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養老服務關系民生、情系百姓。近年來,全國各地有效破解養老服務領域綜合監管難題,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效能,推動養老服務領域綜合監管機制提檔升級,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養老服務,回應人民群眾對養老服務質量提升的迫切愿望,讓最美夕陽紅的美好圖景照進現實。
同向發力,下好監管“一盤棋”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各地不斷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制機制,先后印發綜合監管辦法、執法工作指引、“雙隨機、一公開”實施意見、專項整治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斷厘清檢查流程、明確執法環節,推動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細化、實化。
聚焦信息交流不暢的“堵點”,各地將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納入“一把手”工程,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陜西省打造部門間“1+X”綜合監管平臺,以民政部門的“1”,拓展上下、內外協同聯動的“X”;黑龍江省黑河市建立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專班,明確了35個成員單位的監管職責和專班工作機制。同時,各地民政部門還依托當地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平臺,加強與住建、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風險研判,形成了養老機構安全監管“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聚焦機構受檢頻繁的“痛點”,各地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為原則,切實為養老服務機構減負。山東省大力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對內容相近、能夠合并的檢查事項進行合并;河南省開封市從機構安全、人員資質、資金使用等多個維度,全面梳理各部門監督檢查所涉及的內容,整理形成“綜合查一次”監管應用場景;重慶市銅梁區按照“綠榜示范、黃榜改進、紅榜鞭策”的原則,對養老機構實行差異化監管,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聚焦聯合懲戒不夠的“難點”,各地以跨部門聯合檢查為抓手,實現“1+1>2”的執法效果。山東省梳理形成28項養老服務領域監管事項清單,并逐一明確監管職責、監管措施、監管依據和監管流程;青海省民政、應急、市場監管、衛健等部門聯合開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對消防、食品、用電等60余個細項進行聯合執法檢查;江西省贛州市建立多部門共享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備案數據機制,民政部門聯合消防部門打造14個消防安全達標示范機構,聯合衛健、醫保部門落實對57家醫養結合機構的日常監管,形成大聯合、大監管的良好格局。
把脈問診,開出效能提升“良方”
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安全監管工作效能,各地“把脈問診”“按需開藥”,通過制定標準、提升軟硬件水平,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
標準化是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湖北省成立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組,出臺《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規范》等10余項地方標準;海南省針對旅居老人增多的實際,印發《老年人公寓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同時由民政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上海市閔行區制定《獨居老年人消防、電器安全排查要點標準》,對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安全習慣及居住環境等要素進行風險評估;黑龍江省黑河市編撰《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手冊》,涵蓋養老服務各類法律法規政策標準,規范細化養老機構責任制度、管理制度和服務流程等內容。
針對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各地通過培訓、演練等方式,培養安全管理明白人。海南省針對養老機構負責人安全知識不熟練等問題,組織開展消防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培訓及實戰演練活動110場;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開展“干部講安全、帶頭抓安全”巡回宣講活動,對全區22個縣(市、區)民政部門、104家養老機構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宣講。
針對設施安全隱患問題,各地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打造安心、安全的“家”。江西省贛州市近3年投入資金4.55億元對全市養老機構進行升級改造,持續強化養老機構建筑、消防、食品、環境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湖南省長沙縣開展敬老院消防改造三年行動,投入改造資金800余萬元,全縣16家敬老院消防全部驗收達標;重慶市綦江區按照10萬元—30萬元的標準,為每家養老機構配備傳感、監測等設施設備,打造隱患識別“神經元”。
創新探索,消除“空白”和“盲區”
近年來,各地持續創新方式方法,實現養老服務監管能力的全面躍升,有力消除養老機構安全管理責任“空白”和監管“盲區”。
監管手段的創新是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助推器。湖南省益陽市建立民辦養老機構涉眾型非法經營風險預警機制,將民辦養老機構按“綠、橙、紅”三個等級納入預警范圍;福建省強化媒體宣傳,通過制作一圖讀懂、短視頻,開辟專題專欄等形式,共開展宣傳活動896場次,參與群眾18萬人次;上海市松江區從養老機構管理人員中選出一批業務水平過硬的人才,對消防安全管理薄弱的機構,派出“第二院長”駐點指導,手把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地釋放“智能”優勢,探索養老服務監管新路徑。北京市2023年開始推行養老服務合同網簽工作,通過統一的養老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預付資金限定、等額票據監管、網簽全程留痕,已簽署合同3.4萬份;河南省孟州市整合14家養老服務機構監控資源,將145臺數字化監控設備分類接入監管系統,人員在崗在位情況、重點部位安全管理情況一鍵可覽。
信用監管是營造養老服務風清氣正環境的重要抓手,各地著力推動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落地見效。湖北省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省社會組織管理系統,歸集各類養老機構信息,通過第三方機構對輿情信息實行24小時常態化檢測,2023年共收集各類信息3000余條;天津市東麗區印發《養老服務機構信用分類分級監管實施方案》,督促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同時,多地出臺養老服務市場失信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對名單認定、懲戒實施、名單移出等進行明確規定,用“黑名單”制度助推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