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茶采摘季,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大房坪社區低保戶向家軍就發愁。因為他和妻子都是重度殘疾人,無法采摘茶葉。他們想請人幫忙采摘,但茶農們都忙著采摘自己家的茶葉,總是請不到人,只能看著鮮嫩的茶葉白白浪費。
后來,十多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來到他家茶園,僅用一天就幫他采完了茶葉。“你們經常來看我,幫我買東西、搞衛生,沒想到還主動幫我家采茶,忙活了一整天,工錢都不要。”向家軍感激地說。
湖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這是用心用情、入細入微服務困難群眾的鮮活事例,各地為困難群眾提供的生活幫扶、就醫陪護、精神慰藉等服務,讓困難群眾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服務類救助
遍地開花
在宜都市,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江書益因摔跤導致面部腫脹、流血不止,社工和志愿者送他住院治療,全程陪護并為他辦理各種手續。老人治愈后,他們陪老人回家,并進行衛生大掃除。江書益高興地說:“我就像搬到一個新房里住了。”
在谷城縣,社工和志愿者們走進獨居老人家中,聆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需求。“我老伴剛過世不久,我很想念她,謝謝你們來看我,我很感動……”盛康鎮竹園街社區的錢爺爺說。
在麻城市,愛心護理員與幾位愛熱鬧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相約,到武漢市新洲區趕集,一起逛街、吃美食。汪正全老人感激地說:“你們隔三岔五為我們做飯、搞衛生,照顧我們,帶我們趕集,有你們,我們再也不覺得孤獨!”
服務類救助遍地開花,讓人欣喜。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已有多地申報服務類救助創新實踐項目。十堰市去年推進政府購買救助服務項目13個,投入服務類救助資金1107萬元,今年計劃投入不低于1680萬元的服務類救助資金。黃石市西塞山區實施社會救助“西塞零距離”項目,以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向部分困難家庭發放不同檔次的定額“愛心服務券”,為困難家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性救助內容。
“受助者”轉變為
“助人者”
荊門市掇刀區低保戶張某前些年患重病,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都很差。2022年7月,掇刀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入戶走訪,發現張某4個月沒出過門,整日以淚洗面,有自殺傾向,第一時間將她納入“物質+服務”救助范圍。
第三方機構立即安排心理咨詢師進行危機干預,通過10多次心理疏導,成功穩定了張某的情緒。得到張某許可后,第三方機構帶她融入社會,邀請她參與社區活動11場,作為志愿者維護活動秩序,她都能完成任務。漸漸地,張某臉上有了笑容,能與人侃侃而談。
掇刀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為城鄉低保、臨時救助、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慈善幫扶對象和日常走訪摸排的特殊困難對象,提供照料護理、康復訓練、送醫陪護、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多類關愛服務內容。
同時,該局把1600多名困難對象的信息錄入“民政救助情暖萬家”智慧服務平臺,困難對象有需求,第三方機構在平臺發布志愿服務任務,志愿者“接單”,完成任務可獲得積分。“我們引導困難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獲得的積分可以到轄區6家‘連心超市’以優惠價兌換物資,緩解生活壓力。”該負責人說,張某就參加了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獲得3650分,置換生活物資價值3600余元。
目前,掇刀區民政局已引導244名困難對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兌換生活物資23萬余元,不少困難對象從“受助者”變為“助人者”。
讓社會救助
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盡管全省服務類救助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服務類救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服務供給仍難以滿足困難群眾對服務類社會救助的需求,服務類救助的內容、標準、方式和運行機制有待進一步規范。
據了解,湖北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從今年起,服務類救助支出應不低于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經費的60%,不超過上年度本地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總支出的5%。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民政局去年用于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的資金是110萬元,占上年度本地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總支出的2%,今年增長到300萬元,占比5%。
去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第九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荊門市掇刀區社會救助工作標準化試點“榜上有名”。今年初,掇刀區已啟動這項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有利于提升社會救助工作服務質量、規范化水平和專業化發展,推動構建更加公正、有效和可持續的社會救助體系,讓社會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記者:李光正 通訊員:王磊、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