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接納 關愛 服務
助精神障礙患者走到陽光下

時間:2024-05-1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精神衛生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近年來,在民政部等相關部門的推動下,各地積極開展精康融合行動,探索推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讓精神障礙患者建立健康行為模式,提高生活質量和獨立生活能力,早日回歸社會。在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即將來臨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三地精康融合行動有效做法,展現服務對象的新面貌、新生活。

走出“旋轉門”  體驗新生活

本報記者   翟   倩

“我要用最美色彩,點綴這無情的荒漠……我想,信念只有一個,活著,漂亮地活著……”日前,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精神衛生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前來參加社區康復治療的精神障礙患者正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合唱這首屬于他們自己的歌曲——《我的名字叫花朵》。

“猇亭區是宜昌市6個省級精康融合行動試點之一,目前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宜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猇亭區已形成“1+3+5”工作模式,即以1個區級中心為核心,聯動3個街道級殘疾人之家和5個社區康復陣地,覆蓋全區3個鄉鎮(街道)、19個村(社區),為猇亭區甚至全市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形式多樣的社區康復服務。

精神障礙患者曉葶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感覺自己分裂成了無數個碎片,每個碎片都在訴說不同的故事。”2015年,曉葶被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癥,多次到宜昌市優撫醫院住院治療。住院時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一出院,因為無所事事,曉葶便沉迷于網絡,生活過得渾渾噩噩,最終不得不再次回到醫院治療。

“精神障礙患者很容易陷入‘住院治療—出院回家—復發住院治療’的‘旋轉門’困境。”中心負責人楊遠軍介紹說,“讓他們走出家門、走進社會,獲得平等、尊重、真誠的對待,才是幫助他們走向康復的正途。”

為此,中心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站點集中康復服務+上門居家康復服務”相結合的模式,走訪了全區近200名精神障礙患者家庭,對每一名患者進行了評估,根據患者及其監護人的意愿,制訂“一人一策”的康復方案,調動患者及其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康復治療依從性,不斷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來中心進行社區康復的患者已從最初的不足10人,增長到175人,長期規律參加社區康復活動的人數達到45人?!睏钸h軍自豪地說。

2017年,在得知區里有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后,曉葶的媽媽拉著曉葶來到中心。在曉葶看來,中心帶給她不一樣的體驗:“擺沙盤好玩又解壓,做手工新奇又自豪,聽音樂舒緩又平靜,我很喜歡這里?!睍暂阏f。

楊遠軍介紹,中心將所有精神障礙患者納為會員,從周一至周五為他們制定了包括職業技能、心理疏導、輔助教育、社交就業等在內的11種康復訓練?!按送?,我們會跟家屬協商,為患者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個案康復,如物理治療、按摩康復、個案輔導等;鼓勵患者參與小組康復,如讀書會、沙盤游戲、同伴支持等?!睏钸h軍說,“我們還開展上門康復服務,讓那些不愿意走出家門的患者也能接受專業的康復?!?/p>

社區康復的效果如何評價?面對記者的疑問,楊遠軍說:“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并沒有一個硬性標準,通常認為,不復發、能夠正常參與社會生活就是勝利。”

經過7年的社區康復,曉葶的病癥已多年未復發,并在社區康復中擔任小組長,定期組織小組活動。2023年5月,她代表猇亭區參加了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組織的社區康復交流;12月,參加了宜昌市殘聯舉辦的助殘服務項目大賽。“在康復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但也有許許多多的溫暖和鼓勵,是每一位醫生和伙伴給了我無限的支持和幫助,讓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睍暂愀锌卣f。

“如今,中心的不少康復患者實現了就業,他們能夠自食其力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鼓勵與支持?!睏钸h軍說。

為了讓精神障礙患者得到更加多元化、專業化的康復治療服務,猇亭區民政局還鏈接各方力量,組建了一支由30余名專家組成的精神康復專家團隊到村(社區)巡診,并定期到中心坐診、開展康復講座,實施個案心理輔導、親子互動體驗、和諧家庭拓展等心理援助項目,提高精神障礙患者家屬的護理照料技能水平。2023年,中心共為患者家庭開展心理援助600人次。

宜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猇亭區只是宜昌市全面推行精康融合行動的先行者,目前,全市已有10個縣(市、區)建成53個康復服務站,為3358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規范化的社區康復服務?!敖酉聛?,我們還會在引導精神障礙患者主動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社區居民接納精神障礙患者等方面持續發力,讓精神障礙患者在包容、尊重的環境里循序漸進地融入社會,從隱匿的角落走到陽光下,助力個人獨立、家庭減負、社會穩定。”

復元驛站里的蛻變之路

本報記者   趙曉明

“曾經,我的全部生活被精神疾病的陰影所籠罩,但我現在學會了如何平衡。疾病和痛苦只是暫時的,體諒、包容、關愛與陪伴才是生活的主旋律?!痹谒拇ㄊ〕啥际欣ㄉ鐣ぷ鞣罩行模ㄒ韵潞喎Q利川社工)拍攝的微電影《蛻變》中,精神障礙患者凌華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她在復元驛站參加康復的感悟。

什么是“復元”?“復元是一個讓精神障礙患者重新認識自己、建立正面自我形象、重建有意義生活的康復過程?!背啥际薪鹋^民政局四級調研員謝晶告訴記者。

復元驛站實際上是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為凌華這樣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同時為其家庭開展各類支持。自2020年建站至今,金牛區8個復元驛站累計開展活動650余場,服務1.2萬余人次。

摸排訪視  動態跟進

“他們走進了我的小世界,幫我探索更大的世界?!绷枞A說。

微電影《蛻變》講述了凌華的“復元”歷程,由凌華本人出演,展現真實的社區康復生活面貌。

凌華第一次走進復元驛站前,打電話給驛站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反復詢問:“我真的可以去嗎?”

凌華所去的復元驛站是駟馬橋街道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由金牛區民政局統籌指導、利川社工承辦,覆蓋駟馬橋街道6個社區,開展各類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支持。

在復元驛站的服務中,摸排訪視被列在第一位。“很多精神障礙患者從發病到首次確診再到妥善治療之間有時間間隔,他們很少主動尋求幫助。”利川社工相關負責人代瓊瑤介紹,開展常態化摸排訪視,能夠主動發現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有助于及早處理、及早介入為其提供多樣化支持。

在成都市民政局、金牛區民政局的資助和統籌指導下,駟馬橋街道、沙河源街道、金泉街道等8個街道建立了復元驛站。2023年10月以來,金牛區各復元驛站累計完成1229戶居家精神障礙患者的信息摸排,為213位精神障礙患者建立檔案,開展社區康復服務271次,直接服務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4649人次。

科學引導  專業服務

凌華在參加了復元驛站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后,慢慢對自己的疾病有了正確認識,學會了分擔家務、與父母相處,整個人變得陽光了起來。

凌華只是精神障礙患者“復元”路上的一個縮影。

李鳳淇的癥狀比凌華更加嚴重,她患有精神分裂癥,自21歲生病至今快20年,精神疾病讓她的世界變得扭曲而混亂。她害怕與人交流,甚至需要在母親的陪伴下才敢走出家門。

在訪視服務中,西安路復元驛站的社工認識了李鳳淇,并邀請她參加活動。起初,李鳳淇對社交充滿恐懼和不安,在小組活動發言時聲音發抖。社工耐心引導,鼓勵她與其他人交流互動,李鳳淇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

經過四個多月的社區康復,李鳳淇的精神狀態得到了很大改善,她不再害怕單獨出門,現在外出活動已經不再依賴母親的陪伴,也學會了使用手機導航,自己出門騎車或坐公交車都不成問題。

在復元驛站,社工邀請精神專科醫生、心理咨詢師、音樂治療師等,舉辦精神健康管理座談會,引導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屬學習預防復發、慢病管理等健康知識。“我們還成立了廚藝、手工制作以及社會適應、社交技能、就業準備等能力提升小組,開展生活化的訓練活動,促進精神障礙患者間的交流互動,引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代瓊瑤告訴記者。

同伴支持  良師益友

“我沒什么朋友,參加復元驛站的活動后,不僅加快了恢復,還認識了新朋友?!?5歲的精神障礙患者李峰表示。

在社工的鼓勵下,李峰嘗試做社區精神障礙患者的同伴專家,分享自己的康復經驗,幫助其他精神障礙患者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意義。

李峰的母親參與了家屬支持服務活動,因為有相似的家庭經歷,與其他精神障礙患者家屬也成為朋友,覺得自己不再孤單。“在這里,我找到了能說說心里話的同伴。跟大家交流后,心情不再那么壓抑,還學到了豐富的照護經驗?!崩罘迥赣H說。

“一些精神障礙患者康復得不錯。經過篩選、評估和培訓,我們引導他們為其他病友提供支持、鼓勵,甚至成為良師益友,起到康復榜樣作用?!贝偓幷J為,互助式服務為精神障礙患者搭建了適度融入社會生活的平臺。

謝晶介紹,針對精神障礙患者家屬心理壓力大、照護成效不足的困難,復元驛站開展了“俏家人加油計劃”,制作發放家屬照護壓力應對技能手冊,提升他們的壓力應對能力,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謝晶表示,下一步,復元驛站將積極聯動多方資源,組建跨學科、多部門的團隊,回應精神障礙患者需求,協助他們提升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順利回歸家庭和社會。

服務 一個人  賦能一個家

本報記者  張路曦

“老師,你看我的作品還可以嗎?”

“這個拓印活動挺有意思,下次我還想參加?!?/p>

“我兒子現在愿意跟人交流了,希望以后多些這樣的活動?!?/p>

…………

日前,在重慶市奉節縣永安街道“渝康家園”舉辦的“創意拓印·快樂涂鴉”手工活動中,精神障礙患者相互欣賞著各自的作品,樂在其中。

永安街道“渝康家園”是奉節縣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試點。近年來,面對精神障礙患者難出門、難康復、難被社會接受的狀況,奉節縣傾力打造“與你相‘奉’、助親回歸”品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第三方——奉節縣微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微愛社工)建立“渝康家園”,幫助精神障礙患者逐步“走出孤島”、回歸社會。

如今,“渝康家園”已成為341名精神障礙患者共同的溫暖家園。

由恐懼到開朗

小豪是一名精神障礙患者,為了照顧他,母親不得不全職在家,家庭經濟重擔壓在了在縣里打工的父親身上。

2022年,“渝康家園”接到小豪家庭的求助后,微愛社工立刻到他家入戶走訪,了解患者病情、家庭困難、救治救助等情況,建立工作臺賬,全面掌握患者的康復需求。

微愛社工主任王悅告訴記者,建立信任要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他們會多次對患者進行家訪,不斷與患者交流、談心,先讓患者慢慢熟悉社工的存在,再尋找患者感興趣的話題拉近彼此距離,嘗試走進患者的內心。而后,再邀請患者一起外出,鼓勵患者向鄰居打招呼,幫助患者一步步減少社交恐懼。當病情得到一定緩解后,再嘗試邀請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引導患者慢慢接受與陌生人的交往,用理性認知替代恐懼情緒,“最終實現克服社交恐懼,走入社會生活?!?/p>

也正因為社工不?!八⒛槨保『辣鶅龅男拈T漸漸打開。

在參加了一次微愛社工面向服務對象舉辦的以直播為主題的活動后,小豪向社工表達了自己對直播帶貨的興趣,希望能參與其中。

微愛社工在奉節縣康樂鎮鐵佛村有一個直播基地,專門賣當地應季水果。社工根據小豪的實際情況,對他進行了為期3周的培訓。在這個過程中,小豪對直播和產品越發熟悉,話術也從開始的磕磕絆絆到倒背如流。如今,小豪不僅能自主完成采貨、出貨、打印物流單等流程,還能在直播時與陌生人聊天、推銷產品,他也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心得到了提升,直播收入則大大減輕了小豪家庭的經濟壓力。

王悅表示:“把患者放在保護性的環境中進行個人功能的康復訓練是遠遠不夠的,社區康復服務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幫助患者真正融入社會、自食其力,即使帶著癥狀也能正常生活?!?/p>

由窘境到希望

“2023年上半年,我參加小組活動累計得了40積分,戶外活動得了60積分,康復訓練得了30積分……一共200積分,兌換了一袋米、一桶油?!痹凇坝蹇导覉@”開設的愛心超市里,精神障礙患者小劉用參加項目活動得到的積分,兌換了生活用品。

小劉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以前,她不愿外出,沒有朋友,沒有工作,找不到人生價值。后來在社工的幫助下,她積極參加康復指導、服藥訓練、社交訓練,并找到一份超市收銀員的工作?!艾F在我每月能有固定收入了?!毙⒏吲d地說。

疾病認知管理、社交技能學習、社會功能康復、職業技能培訓……正是在“渝康家園”全方位服務項目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患者像小劉一樣,從依賴家人逐漸變得獨立自理,成功走入社會。

“患者在開展職業康復時,患者家屬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與社會勞動,在就業之余兼顧照料患者。這樣不僅能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還能改善患者家庭經濟條件?!蓖鯋偨榻B,為此,社工與患者家屬展開了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將家政服務作為創業就業方向。在家屬外出工作期間,患者可到“渝康家園”由社工幫忙照看。

2022年9月,微愛社工邀請專業家政公司為患者家屬分享家政服務經驗,并對他們進行居家養老、托育服務、家政保潔、維修服務等培訓。隨后,微愛社工家政服務部正式成立,目前已有30余名患者家屬參與家政服務,為家庭月增收2400元左右。

精神障礙患者小王的媽媽在經過專業家政服務實操培訓后,如今已能夠獨立入戶開展工作。她開心地說:“感謝‘渝康家園’,感謝微愛社工,現在我通過做家政服務增加了收入,我們家也看到了希望?!?/p>

從陪伴患者在“農療”解壓中逐漸康復,到幫助患者在“工療”增收中找到自我價值,再到走近患者在“心療”中幫其融入社會,微愛社工在縣民政局的指導下,依托“渝康家園”,幫助患者在職業情景和社會環境中康復,讓患者和家屬過上了更有質量的生活。

目前,“渝康家園”有20余名患者參與直播帶貨,30余名患者實現手工增收,10余名患者正常參與社會就業,康復就業率達8%。

奉節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芳表示,隨著精康融合行動的深入推進,更多精神障礙患者將享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精神健康領域“住院治療—出院回家—復發住院治療”的“旋轉門”有望被打破,患者家庭及社會的壓力將得到進一步緩解。

(本版所有精神障礙患者均為化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