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在城里認下新親戚,與“愛心家長”一起觀看木偶劇演出,參觀“星耀南寧”科學館探尋宇宙奧秘……近日,廣西牽手“童”行——萬名“愛心家長”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公益行動暨“愛心媽媽”三年行動在南寧市啟動,來自隆安縣的30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現場與30位“愛心家長”結成對子。
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婦聯等單位持續推進的一項公益行動。自2022年以來,廣西共組織動員1萬多名“愛心家長”“愛心媽媽”與1.3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結對,為其提供關愛幫扶,用心呵護兒童成長。
“愛心媽媽”的守護
張清秀是賓陽縣中華鎮育才村的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也是一名“愛心媽媽”。2012年,她參與組建了中華鎮第一支“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目前,我們志愿服務隊已有145名‘愛心媽媽’,結對幫扶著180多名孩子。”提及自己成為“愛心媽媽”的經歷,張清秀感慨地說,“我也是一個媽媽,也曾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情況有切身感受。”
張清秀有兩個兒子,在小兒子一歲時,她選擇到廣東省務工。“外出一年時間,我非常想念孩子,好不容易盼到春節回家想抱抱他時,沒想到一年不見的孩子根本不認識我了,看到我想抱他,就躲到門后。”
張清秀發現,身邊有不少夫妻和她一樣選擇外出務工,將孩子留在家鄉。而這些留守兒童會覺得自己被冷落、被遺棄,從而變得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張清秀決定不再外出務工,一方面照顧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盡力給身邊的留守兒童送去一些關愛。
經過商量,2012年,張清秀與村里幾位姐妹一起成立了“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由5名“愛心媽媽”與村里的20名留守兒童結成對子,為他們提供關愛幫扶。
小賴是張清秀結對關愛的一個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缺少關愛的他變得內向膽小,平時幾乎不怎么說話。張清秀每天忙完村里的工作就會去他家,檢查作業,和他聊天,有時還教他學做飯。感受到關愛的小賴慢慢變得開朗起來,學習也很努力,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如今,已是一名大三學生的小賴還經常給張清秀打電話,聊聊學習和生活情況。
“看到關愛過的孩子能健康成長,一個個上了大學,走上工作崗位,我感到很高興、很欣慰。”張清秀說。記者了解到,目前賓陽縣“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已發展到800多人,服務范圍和內容也不斷拓展,共同呵護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長期守護著兒童,張清秀也更了解他們的需求。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張清秀和“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通過鏈接社會資源,請醫生到村里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行視力和口腔義診,向他們介紹相關的防護知識,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節日。
“愛心家長”的幫扶
關愛困境兒童,讓孩子感受到另一份“家庭”的溫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機關保育院“愛心家長”沈艷芳參加公益行動的初衷。
今年2月,沈艷芳帶著10歲的兒子小杰報名參加了廣西第三期牽手“童”行關愛幫扶志愿服務活動。作為一名“愛心家長”,她與都安瑤族自治縣一名叫龍龍的困境兒童結成了對子。
龍龍今年11歲,與沈艷芳的兒子年齡相仿。經過近一天的相處,兩人從剛認識時的害羞,到告別時已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南寧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都安離南寧很遠嗎?”“你喜歡看什么書?”你一言我一語,年紀相仿的孩子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話題,小杰把自己最愛看的書送給了龍龍,龍龍也向小杰分享他第一次坐動車、坐地鐵的趣事。
結成對子后,沈艷芳經常與龍龍通電話,了解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龍龍也向沈艷芳講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年幼時母親去世,父親幾年前受傷致殘,他跟著80多歲且有聽力障礙的奶奶生活。龍龍告訴沈艷芳,參加南寧公益行活動是他第一次離開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我很喜歡南寧,想來這里讀書。”沈艷芳鼓勵龍龍,現在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就能來南寧學習、工作。“真的嗎?那我一定努力!”那一刻,沈艷芳看到了龍龍眼中閃耀的光。
在鼓勵龍龍學習的同時,沈艷芳也關注著他的生活情況。一次聊天時,龍龍苦惱地說,他在學校沒有朋友,大家都不愿和他玩。沈艷芳耐心地聽他訴說,告訴他與同學相處的方法。后來,沈艷芳還聯系到龍龍學校的老師,多方協力,共同關心和指導龍龍的學習與生活。
今年5月,沈艷芳一家特意到都安縣看望龍龍,并給他帶來很多生活用品。“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龍龍家享受到了低保,還有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全家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龍龍還獲得了三好學生的獎狀。” 沈艷芳說,她與龍龍相約,等放暑假時一起到南寧市動物園轉轉,幫他開闊眼界。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沈艷芳覺得,作為一名“愛心家長”,也許一句鼓勵、一個微笑,就能增強一名困境兒童戰勝困難的信心,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她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這項志愿服務中,用愛心溫暖童心,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
匯聚更多愛的力量
目前,廣西共有15萬余名農村留守兒童、2.5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隨著牽手“童”行——萬名“愛心家長”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公益行動的持續推進,截至今年5月,廣西共組織動員1萬多名“愛心家長”“愛心媽媽”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結成關愛對子。同時,廣西還在各鄉鎮(街道)配備兒童督導員1369人、村(居)兒童主任近1.8萬人,各種愛心力量的匯聚,讓廣西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更及時、更貼心。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愛心媽媽”“愛心家長”大多由具備一定的教育、心理、法律等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知識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志愿者、兒童主任等擔任,由民政部門確定幫扶對象,優先將家庭監護缺失或家庭監護能力不足、思想和行為發生嚴重偏差,風險等級較高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幫扶對象范圍,組織開展結對幫扶,并指導“愛心媽媽”“愛心家長”主動幫孩子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愛心媽媽”“愛心家長”主要以“五個一”的形式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進行關愛幫扶,即了解滿足孩子的一個微心愿;每月至少開展一次與孩子的線上或線下交談;每月至少與家庭或受委托監護人、老師聯系一次,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共同督促留守兒童父母與留守兒童每周聯系和交流一次;每半年開展一次陪護活動,到家中看望或帶孩子參加活動、參觀游玩等;每年開展一次特殊問候,陪孩子過一次生日、給孩子送一件禮物、為孩子做一頓飯。通過活動的開展,傳遞黨和政府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懷,也讓“愛心家長”“愛心媽媽”逐漸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貼心人、學習的引路人和成長的呵護人。
“今年,自治區民政廳會同自治區婦聯等部門繼續深化牽手‘童’行公益行動,并將其與全國婦聯倡導的‘愛心媽媽’三年行動結合起來,向全區機關黨員干部、巾幗志愿者和社會愛心力量發出倡議,共同把兒童關愛幫扶服務做細做實。”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民政部門還將通過廣西兒童福利綜合服務云平臺,對“愛心家長”“愛心媽媽”的關愛幫扶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指導,在云平臺上發布“兒童微心愿”,發動各方愛心人士認領,引導更多愛心力量投入到兒童關愛服務工作中,更好地守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