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良
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逐漸深入,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行業協會商會應認識到自身的角色與定位,通過創新與改革,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使其跟上時代步伐。
對行業協會商會來說,新質生產力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挑戰在于,新質生產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從傳統生產力中逐步提升演變、從傳統產業中轉化而來的。這其中,與傳統產業關系密切的部分,行業協會商會非常熟悉;從傳統產業中拓展與演化出來的部分,行業協會商會不熟悉,需要深度學習了解,把握新質生產力的要義。機遇在于,新質生產力的出現,并不是表明傳統生產力已不存在。在較長周期內,兩類生產力會同時存在,在并存過程中顯示出新質生產力的活力與價值,這要求行業協會商會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扮演起需求溝通者、行為引導者和行業組織者的角色。
行業協會商會是新質生產力的需求溝通者。新質生產力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在初始階段,具有新質生產力的企業表達需求和呼聲的渠道相對而言不是很多,不容易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行業協會商會一直扮演著行業、企業和政府之間的中介角色,政府通過行業協會商會聽取行業和企業的意見,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行業協會商會則為政府提供行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和政策建議。由于行業協會商會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會經濟地位,借助行業協會商會這一平臺有效傳遞企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需求與信息,既合乎常理,又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行業協會商會是新質生產力的行為引導者。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需要持續探索。在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初期,相關企業的行為規范、道德倫理與治理結構處于探索階段,無法準確研判其對社會的長遠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的。而且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對道德倫理與社會規范的考慮相對少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協會商會需要扮演行為引導者的角色,以人類的生存、社會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為衡量標準,一旦發現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可能出現突破人類生命底線與倫理要求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借助政府和法律的力量,對相關行為加以制止和引導,確保新質生產力正確的發展方向。
行業協會商會是新質生產力的行業組織者。行業協會商會是由專業領域或特定區域內的企業組成的社會團體。在以新質生產力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行業協會商會要主動承擔起行業組織者的角色。現階段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處于起步階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行業、企業還不是很多,產能規模表現得不是非常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行業協會商會要通過寬廣的視野和靈敏的洞察力,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新質生產力產業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通過一定的培育機制和建設周期使之逐漸成熟。行業協會商會可以組織行業內的技術研討會、創新工作坊等活動,促進行業內部的交流合作,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和產業的迭代升級;可通過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使資金、技術、信息等各類創新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流動和整合,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