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業務本領 用愛服務群眾
選手檔案
姓名:趙梓淇
崗位: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服務管理辦公室業務員
從業時間:4年
選拔賽成績: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北京市選拔賽公墓管理員賽項第一名
本報記者 劉靜靜
梳著馬尾辮,身著職業套裝,說起話來邏輯清晰……今年24歲的趙梓淇是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服務管理辦公室的一名業務員,沉穩大方是她留給記者的初印象。
“我們要用溫情的服務撫慰逝者家屬,耐心講解政策,幫他們辦好每一道手續。”在趙梓淇看來,這份工作不僅能讓逝者安息,更能給生者帶去慰藉。
當初,受家里一個學習殯葬相關專業的哥哥影響,趙梓淇對殯葬行業產生了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報考了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殯葬服務項目管理、殯儀服務、殯葬習俗、殯儀場景設計……接受了系統教育后,趙梓淇在2020年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工作。
趙梓淇主要負責辦理骨灰寄存、骨灰續存、骨灰安放證補辦以及合葬等業務。如何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變、自如地與不同的逝者家屬打交道,是趙梓淇入職后面臨的第一道難題。“起初還有些青澀,與逝者家屬溝通時聲音不夠清晰。”趙梓淇回憶,“歸根到底是因為自己對各項業務知識掌握得不扎實,所以接待逝者家屬時有些底氣不足。”為此,趙梓淇注重向其他業務員學習與逝者家屬溝通的技巧,同時,努力吃透業務知識。
“您好,請問您辦理什么業務?”“您的業務已辦好,請收好相關證件和材料。您慢走。”……如今的趙梓淇已經能夠從容有序地服務好每一位逝者家屬。“專業夠扎實了,家屬自然而然就會相信我了。”趙梓淇說。
4月的一天早上,天氣有些陰冷,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來為去世的父親辦理骨灰續存手續。趙梓淇為老人倒了一杯熱水,讓他暖暖身子,隨后開始辦理業務。在此過程中,趙梓淇發現了一個細節——老人在交流時總是身體右傾、將右手放到耳后。她意識到老人聽力不好,便提高音量、放慢語速,幫助老人順利辦完了手續并再三提醒收好證件。
倒杯熱水、放慢語速、貼心提醒……細節之處彰顯服務的暖心。在趙梓淇看來,這份工作不應該是冷冰冰的,而是要細心關注到每一位逝者家屬的需求,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許多革命先烈的安息之所,蒼松翠柏間,一座座墓碑、一行行碑文,無聲地訴說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趙梓淇還是八寶山革命公墓政德教育基地的一名講解員。為了講好先烈故事,趙梓淇一方面學習講解員語言表達技巧以及站姿、手勢等禮儀,另一方面通過查閱革命先烈的人物傳記、歷史資料等認真學習黨史。“只有自己將歷史知識吃透了,才能自然生動地講給別人聽。”她說。
因為熱愛,所以奔赴。在一次次撫慰生者的經歷中,趙梓淇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學會了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在一次次紅色故事講解中,趙梓淇感受到了前行奮進的力量,更加堅定了服務群眾的初心……“未來我要不斷精進業務本領,溫暖逝者最后一程。”趙梓淇說。
用心裝配假肢 助力他人成就夢想
選手檔案
姓名:張偉
崗位:重慶市民政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輔具科科長
從業時間:20年
選拔賽成績: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重慶市選拔賽暨“巴渝工匠”杯重慶市第四屆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假肢裝配工賽項第一名
本報記者 祝 闖
“張大哥,這張入場券是我設計的,好看嗎?”前不久,在一家設計公司任職的李卿(化名),給重慶市民政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輔具科科長張偉發送了一張運動會入場券的照片,分享著她的小成就。李卿曾是張偉的服務對象,她的假肢就是由張偉裝配的。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讀初中的李卿不幸失去左腿,竭力保住的右腿也受了重傷。面對殘缺的身體,正值花季年華的她,一度無法接受現實。那一年,作為支援汶川志愿者的張偉給李卿量身定制并裝配了假肢,幫助她再次站了起來,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李卿的情況非常特殊,右腳和右腿的肌肉均有損傷,支撐力度不足、著力不均衡,在幫她制作假肢接收腔時,我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張偉回憶道,為了讓左腿假肢的靜態對線達到最優效果,他通過3D打印技術為李卿的右腳定制了硅膠鞋墊,還在裝配的過程中反復對接收腔的連接處部件進行調整,直到李卿可以自主發力站起來并自如行走。
擁有了合適的假肢后,李卿再次穿上了裙子和鞋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重拾自信,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并在大學畢業后如愿成為一名設計師。
“用心裝配假肢,助力他人成就夢想”是張偉的座右銘。回想自己的職業生涯,張偉感慨萬千。從在學校里學習假肢裝配技術,到就職于重慶市民政中西醫結合醫院;從初級工,到二級技師……張偉為傷殘軍人、困難殘疾人等裝配過假肢,也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安裝過輔具。每每看到他們的生活因為裝配了合適的假肢(輔具)而有所改善,他都覺得十分幸福。“假肢裝配工這份工作從量尺寸到制作模具、再到裝配,每個步驟都需要嚴謹細密。不過,能夠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殘疾人,我心里特別高興。”張偉說。
2024年,是張偉在假肢裝配一線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一路走來,他踐行著“敬業樂業、精益求精、善學善思”的工匠精神,致力于為殘疾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輔具配置方案。如今,已經成為醫院康復輔具科科長的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培養新人,如何提升假肢裝配技藝,更好地為有需要的人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共同扛起助力他人成就夢想的職責使命。”
失智老人的“小棉襖”
選手檔案
姓名:王晴晴
崗位: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復照料中心護士
從業時間:6年
選拔賽成績: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天津市選拔賽暨天津市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二等獎
本報記者 祝 闖
2017年9月,26歲的王晴晴從天津中醫藥大學護理專業畢業,彼時的她對自己即將選擇的職業進行了冷靜分析,“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護理行業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一定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懷揣著這份篤定,她成為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復照料中心的一名護士。
“剛入職時,我主要負責給老人們打針、喂藥。一開始覺得很簡單,但后來發現并不容易。”王晴晴告訴記者,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復照料中心的入住老人絕大多數有認知障礙,最常見的癥狀是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大小便失禁等,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經常出現閉嘴不吃藥、抵觸打針等情況。這讓王晴晴在心里產生了挫敗感,甚至有時會覺得委屈。
王晴晴沒有退縮,她嘗試著和老人們多溝通,一有時間就陪在老人身邊,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聽他們講述過往故事。慢慢地,王晴晴了解了每位入住老人的脾氣秉性。每當有老人情緒失控時,她總是微笑著輕聲細語安撫。老人的心情平靜了,自然也愿意接受治療了。
今年80歲的趙女士,是一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為了讓趙女士得到專業的照護,家人將她送到了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復照料中心。剛入住時,趙女士不愿意與別人接觸,經常獨自在樓道內漫無目的地溜達,嘴里不時發出聲響。每每這時,王晴晴都會在一旁耐心陪伴。
為了走進老人的內心世界,王晴晴主動與趙女士的家屬溝通,了解老人的性格和愛好。得知趙女士在患病前喜歡去公園唱歌后,王晴晴便經常陪著她唱歌。現在,老人的臉上總會掛著微笑,拉著王晴晴的手,和她談心。“我們用真心溫暖著老人,同樣也收獲了老人的愛。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做好這份工作的信心。”王晴晴感慨道。
在王晴晴照顧的失智老人中,有很多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在照顧這類老人時,她會更加精心、細心。今年70歲的李先生,患有糖尿病。王晴晴平日十分留意老人的出汗情況,以此推測老人的血糖值。一天晚上,她發現李先生出汗量比平時增多,便輕輕喚醒老人,為他測量血糖。果然,李先生的血糖值出現了偏低的情況。喂了一些糖水后,李先生的血糖值回到了正常范圍,又平穩地睡著了。
“失智老人的護理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我無怨無悔。”王晴晴告訴記者。
堅守護理崗位6年來,王晴晴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護理能力,她不僅經常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護理技巧和溝通方法,還利用業余時間翻閱相關專業書籍,密切關注護理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如今,滿懷熱忱的她,已從一名普通護士成長為負責護理質量和安全服務的管理型專技人才。燦爛的笑容、溫柔的話語、專業的服務,讓她成為失智老人心中的“小棉襖”。
守護生命的最后一次遠行
選手檔案
姓名:匡棟棟
崗位: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遺體火化師
從業時間:15年
選拔賽成績: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湖南省選拔賽遺體火化師賽項一等獎
本報記者 王 銘
今年36歲的匡棟棟,大學的專業是殯儀技術與管理。2009年畢業后,他進入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在司儀崗位工作兩年多后,調入火化班。如今,他是館內16位火化師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每天都會有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之中,也會有人經歷送別逝者的悲傷。我的崗位是殯儀服務的一環,每次看著爐膛中的火光升起,我都當作是在守護逝者的最后一次遠行。”匡棟棟說,能夠用所學的技能為逝者的生命“擺渡”,讓他們的家屬得到心理慰藉,是他干好這份工作的最大動力。
從職業“小白”到進行實操,師傅手把手教了匡棟棟兩個月。“先是他做我看,然后是我做他看。直到有一天,師傅說我可以單獨工作了,我才真正感覺自己成了火化班的一員。”此后,靠著不斷學習火化原理及燃料特性、機器操作與維修等知識,匡棟棟逐漸成為行家里手。從遺體接收到火化手續接收,從遺體入爐火化到骨灰發放,他都要檢查、核實、確認,再檢查、再核實、再確認……一絲不茍地對待每個環節。
火化爐前的這個空間,經常有家屬宣泄悲傷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規范精準、溫暖輕柔的操作,可以讓他們心安。”在靈柩送入爐膛前,匡棟棟會朝著遺體深鞠躬,然后按下操作按鈕……
“我始終認為,我所從事的是一份有光的工作。”匡棟棟講起這樣一件事,“一個只有1歲的孩子病逝,由于骨質發育不全,很難在高溫火化后保留骨灰。但孩子父母哭著說,能否盡最大努力留下一點孩子的骨灰。我的心被觸動了,盡管很難,但還是想試試。我全程緊盯爐內情況,精準進行調試,最終將孩子的骨灰交到這對夫妻手里。他們激動地說著謝謝,我就像完成了一項重托。”
今年,匡棟棟報名參加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湖南省選拔賽。賽前,參加過技能大賽的前輩們專門對他進行指導,給予他鼓勵。他說,能夠代表同事們參加這樣的賽事,通過競技能、學技術、增本領,展示他們集體“用善心關愛生命之旅,用溫暖護送最后一程”的職業信條,讓社會對殯葬從業者有更多的關注、理解和尊重,他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