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西:有一種大愛,叫護“未”成長

時間:2024-06-1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廣西日報》
【字體:    打印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育才村的小霆曾是一名留守兒童,因父母外出打工缺少關愛變得內向。村委副主任、“愛心媽媽”張清秀跟小霆結成了幫扶對子,每天忙完村里的工作都會去小霆家輔導他做作業、和他聊天,有時還會給他做飯。在張清秀的幫扶下,小霆逐漸開朗起來。“如今他已是一名大二學生,還經常給我打電話,親熱地叫我‘張媽媽’,向我匯報學習情況。”近日,張清秀在參加牽手“童”行公益行動時說。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近年來,自治區扎實推進各項兒童福利工作,著力構建高質量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凝聚各方力量,全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聚一束光

照亮未成年人前行的路

沈艷芳是自治區黨委機關保育院的保教主任,同時也是一名“愛心家長”。今年2月,她帶著10歲的兒子小杰報名參加了第三期牽手“童”行公益行動,作為愛心家庭與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11歲的困境兒童龍龍結成對子。

龍龍母親去世,父親受傷致殘,他跟著80多歲且有聽力障礙的奶奶生活。結對后,沈艷芳一家與龍龍保持著密切聯系,她耐心傾聽他的困惑,教導他如何去與同學們相處,小杰也經常與龍龍通過電話交流讀書心得。“五一”假期,沈艷芳一家來到龍龍家里,通過面對面交流,讓兩個家庭相互了解、增進感情。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次探訪、一天陪伴……龍龍逐漸打開了心扉,也明確了學習目標。“參與這項活動后,我看到孩子們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越來越活潑開朗,這正是我們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的動力!”沈艷芳說。

2022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婦聯等單位持續推進“牽手‘童’行——萬名‘愛心家長’‘愛心媽媽’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公益行動。截至今年5月,全區共組織動員1萬名“愛心家長”“愛心媽媽”與1.3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常態化開展關愛服務。

讓每一名兒童都能茁壯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心愿。分布在各個村(居)的兒童主任,是自治區當地關愛兒童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南寧市高峰社區主任、兒童主任李鳳玲表示:“社會各界共同關愛幫扶兒童,就能為孩子們筑起愛的堡壘。”

根據自治區相關規定,每個村(居)擇優選任至少一名兒童主任。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兒童主任至少每個月聯系一次,每三個月入戶走訪一次。重點關注轄區內單親家庭兒童,發現兒童心理或行為異常、家庭監護缺失或不當等情形要及時向上報告并納入常態化監測范圍。

據統計,全區各鄉鎮(街道)已配備村(居)兒童主任近1.8萬人、兒童督導員1369人。各種愛心力量匯聚,讓自治區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更及時、更貼心。

織一張網

關愛孩子更加溫暖可及

日前,記者走進自治區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大廳,話務員應答聲、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未成年人保護專線值班長韋虹介紹,專線每天都會接聽到200多通電話,涉及學校教育、未成年人消費糾紛、未成年人心理、困境兒童低保問題等。

“對于困境兒童,我們發現一個保障一個。”韋虹告訴記者,1月10日,欽州市民施先生撥打專線電話,為12歲的表弟小偉申請孤兒待遇。接報后,熱線立即轉派工單到屬地民政部門,并持續跟進。1月15日,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政府回應,已組織相關部門展開深入調查,關于小偉的孤兒認定事宜,鎮民政組已將其材料收集齊全,完成審核、簽批,并提交至縣兒童福利中心審批。

幾天后,小偉被納入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范圍,1月底便順利領到孤兒補貼,且后續補貼均按月準時發放。“感謝民政部門的高效處理,讓我表弟未來的生活有了保障。”施先生表示。

自治區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自治區民政廳在全國率先開通12345轉“6”未成年人保護專線,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創新建立標準化的業務閉環流程、緊急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和熱線專家隊伍,實現未成年人保護訴求“接聽統一、數據統一”。

今年以來,專線共接聽群眾電話2.4萬多次,其中受理未保專席訴求7700余件,受理未成年人走失或失聯、困境兒童、兒童看護等緊急突發求助類訴求13件,充分發揮了未成年人保護和社會救助專線的作用。

除了開通未成年人保護專線,自治區還建成廣西兒童福利綜合服務云平臺;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指導各地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提高“兒童之家”運營使用效率……從線上平臺搭建到線下保護機構建設,自治區在搭建兒童保護平臺和機制建設方面持續發力,不斷織牢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網,切實讓兒童的事有人管、有人辦。

助一把力

呵護困境兒童幸福成長

目前自治區有孤兒0.77萬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55萬人,低保家庭兒童73.64萬人,農村留守兒童15萬人。

這些特殊困境群體的基本生活、醫療、教育等如何保障?近年來,自治區持續提高全區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年滿18周歲仍在義務教育階段、普通高中就讀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繼續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

從2021年開始,自治區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項目納入“福彩情·學子夢”的新增項目,把考入高等院校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資助范圍。目前已累計資助1367人,發放助學金766萬元,并建立起常態化幫扶機制。

“這筆資助金給了我學習的動力。我要用好成績回報關心關愛我的人。”小藍自幼父母病故,成了孤兒。得益于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教育保障政策,其被納入助學幫扶范圍,獲得7000元助學金。去年高考,他以568分的成績考入長安大學。

今年3月,自治區民政廳等16部門聯合開展廣西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重點實施精神素養提升、監護提質、精準幫扶、安全防護、固本強基等5大專項行動18項重點任務,筑牢基層關愛服務基礎,全面提升關愛服務質量。

自治區還實施了全區兒童康復服務項目,為全區市級以上兒童福利機構配置康復訓練設備,以及為機構內0—18歲殘疾兒童個性化定制矯形器;為全區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民政服務對象家庭中的殘障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服務,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

“讓所有孩子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都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各級民政部門切實加強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群體的關愛,從基本生活保障到監護、醫療、教育、康復等綜合保障,全面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促進困境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記者:何明華 通訊員:嚴曉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