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鹽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梅 春
近年來,浙江省海鹽縣民政局通過加強政策創制、扶持孵化培育、激勵作用發揮等措施,不斷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探索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新路徑。截至目前,全縣登記備案城鄉社區社會組織2216家,其中,登記156家、備案2060家;城市社區社會組織有1030家,平均每個社區近23家;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有1186家,平均每個行政村15家,在為民服務、公益慈善、文體活動、矛盾調處、鄉村振興、鄰里互助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夯實基礎,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
突出黨建引領。海鹽縣在社會組織登記、章程核準、年報、專項抽查和評估時,同步落實黨建工作,各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入章率和清廉入章率均達100%。同時,社區社會組織建立聯合黨支部,納入村(社區)“大黨委”,以此進一步規范和引領全縣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強化政策扶持。近3年來,海鹽縣先后出臺《海鹽縣睦鄰客廳建設管理服務星級評定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慈善海鹽”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強平臺建設。目前,海鹽縣建有縣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1家、鎮(街道)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9家、村(社區)級樞紐型社會組織睦鄰客廳121家,構建了三級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平臺,形成制度健全、運作規范、服務精細、功能多元的格局。縣財政對縣、鎮(街道)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平臺每年分別給予30萬元和20萬元的經費補助,對村(社區)睦鄰客廳每年給予2萬—5萬元的星級補助經費。
賦能增效,提升社區社會組織能力
突出規范運行。海鹽縣以規范行為、強化能力、增強社會責任為重點,指導社區社會組織建立組織章程、活動規則和經費及人員管理等規章制度,健全社區社會組織自我管理和發展的運行機制,提高社區社會組織在項目運作、活動策劃、組織協調和提供服務等方面的能力,確保其自我發展、民主管理、依法活動,提高社會公信力。
抓實隊伍建設。海鹽縣通過村(社區)爭先創優大比武、社區工作領軍人才培養、社區社會組織骨干培訓、社工督導人才培養等載體,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在基層黨建、村域善治、社區自治、鄉風文明、紅色物業、鄉村振興等方面發力,近3年來累計開展各類培訓、交流、參訪學習25次,參與人數4200余人次。同時,海鹽縣重視社會工作人才培育,目前全縣持證社工2700多人。
強化項目支持。近3年來,海鹽縣累計實施鎮(街道)兩級公益創投項目180個,投入資金360萬元支持社區社會組織。成立社區發展基金會9家,累計募集基金2000余萬元,實施慈善項目20個,為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提供了資源支持、項目對接等服務。
共治共享,發揮社區社會組織作用
助力平安建設。海鹽縣現有社區平安類社會組織369家,各社會組織通過建立民間調解團隊、成立“老娘舅”平安工作隊、組建鄉賢說事室等,吸納社區干部、“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鄉賢、律師等人員參與,增強專業調解力量。如秦山街道的“秦義聯盟”制定全縣首個區域調解地方標準《“秦義聯盟”建設與管理規范》,近5年來共化解各類糾紛 1580多起。
參與社區治理。海鹽縣有社區自治類社會組織453家,在議事協商、小區治理、居民動員、參與村(居)民公約制定、鄉村振興等方面發力,近3年來累計開展相關活動2544項,動員志愿者19392人次,服務群眾11.8萬人。
服務“一老一小”。海鹽縣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832家,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體需求,鏈接轄區內外資源,把暖心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澉浦鎮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的“傳承千年澉水文化 打造高品質兒童宜居成長圈”項目獲評2023年浙江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百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