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祝 闖) 近日,重慶市民政局、市交通運輸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地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提出實施“地名+產業”“地名+文旅”“地名+美食”“地名+社會組織”等舉措,促進地名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規范鄉村地名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方案要求,一要實施“地名+產業”,創新發展地名標識功能,聚力發展主導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業品牌,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二要實施“地名+文旅”,推行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大力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持續打造特色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積極發展地域特色民宿、興趣點,巧用鄉村地名的來歷含義、歷史沿革等豐富旅游線路和景點文化內涵。加大鄉村地名文化遺產挖掘整理力度,將地名文化遺產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疇。三要實施“地名+美食”,積極優化鄉村田間地頭特色原材料供給,打造一批特色食材、鄉土美食、特色調料等地理標志性產品。四要實施“地名+社會組織”,培育社會組織聯合體,鼓勵社會組織、志愿者、社會工作者和大學生等加入鄉村地名建設。五要規范鄉村地名命名,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牽頭職責,指導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科學編制鄉村地名方案,主動開展自然地理實體、村(社區)地名審核報批,規范設置具有鄉村特色的鄉鎮、村(社區)、路街巷地名標志和樓門(戶)牌,豐富地名標志指位和文化承載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