、等級評估等方式,加強對登記的社區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規范社區社會組織章程、制度,健全自我管理和發展的運行機制,促進有限資源合理配置。
強化培育扶持 優化發展環境
2022年,福建省民政廳出臺《關于推進福建省社區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社會支持等多種渠道,培育了一批有活力、有公信力、有品牌影響力的優秀社區社會組織。同時,重視人才培養,加強理論輔導和案例實操,幫助社區社會組織工作人員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助力全省社區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購買服務項目400多個,投入資金1.3億元;建成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104個,助力社區社會組織高效參與社區治理。
強化作用發揮 彰顯擔當作為
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彰顯優秀社區社會組織的責任擔當,福建省民政廳選樹一批如廈門市思明區鎮海社區鄰里互助促進會、龍巖市新羅區“北門大媽”志愿服務隊等典型,激發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活力。近年來,組織全省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約13萬場,動員志愿者約69萬人次,服務群眾約1247萬人。開展陽光“1+1”牽手行動,積極引導各類社區社會組織掛鉤幫扶老區村,在實施幫扶項目、提供人才支持、拓寬資源鏈接等方面主動作為。引導社區社會組織融入“五社聯動”機制,在養老服務、就業幫扶、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等領域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滿足服務對象多元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