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景瑩 姜雪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知識智力、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培養缺一不可。近年來,福彩公益金聚焦少年兒童成長,以項目為載體,給予其更高質量、更精細化的服務與支持,猶如一束光,照亮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未來。
兒童關愛之家:安全溫馨的精神家園
江蘇省太倉市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開展“寸草春暉 感恩母愛”主題活動,組織工作人員與孩子們一起手繪黑板報。供圖/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
走過繁花五月,迎來童心澎湃的“六一”國際兒童節。為讓轄區困境兒童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連日來,江蘇省太倉市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的社工們忙著策劃活動、布置場地、邀請小朋友和家長參與。
兒童“關愛之家”是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重要載體和平臺。2018年以來,江蘇省連續多年將兒童“關愛之家”建設列入重大民生實事項目。省民政廳累計投入省級福彩公益金1.17億元開展建設、運營,撬動地方各級加大投入支持,以“一站多點”“雙站融合”“多維互推”的建設模式,打造功能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之家”。
太倉市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依托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而建,占地200余平方米,設有兒童閱讀區、興趣手工活動區、家長休息區、兒童風采展示區等空間。其發揮兒童關愛補充性服務功能,成為轄區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特別是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陣地。
為提高兒童服務的貼近度和滿意度,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對各功能區域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指定工作人員負責,明確安全管理責任;通過精準排摸,掌握困境兒童底數,建立服務對象檔案和聯系卡,開展個案、小組、團輔等多形式的關愛和保護活動。
小涵是一名智力障礙兒童,平時主要由母親照顧和陪伴,很少與他人互動。為了促進他的社會融入,增強他與同齡人的互動交流,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的社工積極邀請他參與多類型的活動。
今年元宵節,小涵受邀參加“小手做花燈 歡樂迎元宵”DIY花燈活動,在母親的輔助及與身邊小伙伴的合作中完成了花燈作品。看著自己的制作成果,小涵當場開心地拍起小手。
承接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運營的太倉市老伙伴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負責人張倩榕介紹:“這里以‘兒童正向成長’理念為支撐,關注兒童多樣化發展特點及個性化需求,以藝術療愈的方式促進困境兒童的社會交往,構建困境兒童全方位的支持系統。”
工作中,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還實施資源鏈接工程,整合多樣資源,開展困境兒童常態化走訪陪伴、品德教育、生活照料、心理疏導、課業輔導等活動,構建多領域聯動參與機制,打造“童心筑夢 科創未來”兒童關愛品牌和“德智體美勞”五創空間,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溫馨、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去年暑假,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組織開展“綻放指尖藝術”以及“認識你自己”心理交流會等系列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孩子們的分享與表達能力;開展公益暑托班、趣味英語和數學培訓等,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學業指導的同時,也解決了這些孩子假期的看護問題。
2023年,科教新城兒童“關愛之家”成功創建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兒童“關愛之家”)。至此,太倉市已有4家兒童“關愛之家”通過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兒童“關愛之家”)創建評估,累計獲得省級福彩公益金33.5萬元用于建設運營。
福彩公益金資助兒童“關愛之家”建設,以點帶面,推動了江蘇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特別是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水平的提升。
太倉市民政局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袁曄介紹,目前,太倉市各鎮(區、街道)均已建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兒童“關愛之家”),形成“一鎮一品”特色化服務。
鄉村美育計劃:用美的方式表達愛
口琴教育家沈華孚與興育學校口琴社團的孩子們練習口琴合奏曲。?????供圖/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大力發展美育、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的背景下,讓更多鄉村少年兒童接受美育滋養,成為近年來福彩公益金的支持方向之一。
2022年9月,一項旨在提升粵東西北等欠發達地區鄉村青少年美育素養的公益項目——“廣東福彩鄉村美育計劃”正式啟動,讓農村娃有了接受優質美育課程的機會。
“廣東福彩鄉村美育計劃”由團省委、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福彩中心聯合發起,依托“流動少年宮”和“福彩鄉村美育社團”,將優質美育課程資源送到粵東西北等欠發達鄉村地區。其中,“福彩鄉村美育社團”作為其定點支持項目,通過幫助鄉村學校打造素質類社團,為鄉村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在他們心里種下一顆顆追求美的種子。
云浮市新興縣稔村鎮壩塘村興育學校的口琴社團,是“廣東福彩鄉村美育計劃”2022年設立的第一批“福彩鄉村美育社團”之一。有著30多年教學經驗的中國聲樂家協會會員、口琴教育家沈華孚作為送教教師,為該校學生帶來了口琴美育課堂。
“口琴容易掌握、攜帶方便,可獨奏、合奏,是兒童音樂教育的好幫手。”沈華孚告訴記者,為了讓學生們更好掌握口琴吹奏,讓學習更有效率,他采取“學生+教師”雙培養模式——課堂上,他帶領學生們學習口琴的基礎知識、衛生維護以及科學的吹奏姿勢、握法、高低音的識別等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課下,他手把手指導學校老師口琴吹奏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方法,還將其參與研發的教具送給學校老師,方便作教學指導。
“每次去授課,孩子們總會對我依依不舍。”沈華孚告訴記者,讓他沒想到的是,學生們對口琴是如此喜愛,“孩子們上課學、下課練,閑暇之余還帶著口琴走到哪兒吹到哪兒。”
說著,沈華孚給記者發來一段視頻。視頻中,天空被夕陽染成淡粉色,遠處層巒疊嶂,近處草木叢生,一個小女孩坐在石階上,愜意地吹著口琴,悠揚悅耳的口琴聲回蕩在鄉間。“那是一幅讓人欣喜又感動的畫面。”沈華孚感慨。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社團學生能夠熟練吹奏多首樂曲,登上了壩塘村2023年中秋晚會和學校組織的頒獎典禮。今年1月,一粒粒發芽的種子等來了開花結果——在“粵山海 見花開”首屆廣東省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上,沈華孚與社團學生表演了口琴合奏《我和我的祖國》。
得知要去廣州表演,興育學校的校長、老師沸騰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為了呈現更好的演出效果,沈華孚在原曲基礎上增加了幾個低音和弦,他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拉到一個微信群里,“無法到現場指導的時候,我們就在群里交流。”
演出前一天,載著50多位師生的大巴車跨越100多公里,從壩塘村開往廣州市,把山里娃帶到了更大的舞臺。
盡管緊張到睡不著覺、上臺前不停上廁所,但登上舞臺,學生們個個精神百倍,以最佳狀態完成了演出。
一支小小的口琴,讓鄉村兒童認識到音樂之美,學會以音樂表達情感。沈華孚忍不住流下激動的淚水。他感動于孩子們一張張自信的笑臉,更感動于美育帶給鄉村兒童的改變。
“回歸教育本心,引導孩子們用美的方式來表達對綠美家鄉、壯美祖國的愛。”這是此次美育成果展演的主旨,也是“廣東福彩鄉村美育計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2年至今,“廣東福彩鄉村美育計劃”累計開展兩場“流動少年宮”送教入校活動,同時,積極組織、協調、發動優秀社會教育教師和非遺傳承人為鄉村學校送教,在揭陽、云浮、乳源、茂名、英德、潮州等11個地市16所鄉村學校,設立口琴、合唱、非遺山歌、瑤族舞蹈、AI書法、茶藝等16個美育社團,惠及鄉村少年兒童1300余人。
幸福校園:夢開始的地方
體育強中國強。體育教學的過程既是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運動技能的過程,也是磨煉學生意志品質的過程。
為了解決學校體育場地不夠標準、設施有所欠缺等問題,近年來,各級福彩公益金通過改善場地、購置設施、捐助設備等方式,為少年兒童強身健體提供支持。
2017年,重慶市福彩中心設立“公益福彩·幸福校園”項目,按照安全緊迫性、發展重要性、宣傳示范性和管理規范性,為山區、庫區的(中)小學、國家鼓勵發展的高(中)職院校修建操場、運動場地等。
位于江津區永興鎮的永興小學,雖然有7200平方米的運動場,但標準場地面積僅為200平方米。水泥地面的跑道多處破損嚴重,下雨天時常積水,學生難以進行田徑訓練,體育課也時常無法開展。
墊江縣實驗小學也有類似情況。該校操場是使用頻率極高的場地,然而,約2000平方米的操場并不符合標準,學生們進行體育鍛煉時,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
如今,這些學校有了可喜變化。
針對申報學校的實際困難,“公益福彩·幸福校園”項目評審組通過舉辦評審會、審核資料、現場評估等環節,確定每所學校的資助金額。
得益于20萬元福彩公益金資助,永興小學操場鋪設了塑膠跑道、人造草皮,擁有了標準的籃球場、排球場和五人制足球場。在該校近日舉辦的一場足球比賽中,學生們在柔軟舒適的草皮上奮力奔跑,場邊響起陣陣歡呼聲、加油聲。
墊江縣實驗小學得到12萬元福彩公益金支持,學生們進行跳繩、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時,再也不用擔心場地安全問題。坑坑洼洼的籃球場、足球場、跑道變得平整了,孩子們的安全有了保障。
隨著項目的深入開展,其資助范圍也不斷拓展。有的學校擁有了新操場,有的學校建起了文化墻。
“我們希望通過環境育人,讓學生在校園中真正感受到和美文化的魅力,使其終身受益。文化墻對于打造和美校園文化至關重要。”萬州區南京小學校長介紹,該校秉承“和成大美”的辦學理念,將“和于心,美于行”作為校訓,以“言行正,作風實”為校風,將和美教育貫穿到教學、德育等方面。
在南京小學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期,“公益福彩·幸福校園”項目為其建設校園文化墻提供了“雪中送炭”一般的支持。
如今,每一個走進南京小學的人,都會被文化墻上一行醒目的字——“夢開始的地方”所感染。它時刻激勵著學生們朝著夢想努力前行。
“公益福彩·幸福校園”項目自2017年設立以來,累計使用800多萬元福彩公益金,改善了全市60所學校的辦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