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推動新時代新征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還存在總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較低、流失率較高等問題。2024年,隨著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民政部等12部門《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發布,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如何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記者采訪發現,以發展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為重點,引、育、留、用“四重奏”的美妙樂章正在中華大地次第奏響,共同守護最美夕陽紅。
吹響“引才”集結號
堅持廣納人才
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各地堅持廣納人才、為我所用的原則,吹響養老服務人才集結號。
今年3月5日,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舉辦全市養老服務人才專場招聘會,吸引眾多求職者。(供圖/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
“才聚申城,筑夢養老?!苯衲?月,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以此為主題舉辦全市養老服務人才專場招聘會。76家養老服務機構帶來多個就業機會,涵蓋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老年社工、護理部主任等。經統計,有入職意向的求職者有232人?!拔覀冞€設置了直播帶崗環節,主要面向外省市人群,精選了6家養老機構參加,累計觀看逾2000人次?!鄙虾J叙B老服務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4月,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春季校園雙選會也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各地以政府為主導,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養老服務人才供需對接工作,確保精準對接、供需對口,促進養老服務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
針對養老護理員短缺問題,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江西等地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建立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等制度,增強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吸引力。例如,山西省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人才發放一次性入職獎勵,對于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本科學歷、大專學歷、中專學歷分別給予6萬元、5萬元、4萬元、3萬元的一次性入職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
《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拓寬養老服務人才來源渠道。各地先行先試,抓好“開放”關鍵詞,聚各方英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物業+養老服務”、“家政+養老服務”、“護理+養老服務”行動計劃,鼓勵引導物業、家政、醫療等專業人才跨行業、跨領域參與養老服務。山東省成立“泰山松”暖心為老志愿服務隊,橫向聯合省直部門、高校、企業,縱向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以高齡、失能、失獨、獨居、空巢等老年人為重點服務對象,帶動成立志愿服務隊6875支、39萬人,開展活動5.5萬場次??缧袠I跨領域人才流向養老行業,養老護理員、老年社會工作者、養老服務機構管理人員等多類型養老服務人才融合發展,專職、兼職和志愿者形成合力,呈現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新氣象。
奏響“育才”雙簧管
注重久久為功
今年6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32名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他們是上海首批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生。在最近學校舉行的一個養老服務人才專場雙選會上,這些畢業生成了香餑餑,四個崗位“搶”一個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娟告訴記者,學校注重培養養老機構職業經理人、社區養老資源規劃師、個人養老顧問,學生們這么“搶手”得益于學校產教融合的培養機制。學生們每年都會進入養老機構進行1至2個月的實習,大學四年每年實習的側重點不同,由此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32名畢業生中,除了個別同學選擇出國深造、繼續學習養老領域知識外,絕大部分同學都將進入養老行業工作。
養老服務具有類型層次多樣、跨領域交叉融合、實操性強等特點,要求從業人員掌握多種能力,并且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也就是說,培養養老服務人才需要久久為功。
為推動養老服務人才素質規模與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廣大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相適應,我國著力加強各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應用型本科、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層次相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統計顯示,全國共設置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高職專業點915個,在校生約78萬人;相關中職專業點1090個,在校生約80萬人;全國近百所技工院校開設養老護理相關專業,在校生約1萬人;各地加強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目前全國有33所普通高校開設本科層次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江蘇、山東、江西等地支持養老服務企業、服務機構采取“訂單式”方式與育人單位開展合作,定向培養養老服務人才。
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專業獎補政策,全省累計有275所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及相關專業,共有在校生23.7萬人,數量居全國首位。其中,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在全國較早探索校企共建康養產業學院,目前開設有2個本科、1個??茖I,分別是智慧健康養老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年均招生200余人。該院副院長尹洪祿告訴記者:“在培養能力上,我們秉持大健康理念,面向未來的養老,引導學生以全人視角看待和服務老年人,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心理等多方面需求?!苯刂?023年底,該院已有5屆養老專業畢業生,大多數到養老機構、養老企業工作,就業崗位包括照護、社工、營銷、行政等。
培養育才,培訓強才。河南省堅持引進培育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社會家庭相結合,引入25個專業運營團隊,在全國率先創建41個省級養老服務人才基地,2021至2023年累計培養畢業生16.3萬人,培訓從業人員15萬人次。江西省組織編寫《江西省養老護理員培訓教材(2020版)》,公開出版發行,并免費配發全省養老機構;安排國賽、省賽優秀獲獎選手親自操作,拍攝制作養老護理實操培訓視頻57個,供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和有需求的家庭照護者在線學習使用;省民政廳先后舉辦3期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示范性培訓班,每期培訓時長達到30天以上,為全省各地培訓高技能人才及培訓師資230名?!耙幌盗小M合拳’,打牢了養老護理員職業培訓基礎。”江西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注意到,養老服務人才培訓的廣度、深度也在不斷拓展。例如,陜西省西安市于2023年首次開設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培訓,幫助民政干部和養老機構負責人找準本地區、本機構在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和堵點,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聚焦“供得上”,發揮院校培養養老服務人才主渠道作用;聚焦“干得好”,多維度培訓提升從業人員養老服務水平。各地民政部門奏響“育才”雙簧管,助力把人才“第一資源”轉化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彈響“用才”管風琴
做到人盡其才
“目前我們基本鎖定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即將畢業的2位本科生。結合各自特長和意愿,我們為她們設計了清晰的培養路線,1位是養老社工,1位是養老護理質控員?!鄙虾J衅謻|新區東明路街道世博家園養老院院長袁熙婕告訴記者,該院注重因人施教,安排人力資源部門對包括應屆生在內的各類人才出具培養計劃。
人崗相適方能才盡其用。在眾多樂器中,管風琴的琴鍵最多、構造最復雜,但表現力也最為豐富。持續有效地用好各類養老服務人才,需要有彈奏管風琴般的精準和專業。
適應養老服務領域人才需求,各地民政部門積極加強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探索建立養老服務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
2023年9月11日至14日,黃河流域養老護理職業技能交流賽暨陜西省第六屆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在渭南市舉行。這是陜西省首次開門辦賽,邀請12個省份的養老服務精銳隊伍同臺競技。圖為比賽現場。(供圖/大賽組委會)
記者梳理發現,在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省級選拔賽或省級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中,北京、重慶、江蘇、新疆等地將比賽結果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掛鉤,獲得一定名次的參賽選手按規定可直接晉升相應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這為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水平認定工作開拓了新渠道。比如,在2023年北京市首屆四季青杯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中,134人首次獲得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一至五級工等級證書,其中5人獲得高級技師等級證書。
養老服務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也有了新的突破。江蘇最先“吃螃蟹”,安徽、寧夏緊隨其后。今年2月,江蘇省評出該省也是全國首批養老護理專業技術人才,168名養老護理師獲評初級、中級、副高級職稱,對應職稱名稱分別為養老護理師、主管養老護理師和副主任養老護理師。今年3月,安徽省印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明確面向省內養老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職稱評審,增設養老護理職稱評審專業。今年4月,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布2024年職稱評審工作通知,明確新設立養老護理專業,這意味著寧夏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也可以參加職稱評審。
在江蘇的職稱評審中,蘇州市申報37人,通過32人,是參評和通過人數最多的地市。從事護理工作20年的蘇州市社會福利總院護理班長顧寒筱通過了養老護理師(初級)評審。在她看來,此次通過評審是“對自己工作的一份肯定”。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林莉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以一名大學本科畢業生為例,在養老服務機構工作1年后即可初定為初級職稱,如果一直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最快10年就可以申報評審副主任養老護理師,也就是副高級職稱。
如何打通養老服務人才職業晉升天花板?更多地方持續探索新路徑。比如,江西省南昌市擬對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和選樹為“最美院長”、“最美護理員”和“金牌護理員”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儲備進入全市養老服務人才庫,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在選聘護理部主任、副院長、院長等領導崗位時予以優先考慮。
各地民政部門不斷健全人才評價使用,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和使用管理,彈響“用才”管風琴,真正讓養老服務人才有穩定崗位、有事業舞臺、有上升通道。
敲響“留才”定音鼓
始終用心服務
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大椿養老康復中心養護部副主任蒲玉,在從業9年后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獲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評“最美職工”。她說:“很高興能獲得社會認可,讓所有人看到我們養老護理員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p>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通江縣大椿養老康復中心養護部副主任蒲玉,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讓每一位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蒲玉目前是養老護理員中級工。根據巴中市的相關政策,她因在同一養老機構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滿5年,獲得了一次性從業年限補貼3000元,目前每月可獲得100元的養老護理員崗位補貼。
養老服務人才“交響樂”的鼓點,是以“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為重點的聚才政策和留才環境。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著力破解養老服務人才拴心留人難題,強化激勵保障,做好精細化、全鏈條、全周期的人才服務保障,提高養老服務行業社會認同度,讓包括蒲玉在內的各類人才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一是待遇留人。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獎補政策,對取得不同職業技能等級的養老護理員,分別給予不同額度的一次性獎補,引導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配套的薪酬激勵機制。以河南省為例,目前該省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助標準最高分別達到每年5000元、3600元和4000元。
二是關心關愛留人。2020年9月,海南省將三級以上養老機構高級管理人才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高層次人才分類標準(2020)》,享受落戶、住房補貼、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各項優待政策,并提供“一對一”服務保障。
2023年12月,北京市完善養老服務人才引進及積分落戶相關政策,明確非京籍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可按照政策辦理人才引進或積分落戶加分。今年1月,上海市將養老護理員納入上海市《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截至目前,已有9名養老服務人才通過相關政策成功落戶上海。各地陸續出臺的關愛政策、關心舉措,為養老服務人才提供安居樂業的發展環境,讓他們能夠真正立住腳、安下心、扎下根、行得遠。
三是榮譽留人。全國部分省份開展了“最美養老護理員”、“最美養老院院長”等各類選樹活動。山東省政府設立的“齊魯和諧使者”中,專門從養老服務領域選拔優秀人才,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政府津貼。河南省養老服務行業涌現出33名“河南省技術能手”,有196名“80后”、“90后”年輕人領銜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創辦養老院。這些褒揚激勵舉措,有力增強了養老服務人才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影響力。
(記者:郭紫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