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一直以來,各地民政部門聚焦殘疾人的急難愁盼,探索建立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機構內殘疾兒童的康復服務水平、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質增效、創新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方式……用扎實有效的舉措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在5月19日第34次全國助殘日即將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深入北京、山西、湖南、貴州等地,對兒童福利院、康復輔具租賃中心、精康融合相關機構等進行走訪,探尋民政部門為殘疾人活出精彩人生保駕護航作出的努力。
用愛守護——
為殘疾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兒子加油,一會兒爸爸帶你練習走路?!?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陽區兒童福利院內,康復師劉昌偉正在為腦癱患兒樂樂做康復治療。上下肢肌肉牽伸、背部拉伸、關節力量練習、抓握功能練習……劉昌偉一邊分步驟地帶著樂樂訓練,一邊溫柔地鼓勵著樂樂?!鞍职?、爸爸……”樂樂努力地作出回應,滿面笑容地看向劉昌偉。
今年49歲的劉昌偉,原來是一名醫護人員。到朝陽區兒童福利院擔任康復師后,每天的工作內容是帶著孩子們做康復訓練,往往要從上午9時一直忙碌到下午6時?!霸豪锏暮⒆忧闆r各不相同,很多是腦癱患兒,有臥床的、有半臥床的、有能獨自行走的,有會說話的、有不會說話的、有只會說三五個字的?!眲⒉齻ジ嬖V記者,他為每個孩子制訂了個性化康復計劃。腹脹的孩子,多做按摩、推拿,幫助他們排氣;肌張力高的孩子,多做肌肉牽伸,幫助他們糾正異常姿勢、預防肌肉萎縮。對他和同事們來說,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讓他們高興不已?!坝械暮⒆右郧跋虏涣舜玻F在可以在輔助下走路了,高興的時候甚至還會跳起來。扶著孩子們走路時,雖然常常滿頭大汗,可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我一點都不覺得累了?!眲⒉齻フf。
據朝陽區兒童福利院院長王衍昌介紹,該院現有兒童93人,90%以上是殘疾兒童,無生活自理能力?!皣@兒童需求,我們以‘精’為目標、以‘細’為手段,為孩子們提供精細化養育、差異化教育和多元化醫療服務?!蓖跹懿f,工作人員采取寫日志的方式,記錄兒童生活情況、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行為表現等,實現全流程工作留痕和追溯管理。通過“肌膚接觸法”“鏡像游戲法”“繪畫游戲法”等,為兒童創造有生活氣息的親情環境、社會環境和人際交往環境。該院還通過傳統與現代康復理念融合、院外與院內治療結合的方式,搭建“全天候照護、重點人關注、應急拉得出、就醫有保障”的多重救治保障機制。
李俊蘭是在朝陽區兒童福利院工作了7年的保育員,她負責照顧居住在219房間的7個女孩?!皠偨佑|孩子們時,她們才四五歲,現在都長大了?!笨粗矍暗暮⒆觽儯羁√m滿臉疼愛。“波波以前不喜歡穿襪子,經常用手拽。后來,我給她的每一條褲子都縫上了一雙襪子。你看,現在她的小腳丫暖暖的……”“玲玲以前不會自己吃飯,我們把她抱在腿上一點一點地喂。從幾個米粒到一小口再到一大口,看著她會吃飯了,我們比自己吃還高興呢……”“小天英以前不會控制大小便,需要一直穿紙尿褲。我們耐心地引導她在喝水半個小時后上廁所。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終于有一天,孩子學會上廁所了,再也不用穿紙尿褲了……”談起這些孩子,李俊蘭有說不完的話,“希望孩子們在福利院里幸福、快樂地成長,我們會一直耐心細致地照顧他們,為他們撐起藍天、帶去陽光?!?/p>
跨省通辦——
一站式服務讓殘疾人兩項補貼申請更便利
自2021年4月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實施以來,各地民政部門積極推進這一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極大地方便了殘疾人就近申請兩項補貼。
“您好,我母親是肢體二級殘疾,想申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但戶籍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目前我們不方便回去辦理,請問有沒有解決辦法?”日前,居住在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的一名男子拿著母親的殘疾人證、身份證等材料,到縣城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向工作人員咨詢。
看男子急得滿頭大汗,工作人員一邊耐心安撫他,一邊認真查看核實相關證件。“現在實施了‘跨省通辦’,您母親可以在我們這里提交申請,由戶籍地進行資格認定審核、承擔資金發放工作。”說罷,工作人員打開了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將申請信息推送至男子母親的戶籍所在地?!岸嗵澯辛恕缡⊥ㄞk’,省去了我們來回跑的麻煩?!蹦凶痈锌卣f。
在晉中市,通過“跨省通辦”完成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的事例還有很多。這種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有效解決了異地申領殘疾人兩項補貼的難題。“為了辦好這項業務,我們加強培訓,確保經辦人員能準確理解政策、掌握辦理流程、熟悉系統操作,耐心解答辦事群眾的疑難問題。”晉中市民政局社會事務和兒童福利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殘疾人,除了推進“跨省通辦”和“全程網辦”,晉中市民政局還加大主動發現力度,定期與殘聯進行數據比對,及時向新辦證殘疾人發送提醒信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
精康融合——
助力精神障礙患者走出“旋轉門”
2004年,年僅17歲的開開(化名)被醫院確診為未定型精神分裂癥,他的家庭由此陷入了“住院—回家—再次發病—住院”的“旋轉門”困境。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開開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湖南省長沙心翼精神康復所進行康復訓練?!斑@些年來,孩子最大的改變是打開了心扉,能夠勇敢地融入社會,在生活上實現了自理?!遍_開的爸爸說。
2007年,湖南省民政廳指導長沙市第三社會福利院(市第九醫院)建立公益機構長沙心翼精神康復所,為精神障礙患者搭建康復平臺。心翼精神康復所主管羅月紅介紹,該機構在內部設計上模擬工作環境,通過醫務工作者、社工、心理咨詢師、愛心人士組成跨專業團隊,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職業訓練、心理輔導、行為矯正、輔助教育、社交就業等支持。
“社區康復服務是多學科多專業融合發展的社會服務?!遍L沙市第三社會福利院院長賀吉清說,應該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康復機構、患者家庭之間的銜接渠道,用更專業、更開放的方式,助力更多精神障礙患者重塑自信,獲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2018年,湖南省民政廳依托長沙市第三社會福利院建立全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孵化基地,以專業的醫療機構為技術支撐,以心翼精神康復所模式為孵化樣板,發展農療基地等康復平臺,至今已成功孵化培育114家社區精神康復機構。
為了更好發揮家庭在精神障礙患者康復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湖南省探索推行“親情照護培育工程”,通過將患者家屬納入精神健康培訓與服務計劃,開展精神疾病照護專題講座、政策普及課堂、經驗交流會、戶外聯誼活動等,讓他們掌握照護知識,促進患者家屬群體的自助與互助,有效破解精神障礙患者家庭負擔重、能力弱、資源少的難題。
線下資源的集成與經驗成果的轉化,為湖南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標準化和信息化積累了經驗。湖南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南已編制實施《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服務規范》,健全標準化操作流程和服務模式。同時,湖南建立全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平臺,讓患者和家屬獲得更加專業的遠程培訓、遠程診療等服務,實現“醫院—康復機構—社區—家庭—社會”康復服務的無縫對接,讓精神障礙患者更有尊嚴地生活。
以租代買——
讓殘疾人獲取康復輔具多一種選擇
“我的父親患有肢體殘疾,家中的輪椅已經破舊了,正好需要一臺新的。這里的手動輪椅,月租才60元,還可以享受補貼,太劃算了?!鼻安痪?,貴州省遵義市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體驗中心在新蒲新區新中街道湘江村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以下簡稱社區租賃)宣傳,村民楊友能的兒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楊友能是一名低保對象,申請社區租賃服務能夠享受補貼,個人基本沒有開銷。”遵義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劉利告訴記者,開展社區租賃工作的目的是讓更多有需求的殘疾人能夠用得起、用得上康復輔助器具。在遵義市,具有該市戶籍的殘疾人、傷后康復人員、老年人等在租賃康復輔助器具時均可享受一定補貼。補貼分為三檔,特困供養人員和低保對象中的重殘、重病人員每人每年最高補貼800元;60周歲以上低保對象每人每年最高補貼600元;其他有租賃需求的每人每年最高補貼600元,租賃時需自費20%。
家住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仁合村82歲的王儒昌老人,2022年年底因意外摔傷造成腿部骨折。得知社區可以租賃康復輔助器具,他的子女幫他租了一輛電動輪椅,每月花費240元。幾個月后,老人基本恢復健康,可以下地行走了,便將電動輪椅退回了社區。
“退還的康復輔助器具先集中到社區,我們再安排專人到社區統一回收,并進行清潔消毒,以便二次租賃?!弊窳x市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體驗中心負責人鄒虹告訴記者,該中心專門開發了社區租賃小程序,群眾在線上提出申請后,康復輔助器具將直接在線下配發到社區。
記者了解到,社區租賃的清單中有輪椅、拐杖、血壓計、血糖儀、護理床和呼吸機等70多種康復輔助器具,可以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拔覀兠磕甓紩祻洼o助器具清單進行更新,清單之外的也可以單獨申請,額外購置。”鄒虹表示,社區租賃是一種康復輔助器具共享的創新模式,給有需要的群眾帶去了便利和實惠。群眾以租代買,只需花費較少的錢,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這也使得社區租賃越來越受歡迎。
(本報記者 安 娜 祝 闖 王 銘 劉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