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肖必忠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民政系統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民政職責使命,全力兜底線、惠民生、促發展,以“五個聚焦”譜寫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聚焦黨建引領
推動民政工作扎根基層
桂林市民政系統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保證,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讓民政工作在基層落地落實。一是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群眾中為民解憂。2023年,桂林市民政系統工作人員用兩個月時間,先后到83個村、社區、民政服務機構等基層單位,篩選民政領域重點難點和群眾急難愁盼方面的9個問題,制定整改措施33項,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二是強化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領導,持續推動社會組織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能力,全市10個社會組織黨支部獲評桂林市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
聚焦為民愛民
推動民政工作提質增效
桂林市民政系統緊盯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慈善等事關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精準保障。一是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建立主動發現機制,不斷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實現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二是積極構建具有桂林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四梁八柱”,積極申報2023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機構培育、人才培養、服務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按照“一戶一案”要求,為3069戶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度和便捷性;完善落實養老服務政策,出臺《桂林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桂林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管理辦法》等文件,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三是扎實謀劃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在全市建成305個慈善服務站和1232個志愿服務站,助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聚焦亮點打造
推動民政工作守正創新
桂林市民政系統以改革創新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批亮點工作、亮點地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全市民政工作更上一層樓。在地名管理方面,全市民政系統深入開展全國“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家園”試點縣工作及“鄉村著名行動”,加強鄉村地名信息采集匯集,培訓工作人員、發動群眾,組建地名信息員隊伍,招募志愿者,實現鄉村地名常態更新、規范上圖。2022年以來,全市共更新完善地名信息詞條6萬余條,規范標注上圖6萬多個,發動群眾采集農家樂等興趣點3000多個,新制作智慧化地名特色標志牌600多塊,賦能鄉村振興。
聚焦攻堅克難
推動民政工作固本強基
桂林市民政系統緊盯殯葬設施建設短板、散埋亂葬、婚俗改革、預防養老詐騙等難題,多措并舉解決問題。一是完成桂林市堯山公墓和恭城瑤族自治縣殯儀館建設,穩步推進靈川縣殯儀館、公益性公墓以及恭城縣公益性公墓建設,落實生態安葬獎補,開展殯葬違規行為整治行動。二是針對異地婚姻登記、節假日婚姻登記等需求,全面落實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優化節假日和特殊日子婚姻登記工作,設立廣西首個入駐商業中心的婚姻登記處,提升婚姻登記便捷性。三是針對養老詐騙等問題,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依法查處養老詐騙、騙取津補貼等行為,聯合有關部門開展養老服務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
聚焦示范帶動
推動民政工作出新出彩
桂林市民政系統以示范引領、塑造品牌為著力點,擴大民政服務影響力。一是打造康養產業招商引資“金字招牌”,充分發揮桂林山水優勢,大力發展旅居養老,發展銀發經濟,在廣西康養產業(大灣區)合作洽談會上簽約雁山區草坪特色文旅康養小鎮等4個項目,總投資額31.3億元;在2023中國—東盟大健康產業峰會暨大健康產業博覽會上簽約4個項目,總投資額超60億元。二是積極探索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新路徑,未成年人普法情景劇《逆光成長》、流浪乞討人員尋親紀錄片《科技賦能 團圓行動》獲得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中國民政”單元好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