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三個一”回應農村老年人養老期盼

時間:2024-08-0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黃   瑤    通訊員   阮夢勤

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譽的安徽省池州市環境優美、生態宜居。這座三縣一區組成的地級市,常住老年人口已達到33.3萬人,其中農村老年人口17.75萬人,并且高齡、獨居、留守等老年人眾多,做好農村養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農村老年人養老的期盼,池州市善謀善為,探索專業服務與互助養老協調發展的農村養老服務路徑,用一餐熱飯、一個床位、“一鍵守護”回應農村老年人養老期盼,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

一餐熱飯

助老“食”事暖人心

“今天午飯有山粉圓子燒肉、魚塊、紅蘿卜燒干子、紫菜蛋花湯,都合我的口味。”65歲的獨居老人周巧芬(化名)對東至縣勝利鎮康橋村幸福院的老年食堂稱贊有加,“我一個人的飯不好做,炒一個菜太單一,炒兩個菜吃不完。現在走幾分鐘就能到老年食堂吃上一頓熱乎飯,特別方便。”

康橋村有60歲以上老年人678人,獨居、留守、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日常吃飯面臨著各種困難。為了不讓老年人因吃飯而發愁,康橋村整合老年棋牌室、文化活動室、日間照料室、村衛生室等資源,建設幸福院并內設老年食堂,探索出了“政府補、村里辦、社會捐、老人管”的互助式可持續助餐模式。“小青菜基本都是村里老人從自家帶來的,買肉和調料的錢是政府補助的,還有愛心人士的捐款,廚師和管理人員也是由村老年協會組織老年人推選的。”康橋村黨總支書記章慶介紹道。

章俊良捐款2萬元、章杰林捐款3000元、姜壩惠民超市捐贈西瓜500斤……康橋村幸福院功德榜清晰記錄著社會愛心人士、鄉賢和結對企業捐贈的每一筆款物,彰顯著濃厚的孝親敬老氛圍。按照《池州市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實施方案》相關規定,康橋村60歲以上的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重度失能、空巢(獨居、留守)老年人和具有特殊貢獻的老年人,每人每天可獲得3元助餐補貼;70—79歲、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可分別享受每人每天2元、3元的助餐補貼。章慶告訴記者:“對于高齡、獨居、行動不便及重殘老年人,村里的愛心送餐志愿服務隊還可以送餐上門。”

老年人的“食”事是池州市民生實事工程的重要內容。如今,全市依托幸福院開展助餐服務的互助式老年助餐點已有11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

一個床位

就近照護得人心

“有驚無險啊,多虧護理員第一時間把我送到醫院搶救。”住在石臺縣大演鄉敬老院的陳西文(化名)回想不久前自己突發急病的經歷,仍后怕不已。

陳西文提到的護理員來自安徽萬家信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今年4月,石臺縣民政局對全縣敬老院進行公建民營改革,引入萬家信德實施專業運營,石臺縣敬老院的環境衛生、飲食、氣氛等都有明顯改善,包括陳西文在內的551名特困供養老人和20余位社會老人得到了更好的照料。

近年來,池州市加快推進以縣(區域)級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機構為牽引、鄉鎮特困供養機構為支撐、村級站點(幸福院)為依托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除了讓有需要的老年人就近享受養老服務,池州市還在提高特困供養機構能力上下足功夫。”據池州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慶祥介紹,一方面,池州市通過公建民營改革,建成縣(區域)級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機構11家,實現了縣域集中供養和失能照護全覆蓋;另一方面,投入6400余萬元對66所鄉鎮特困供養機構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成為具有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區域協調、服務轉介等功能的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同時進行坡道設置、康復輔具安裝等適老化改造,增強養老機構服務功能。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農村養老機構66家、農村養老服務站點364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1家,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一鍵守護”

特困關愛穩人心

陳有昌(化名)和許英華(化名)是貴池區唐田鎮的一對耄耋老人,夫婦倆沒有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焦慮不安的情緒日益強烈。“去年政府給我家院里安裝了攝像頭,還給我們老兩口配了智能胸卡,心里踏實多了。”陳有昌把智能胸卡展示給記者看,上面的“一鍵呼叫”按鈕十分醒目。

據了解,智能胸卡是唐田鎮依托數字鄉村綜合信息平臺搭載的緊急呼叫終端,老人需要援助時只要按下按鈕,平臺就會即時給老年人的監護人或村干部發出提示。同時,該平臺還聯通了老人家中的監控探頭,實時監測獨居、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狀況,守護他們的安全。“2024年,市民政局計劃為42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實現與緊急聯系人共享信息,實時監測、預警、處置。”池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洪丹說。

“章奶奶在嗎?我來給您送藥了。”安徽社家老年服務中心的助老員來到康橋村獨居老人章佳梅(化名)家中探訪,陪老人聊聊天,問問老人的需求,還打掃了家里的衛生。

“我們探索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監測幫扶機制,實施由鄉鎮干部、村‘兩委’委員以及家庭醫生、助老員、志愿者等構成的‘2+N’聯系人制度。”洪丹解釋說,近年來,池州市定期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摸排工作,已對7143名老年人建立動態關愛臺賬,并實施定期探訪制度。“通過分級設立的600多個關愛幫扶群,幫扶聯系人根據老人實際困難申請政策補貼7100項、幫扶措施2310條。”

池州市還開發了一款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微信小程序,現累計記錄探訪關愛服務46.2萬條,對有臨時困難的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依托全市629個“救急難”互助社給予慈善救助,讓所有農村老年人都能享有安穩、舒心的生活。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