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手挽著手,把生活過成一幅畫

時間:2024-08-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幸福有時候不說話,總在平凡里發(fā)著芽……愛是兩個小人兒遇上,都在努力給對方照個亮。”這首《枕著光的她》,唱出了兩個人相遇相知、相伴白頭的婚姻生活。

每個人對幸福的婚姻有著自己的標準,可能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也可能是細水長流的相伴;可能是飽含深情的浪漫,也可能是柴米油鹽的平淡;可能是兩個人一個家的風平浪靜,也可能是面對坎坷時的理性處理……又是一年七夕時,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幾對不同婚齡、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平凡夫妻。在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的婚姻總是相似的,給予、尊重和愛是主旋律,“等到歲月把皺紋縫成一朵花,他們挽著手把生活過成一幅畫”。

細水長流才是婚姻家庭的真實樣貌

婚姻當事人:趙化 曹紅霞

婚齡:68年

家風家訓:和睦 包容 簡樸 勤勞

本報記者 周 亮 見習記者 楊淘夷

什么是相濡以沫的愛情、相伴一生的婚姻、相知相守的眷侶?大約就是,在青春正好時相識,在微末苦厄中攜手,在晚霞滿天時相伴。

96歲的趙化同妻子曹紅霞一起住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社會養(yǎng)護院,今年,他們結(jié)婚68年了。

男女主角在火車上相遇,是很多愛情劇中的經(jīng)典橋段。1954年,趙化和曹紅霞也是在火車上相遇的。

當時在空軍擔任特種設(shè)備助理工程師的趙化,在出差途中,和在南京空軍保育院工作、因部隊換防前往吉林的曹紅霞正巧在同一節(jié)車廂上下鋪。“我看他說話挺有水平,他看我把幾個保育院的孩子照顧得特別好,對我印象也不錯。可以說,他看上了我,我也看上了他,我們倆就這樣認識了。”提起二人的第一次相遇,曹紅霞記得很清楚。

彼此都有好感的他們,在之后的兩年一直保持著通信,一周一封,訴說思念。“我跟隨部隊換防到吉林后沒上過街,一是平時忙,二是天氣也冷。我在信里跟他說了這個事,也不算抱怨,只是講個事實,沒想到他就惦記著了。有一次過年,他請假來看我。第二天,他說上街去吧,還給我叫了一輛車。”回想起那些頗為不易的相見,曹紅霞印象很深。她覺得,兩個人最樸素的相處,便是相互記掛著,得空便想見到對方。

1956年,趙化和曹紅霞結(jié)婚了。即使如今回憶起婚禮的場景,曹紅霞仍然很激動:“那天是星期六,我們在他部隊的招待所舉行了婚禮,買了不少水果、瓜子、花生、喜糖,也有茶水。他的很多戰(zhàn)友都來了,規(guī)模不小呢!非常熱鬧!”曹紅霞自己做了兩床新被子,算是二人的新婚禮物。

兩人的結(jié)婚證,是一張薄薄的紙,上面沒有他們的合影。“婚禮后我就要回單位了,他說我們倆照一張相吧,我們就去照相館照了,現(xiàn)在這張照片仍放在我桌上。”曹紅霞指著照片介紹,“他那時候穿的是一件米色便服,部隊給他們做的。我的衣服就是我平常穿的,沒有特意買新的。”2016年,老兩口結(jié)婚60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在兒女的強烈要求下,拍下了生平第一張婚紗照。

說起60多年婚姻家庭的經(jīng)營之道,曹紅霞提到最多的詞是相互包容、相互支持。

當年曹紅霞娘家很困難,生活條件差,她的收入幾乎全部要匯往家中,這得到了趙化的鼎力支持,還時常提醒她按時匯款。“我婆婆也是這樣的,給予我很大支持。我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去會和我婆婆說,她就耐心開導(dǎo)我,不讓我生氣。我真的是有一個好婆婆。”曹紅霞說。

讓曹紅霞印象最深刻的是趙化的一次受傷,至今讓她心有余悸。1966年,兩人的第四個孩子出生剛滿四個月,趙化在一次勞動時被一面倒塌的墻體掩埋,導(dǎo)致全身多處骨折,住院后每天都在吐血。“當時,我要在醫(yī)院照顧他,沒法回家,兩個不滿十歲的女兒每天結(jié)伴上山砍柴,照看弟弟妹妹,給他們做飯喂飯。別看她們小,那時卻給了我巨大的支持。”曹紅霞提到女兒特別自豪,“我這兩個姑娘特別能干。”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簡樸勤勞,不要占小便宜,所以子女以及孫輩都非常樸實,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很好。”曹紅霞認為,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最重要的,好好過日子,樂在其中就好。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時,趙化的兒子趙增實為91歲高齡的父親寫了一篇文章,講述了父親參加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以及成為空軍飛行員的人生經(jīng)歷和家庭故事。趙增實告訴記者,聽父母講述過去的故事,就更覺得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家人不求大富大貴,平淡、從容,細水長流才是婚姻家庭的真實樣貌。簡簡單單、互相體諒,把日子過好。”

奉獻是最美的傳承

婚姻當事人:徐文濤 任紅軍

婚齡:48年

家風家訓:愛讀書 行善事 走正道 做好人

本報記者 張路曦

經(jīng)歷了兩小無猜的青蔥歲月、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時光、百轉(zhuǎn)千回的相知相守后,今年74歲的徐文濤認為,幸福的婚姻“遇見無論早晚,真心相伴就是永遠”。

1976年,生日相距正好100天的徐文濤與任紅軍結(jié)婚了。二人同一個小學,同一個初中,畢業(yè)后又一同響應(yīng)號召,上山下鄉(xiāng)支援農(nóng)村建設(shè)。在1969年的遼寧省遼陽市湯河水庫建設(shè)中,二人不僅在大山溝里與戰(zhàn)友們一起“筑庫煉人”,奉獻了青春,還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回想那個火紅的年代,盡管條件艱苦,但我們對工作、對生活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從未懈怠。經(jīng)過長期相處,發(fā)現(xiàn)彼此有相同的三觀,逐漸萌生情愫,情投意合。”徐文濤說。

在水庫建設(shè)中,任紅軍吃苦耐勞,不僅兼任了水庫建設(shè)“戰(zhàn)地報道員”,還被抽調(diào)進機關(guān)單位工作,并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而徐文濤也憑著一股子韌勁,從一個普通民工被提拔為民兵連長,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雖然都在成長進步,但因工作原因,二人長期相隔兩地,只能通過書信往來。紙短情長,在一封封信件中,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堅定。

1976年12月,徐文濤請了探親假,與任紅軍領(lǐng)了結(jié)婚證。結(jié)婚的新房是徐文濤父母早些年準備的一間舊平房,全套家具是他早年學木匠手藝時做的。

“母親給媳婦買了一塊120元的上海牌手表,還給了40元讓我們買棉衣衫衣。岳母送了兩鋪兩蓋被褥。結(jié)婚那天,我騎輛二八自行車到岳母家,接上媳婦后一起騎回了家。雖然簡單,但很高興。當天中午,我們邀請了幾個至親好友在家里吃了一頓飯,就算完婚了。用現(xiàn)今的話來說,就是‘零彩禮’,而且我看現(xiàn)在的年輕人又流行起自行車接親了。”徐文濤笑著說。

就這樣,二人在遼陽的家中度過了短暫的“蜜月”。可冬天天氣寒冷,新房的火炕熱度有限。早晨起來,牙缸凍在箱子上都拿不下來,濕毛巾也變成硬邦邦的冰坨。徐文濤邊回憶邊打趣:“那時真如《天仙配》中歌詞所唱: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婚后沒過幾天,徐文濤就急忙趕回部隊。就這樣,二人聚少離多又過了幾年。

1979年2月,任紅軍臨盆,怕影響徐文濤工作,便沒有提前把孩子要降生的消息告訴丈夫,只是叫了妹妹在醫(yī)院陪產(chǎn),直到孩子出生后才委托朋友打電話告知徐文濤這個好消息。

“女兒出生后,媳婦只休了56天產(chǎn)假就去上班了。早上把孩子送到我媽家,下班了再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孩子病了也是她一個人帶著去醫(yī)院,實在是太辛苦了!她遇到的很多難事,我都沒在她身邊,心里很愧疚……”徐文濤的話語突然停頓了下來,哽咽著說,“我只能在休假回去時,盡最大能力去彌補對她和孩子的虧欠……”

1985年,因為工作調(diào)動,徐文濤變得更繁忙了,經(jīng)常幾個月回不了家。任紅軍為了一家能夠見面,便帶著上小學的女兒乘周六晚上的火車到沈陽,周一再起大早回遼陽。就這樣過了兩年,任紅軍通過工作調(diào)動來到了沈陽,一家人在分居十年后終于團聚。

徐文濤曾遭遇工作不順,心中憋悶難以釋懷。但任紅軍開導(dǎo)他:“要一切服從組織安排,不發(fā)牢騷,不破罐子破摔!越是關(guān)鍵時候越要經(jīng)得起考驗!”徐文濤至今都特別感激老伴的這份理解、支持。

“48年的婚姻,我和老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在漫長的歲月中,縱使沒有轟轟烈烈的行動,卻依然深入骨髓,無法割舍。而愛讀書、行善事、走正道、做好人,如今也成了我家的家訓。”

徐文濤的女兒徐巍曾寫過一篇名為《最美家庭》的散文,她在文章中這樣說:“父親的為人處世始終影響著家庭的每一位成員。我們家雖沒什么錢,但是書多。前兩年搬家時,最頭疼的就是十幾個大書架怎么安排……母親深愛著父親,為了讓父親安心工作,她幾乎承擔了全部家務(wù),照顧爺爺、照顧姥姥、照顧我和我先生以及寶寶。我的家簡單、幸福,彼此關(guān)愛、不追逐虛榮。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后也能端正做人、踐行家風。”

相互支持 再大的坎兒也不怕

婚姻當事人:劉敏偉 沈燕萍

婚齡:27年

家風家訓:溫厚 寬容 豁達 有愛

本報記者 翟 倩

“我倆是校園愛情。”說起自己的愛情、婚姻,沈燕萍的言語中充滿了甜蜜。

沈燕萍和劉敏偉都是浙江省海鹽縣人,一個家住沈蕩鎮(zhèn),一個住在澉浦鎮(zhèn)。

高中時,沈燕萍和劉敏偉考入同一所中學,在日常交往中互生好感。“上世紀90年代初,學校談‘愛’色變,我倆便誰也沒敢捅破那層窗戶紙。”

高中畢業(yè)后,沈燕萍和劉敏偉沒有考上大學,只能各奔東西。

“他去鄰縣復(fù)讀,我暫時做起學徒工。”那時的交通極為不便,鄉(xiāng)鎮(zhèn)間沒有直達的公交,兩人相聚一次要花多半天時間,于是,沈燕萍和劉敏偉鴻雁傳情,寫信、等信、回信,成了彼此的期盼。

一年后,劉敏偉綜合考慮后決定放棄高考轉(zhuǎn)為參軍,沈燕萍也離開家鄉(xiāng)去讀電大。“他當兵那四年,我們飽受相思之苦,信,寫得更勤了。”沈燕萍說。

對劉敏偉來說,這些信是他的支柱,伴他度過了那些艱苦訓練的日子。“收信那一刻最激動,也最害怕。”劉敏偉說,“激動就不必說了,怕的是收到分手信。”

幸好,兩個人都認定了彼此,劉敏偉害怕的情景從未到來,以至于,在當兵的后兩年,他寫信時開頭的稱呼由“親愛的”變成了“老婆”,這也讓沈燕萍甜蜜了好久。

“他寄來的每一封信我都保存得很好,有近百封。雖然都是日常的問候,可現(xiàn)在看起來,心底還是很感動。”沈燕萍說。遺憾的是,由于劉敏偉經(jīng)常跟隨部隊轉(zhuǎn)移,所以沈燕萍寄去的信有很多遺失了。“要是都保存下來的話,我倆的信加起來得有200多封。”沈燕萍笑著說。

1995年年底,劉敏偉退伍回城被安排在電力儀表廠工作,此時的沈燕萍也成為國網(wǎng)海鹽縣供電公司的一名員工。

兩個人都安頓下來,婚事也就順理成章被提上日程。

劉敏偉的父母是農(nóng)村戶口,有些生意頭腦,年輕時每天挑著縫紉機走街串巷幫人做衣服,后來賺了些錢就在鎮(zhèn)里租了門臉房,靠手藝生活。

“雖然他家有點積蓄,但畢竟是農(nóng)村戶口,我是城鎮(zhèn)戶口,在世俗眼光中有些門不當戶不對,他能不能入我爸媽的眼,我還真有點拿不準。”沈燕萍說。沒想到的是,沈燕萍的父母第一次見劉敏偉就覺得這小伙不錯,對自己女兒也好,便認可了他們的婚事。

那時的海鹽有曬彩禮的習俗。接新娘時,所有彩禮都會被擺在女方家的餐桌上,彩禮越厚,女方面上越有光。因此,劉敏偉十分忐忑,不知要準備多少彩禮。

可是,在雙方家長見面時,沈燕萍父母壓根就沒提彩禮的事。“不僅我結(jié)婚爸媽沒要彩禮,我姐結(jié)婚他們也沒要彩禮,這在當時相當少見。我能明白爸媽的意思,彩禮只是形式,我的日子過好了,才是他們最大的欣慰。”沈燕萍說。

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下,沈燕萍和劉敏偉于1997年10月18日結(jié)了婚。婚后的日子甜蜜且幸福,1998年,他們的女兒小魚(化名)出生了,二人世界升級為三口之家。

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時,小魚的一場病差點兒擊垮他們。小魚在11個月大時患上卡他性中耳炎,高燒不退,又因注射了耳毒性藥物造成耳聾。那段日子,沈燕萍夫妻以淚洗面,帶著小魚四處求醫(yī),嘗試恢復(fù)女兒的聽力。直到北京三甲醫(yī)院的專家給出結(jié)論:小魚患的是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聽覺神經(jīng)已經(jīng)損傷,無法治愈,只能佩戴助聽器,激活她殘余的聽力。

“雖然很痛苦,但日子還要過下去,女兒也要開心生活。因此,我倆一商量,決定面對現(xiàn)實,盡快給女兒配上了助聽器。”沈燕萍說。

與此同時,新的問題又來了。小魚戴上助聽器時已是21個月,錯過了最佳的語訓期,送到特教學校學手語還是自己在家做語訓?兩人商量后決定:自己教!

此后,沈燕萍夫妻輪流陪伴在女兒身邊,自制識字卡、拼音書;自創(chuàng)舌操,幫她訓練舌頭的靈活度;用吹蠟燭、吹氣球和自創(chuàng)小游戲訓練她的肺活量,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6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全達到了普通同齡孩子水平,漢字識字量達到1000多個,遠超同齡孩子。”沈燕萍自豪地說,“偶然間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圍坐在女兒身邊,聽女兒讀繪本,那一幕令我非常激動,至今難忘。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眼淚也沒有白流。”

此后,小魚考上大學,赴英國留學,如今在專職學校教時尚設(shè)計課程,成為沈燕萍心中的驕傲。

“孩子的疾病是我們婚姻家庭中最大的坎兒。這個坎兒邁過去了,其他都是小事。”沈燕萍笑著說,“只要彼此包容,內(nèi)心溫厚,我們的日子就會長長久久、和和睦睦。”沈燕萍說。

小魚和她的另一半也是同學,今年10月就要辦婚禮了。“我和女兒一致覺得,找另一半一定要找個貼心的、能給你溫暖的,且相互了解、相互支持,既懂對方的需要,也懂對方的付出。”沈燕萍笑著說,“希望我的女兒也像我一樣幸運,在最美好的年齡遇見那個對的他。”

互相尊重 明確邊界 婚姻能夠走更遠

婚姻當事人:甘海 盧清英

婚齡:18年

家風家訓:孝順尊老 民主平等 信任尊重 理解支持

本報記者 翟 倩

“我們倆常年處于兩地分居的狀態(tài)。”這是盧清英對自己18年婚姻生活的概括。

盧清英是福建人,甘海是湖南人,兩人因緣相識。

2004年,盧清英大學畢業(yè)后在廣東省深圳市一家酒店實習。甘海從事石油勘探行業(yè),其單位與盧清英所在酒店有合作協(xié)議,常去該酒店參加培訓。一來二去的接觸中,兩個人從相識到成為聊得來的朋友,進而成為戀人。

甘海工作比較特殊,常常在海上工作一個月、休一個月。“他休息時,我們就逛街、看電影,膩在一起;他上班時,我們就在晚上固定時間煲電話粥,每次都得聊半小時以上。”回憶起戀愛時的甜蜜,盧清英笑了。

沒多久,甘海就提出和盧清英結(jié)婚的想法。盧清英也將自己戀愛的事情告訴了父母。

沒承想,這場戀愛遭到盧清英家人的強烈反對。“你這是遠嫁,萬一有點事情,我們都幫不了你。”“他的工作是這種情況,以后家里事都是你的,很辛苦!”家人們你一句我一句,讓盧清英有所動搖。

接到盧清英猶豫不決的電話后,正在海上作業(yè)的甘海立馬急了:“如果不去爭取一下,可能會后悔一輩子。”甘海立刻向領(lǐng)導(dǎo)請了一周的假,趕赴福建拜見未來岳丈。

男人間的溝通很微妙,一頓酒、幾個問題,未來岳丈就放下了成見。事后,父親跟盧清英談了一次話:“小甘人品不錯、踏實。但你必須要接受他的工作性質(zhì),接受在你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在身邊幫忙。你要是想好了,能接受、能承擔,我們不攔你。”

“仔細考慮后,我覺得自己能接受,就順理成章和甘海定了下來。”盧清英說。2006年4月10日,兩人成了婚。

“我們沒有彩禮,婆家、娘家加起來一共擺了10桌酒。”盧清英至今還記得在婆家擺酒時,村中老人唱起的小曲,“雖然聽不懂,但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祝福。”

婚后,盧清英和甘海定居在長沙市,育有一子一女,并把公婆接來同住。

“我對他不是沒有怨言,特別是我獨自一個人抱著孩子在醫(yī)院上上下下跑的時候,很想哭。但我是個理性的人,既然路是自己選的,那就要走下去。況且,他在家時很照顧我,對我和孩子很好,那些心里的怨言很快就會散去。”盧清英說。

2012年,因工作調(diào)整,甘海和盧清英舉家搬到四川成都。之后,盧清英對心理學產(chǎn)生了興趣,一邊工作、帶孩子,一邊利用業(yè)余時間考取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和中級社會工作師職業(yè)水平證書,成為成都市武侯區(qū)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駐點婚姻家庭輔導(dǎo)師。

“在輔導(dǎo)別人的同時,我也會反思自己。”在盧清英看來,婚姻生活最重要的是學會溝通、尊重彼此、信任彼此。“不要試圖改變對方,而是要在反思、自省中成長自己,讓自己心態(tài)平和地看待事情、處理矛盾。”

幾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后,婆媳間爆發(fā)過幾次爭吵,甚至演變成夫妻的爭吵。面對這種情況,盧清英首先反思了自己的情緒反應(yīng)、婆媳爭吵的問題關(guān)鍵點,然后和甘海一起復(fù)盤,為什么產(chǎn)生這次婆媳矛盾,主要原因在哪里。找到根源后,兩人初步擬訂了一個解決方案,再三個人一起開家庭會議,自我復(fù)盤和檢討,并感謝婆婆為家庭的付出。甘海表明立場,告訴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關(guān)系是第一位的,他不在家時,妻子是家庭的主心骨,讓老人安心養(yǎng)老,不要過多干預(yù)。婆媳矛盾就這樣圓滿解決。

“家庭成員的角色定位和邊界感很重要,一定要清晰。一旦家庭成員角色和定位混亂,家庭就容易出現(xiàn)矛盾。子女在孝順父母的同時,也要幫助父母正確看待婚姻家庭關(guān)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經(jīng)營家庭,和父母相處。”盧清英說。

對于孩子的教育,盧清英更注重言傳身教。“孝順是第一位的,公公婆婆跟我們一起居住了十多年,孩子們也很孝順爺爺奶奶。其次是民主,大方向?qū)Φ那闆r下,孩子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第三就是信任尊重、理解支持。當然,現(xiàn)在孩子還小,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會共同努力,幸福地走下去。”

共同成長 成為更好的我們

婚姻當事人:禤藝華 林敏霞

婚齡:11個月

家風家訓:相知相伴 平等尊重 共同成長

本報記者 周 亮

雖然結(jié)婚還不到一年,但作為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婚姻登記員,28歲的林敏霞對婚姻家庭的理解比同齡人更理性、更成熟。“我見證了很多新人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庭的解體,這世上沒有100分的妻子,也沒有100分的丈夫,婚姻家庭需要的是平等尊重、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需要的是責任感。”林敏霞說。

看得明白,讓林敏霞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樣的人、想要什么樣的感情,卻也無形中給禤藝華的追求之路增加了不小難度。

2022年1月,經(jīng)同事介紹,林敏霞和禤藝華相識了。“一開始認識他,我就感覺這個人沒什么壞心思,穩(wěn)重、踏實、善良,但兩個人在一起能不能發(fā)展下去,我心里沒底。”林敏霞說。而且那時,禤藝華在備考公務(wù)員,每天都要到培訓機構(gòu)上課,十分緊張忙碌,所以他們便保持朋友關(guān)系聯(lián)系著,很少見面。這期間林敏霞也有機會認識了其他男士,但聊過之后她都感覺“不是適合我的人”。

“我在家里是長姐,下面有兩個弟弟,父母給予了我們很多關(guān)注和關(guān)愛,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重視家庭,在平時的溝通中能夠尊重對方的感受。”林敏霞說。

最終打動她的,是禤藝華的執(zhí)著。“雖然她當時有些猶豫,但我對她可是一見鐘情,追求了好久。”禤藝華靦腆地說。

“他知道我一個人在佛山工作生活,就總是關(guān)心問候我,時常照顧我,而且每次都很顧及我的感受。”林敏霞決定給對方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于是兩個人便坐下來進行了一場“誠懇的會晤”。“我們把各自對另一半的希望、對未來的規(guī)劃、對婚姻家庭的看法都說開了,覺得三觀還算契合,那就試一下吧,看看到底合不合適。”于是,在認識10個月后,兩人確定了戀愛關(guān)系。

2023年3月,禤藝華考公“上岸”,兩人便謀劃了一次出游以示慶祝,也正是這次旅途中的一個插曲,讓禤藝華更堅定了要把林敏霞娶回家的想法。“那是我第一次開長途,結(jié)果路上發(fā)生追尾事故,所幸人沒事兒,但我們都沒有處理過這種情況,有些嚇壞了。”禤藝華回憶道,事故發(fā)生后,林敏霞很快冷靜下來,先給父母打了電話報平安,然后聯(lián)系保險公司;一邊跟對方車主誠懇道歉,一邊聯(lián)系拖車;最后給她弟弟打了電話,開車過來把他們接走。“沉著冷靜,處事有條理、有章法,這樣的姑娘被我遇到了,真好!”

林敏霞在一旁補充道:“其實我當時也是害怕的,但有禤藝華在身邊,就不那么害怕了,感覺是相互給予對方力量。”

就這樣,兩人的感情水到渠成,在雙方父母正式見面后,啟動了領(lǐng)證程序。“我們單位經(jīng)常面向社會舉辦‘愛的五種語言’新婚輔導(dǎo)課堂,我就近水樓臺先得月,跟禤藝華報了名參加,覺得受益匪淺。”林敏霞介紹,輔導(dǎo)中有游戲環(huán)節(jié)、問卷分析,最后判斷出他們倆都比較喜歡與對方肢體接觸,輔導(dǎo)老師也根據(jù)這一點給了他們很多婚后溝通的提示和建議,比如多夸獎對方、多給對方擁抱,等等。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運用這些技巧,平時也手牽著手,有點兒像結(jié)了婚才熱戀的感覺。”林敏霞說著,害羞起來。

父母也給這對新人傳授了不少婚姻家庭經(jīng)營之道。“我的父母很質(zhì)樸,他們?nèi)娜鉃榧彝ジ冻觯@種責任感對我影響很大。我的公婆是一對模范夫妻,結(jié)婚30年來一直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他們給我們傳遞的是相知相伴、攜手同行的夫妻相處之道。”林敏霞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他們領(lǐng)證那天,公婆也來到婚姻登記處參加頒證儀式,然后送給這對新人一句叮囑——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我理解,就是要出于‘讓對方舒心’的本心來經(jīng)營家庭,經(jīng)常換位思考。同時,共同成長,提高家庭解決問題、應(yīng)對風險的能力。”林敏霞舉例,比如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們社會閱歷少,偶爾會有唐突、不周的地方。事后,他們就一起分析,這樣做為什么不好,如果換一種方式是不是結(jié)果會更好……“家庭成員加強溝通交流,不但能給問題找到最優(yōu)解,還能漸漸總結(jié)出讓對方舒心的‘點’,更能在這一過程中增進感情。”

對于小家的未來,林敏霞和禤藝華有著自己的規(guī)劃:“事業(yè)方面,我們目前都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以后有更大的成長空間。生活方面,我們正在享受二人世界,對未來充滿期待,一切順其自然。”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