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雪芹
孤兒吳冬在安徽省蚌埠市社會福利院長大,雖然患有小兒麻痹癥,無法直立行走,但好強好學的吳冬,依然利用院里提供的學習機會,考上了大學。本科畢業后,他面試了多家單位,結果都是口頭肯定他的優秀,讓他回去等通知,而后再也沒有消息。福利院鼓勵他發揮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學習修手機、做繪畫設計等,尋找其他發展路徑。經過歷練以及福利院和市殘聯的幫扶,吳冬最終來到一個社區工作,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為社區居民服務。
對于成年后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以下簡稱孤困兒童)而言,就業是他們安身立命的途徑。然而由于學歷、技能、社會交往能力等諸多因素制約,他們的就業面臨著許多難題。
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以孤困兒童需求為導向,聚焦他們成年后就業的難點問題,出臺政策、優化服務、開拓崗位、精準幫扶,助力他們實現就業、融入社會。
拓寬安置渠道,完善幫扶機制
蚌埠市社會福利院成年后的孤兒占院內集中養育孤兒的6.41%。為拓寬他們的安置渠道,該院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及身體狀況,選定不同的職業技能及特殊教育學校,形成“康復訓練—啟智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夯實就業基礎。
“目前,院內已有15名孤棄兒童通過接受計算機、盲人按摩、工藝美術、玉雕等專業教育,1人考上研究生,10余人考上大中專院校。”蚌埠市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根據蚌埠市民政局聯合11個部門印發的《兒童福利機構孤兒成年后安置工作實施細則(試行)》,成年孤兒可以獲得住房保障、就業安置等方面的幫助,快速融入社會。在就業方面,民政部門配合人社部門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根據孤兒意愿,提供針對性服務和就業援助。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紛紛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符合、與孤困兒童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幫扶機制,鼓勵和幫扶有勞動能力的孤困兒童成年后實現就業。
比如在山東省,濰坊市民政局將“幫扶百名孤困兒童成年后就業”列入2024年十大民政民生實事,把孤困兒童就業工作前置、關口前移,強化部門協作,推動就業政策送達、就業信息供給、就業崗位開發,為適齡孤困兒童提供靈活豐富的就業服務和差異化的就業幫扶。日照市民政局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工商聯出臺關于孤困兒童就業幫扶的實施意見,協同部署推動“陽光護花·就業啟航”工程,幫扶孤困兒童中的就業困難人員。臨朐縣民政局建立“四個百分百”機制,設立“就業驛站”,百分百摸底、建立工作臺賬,百分百對接、制訂幫扶計劃,百分百發力、提升就業技能,百分百保障、提供就業平臺,加強孤困兒童成年后就業幫扶。
優化就業服務,促成供需對接
今年3月初,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民政局一方面加緊摸排區內成年孤困兒童的職業規劃和需求,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和崗位能力,另一方面發布愛心企業招募令,號召愛心企業為成年孤困兒童提供適宜的就業崗位、技能培訓、職業體驗、資助幫扶等,力促用工企業與成年孤困兒童求職者的精準對接。
濱城區圍巾媽媽協會是一家從事公益服務的社會組織,經常開展孤困兒童幫扶、心理服務、評估服務、培訓、社會援助等活動。孤兒洋洋大學畢業前在協會當志愿者,協助做場務工作。畢業后直接加入了協會,有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洋洋表示:“參與協會活動,自己漸漸愛上了這份公益工作。未來,將向一名專業社工努力。”
在濱城區民政局黨組成員、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郝亞男看來,成年孤困兒童就業困難,難在他們各自的特殊情況,也難在這是“手托兩端”的工作,只有兩端同步發力,才能在用工單位和成年孤困兒童之間精準搭建“供需橋”。解決這樣的困難,民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日前,在山東省高密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就業指導老師對成年孤困兒童進行“一對一”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在求職路上找準自己的定位。
當天參加就業幫扶指導的共有15名成年孤困兒童,包括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等。就業指導老師張坤介紹:“今年以來,高密市針對成年孤困兒童的需求,已舉辦多場就業指導交流會,開展‘一對一’意向交流,建立未就業成年孤困兒童臺賬,深入挖掘適合他們的就業資源,開展政策推送、制訂幫扶計劃、組織定向招聘、提供就業崗位。對于有就業創業多項意愿的人員,整合形成‘政策禮包’,打包推送。”
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
職業技能和學歷水平是影響成年孤困兒童就業的重要因素。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兒童福利機構在給予孤困兒童成長呵護的同時,還幫助他們規劃就業方向,提升就業能力。
“福利院不僅給我成長的呵護,還鼓勵我在學業上不斷進步,讓我有了求職的資本。”福珍自出生就生活在通遼市社會福利院,大學畢業并取得護士資格證后,院里又鼓勵她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經過不懈努力,2021年,她成功通過通遼市事業單位考試,獲得工作崗位。
和福珍一樣,以學業上的精進提升就業能力的還有根河市的孤兒小許。小許2011年開始享受孤兒基本生活補貼,2020年大學本科畢業后又考取了研究生。在此期間,根河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在生活上幫助她、在學業上鼓勵她。畢業求職期間,市民政局還為她聘請指導老師,最終,小許成功簽約上海一家大型企業。
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民政部門在孤困兒童的成長路上,不僅及時發放相關補貼和助學金,為他們的生活和學業提供保障,還根據兒童的學習能力、性格、興趣愛好,引導他們以實用和就業為目標,選擇合適的專業,并鼓勵他們在就讀期間考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
不僅如此,各盟市民政機構還根據孤困兒童的實際情況,實施差異化幫扶。如,呼倫貝爾市兒童福利院特別注重與孤兒的溝通,根據他們所學專業,畢業前通過微信推送招聘信息、薪資信息及國考、省考等信息,并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電話跟蹤訪問,關注他們就業前期的心理波動,保證其情緒穩定;烏蘭察布市兒童福利院根據兒童綜合情況,提供教育、心理、興趣培養等多元化職業平臺;鄂爾多斯市兒童福利院積極聯系殘聯、屬地社區,為殘疾兒童聯絡培訓,并聯系慈善機構和企業為即將成年的殘疾孤兒提供崗位;錫林郭勒盟兒童福利院根據兒童的興趣愛好進行特長培養,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對于參與求職培訓考試的成年孤兒給予資金支持;赤峰市社會福利院在孤殘兒童完成中專、大專教育后,提供職業咨詢、就業指導服務,對個別適應困難的成年孤兒提供如食宿、陪伴、心理疏導等服務。
(文中孤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