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甘肅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這樣的社會救助更精準更及時更暖心

時間:2024-08-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祝   闖

今年以來,甘肅省民政廳聚焦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以制度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強化低收入人口認定、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讓社會救助工作更精準、更及時、更暖心,有效防止困難群眾返貧致貧。

認定條件更具體,救助更精準

6月,家住民樂縣洪水鎮新豐村的村民薛飛收到了兩筆救助款,一筆是11228.22元的醫療救助金,另一筆是5600元的臨時救助金。

去年年底,48歲的薛飛患了重病,治療花費3萬余元,妻子照顧他的生活,兩個兒子一個沒有穩定工作、一個還在讀書,一家四口靠積蓄度日。今年3月,薛飛向洪水鎮政府提出了救助申請。

“接到申請后,洪水鎮民政助理員第一時間到薛飛家中進行核查,走訪他的鄰居和村干部。”民樂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呂成毅告訴記者,經核查,薛飛一家年人均收入超過了當地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標準,但低于當地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薛飛后續治病有持續支出,他家符合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條件。最終,作為因病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薛飛一家得到了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記者了解到,去年12月,甘肅省出臺《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將需要救助幫扶的低收入人口分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困難人員。按照《甘肅省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幫扶辦法》,認定低收入人口由困難群眾在戶籍地鄉鎮(街道)實行一次申請,縣級民政部門根據救助對象的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分類審核認定。據統計,今年以來,甘肅省已對5.7萬余戶因病、因學、因殘、因災害和意外事故導致的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給予相應救助。

監測數據更全面,救助更及時

家住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阿拉鄉的格桑和妻子平日靠放牧為生,家中母親身有殘疾,還有3個上大學的孩子,經濟壓力較大。5月14日,阿拉鄉包村干部嘉木草收到了低收入人口預警信息:“格桑家有3名大學生,學費支出大?!彪S后,嘉木草進行了入戶核查。

“我們州的農村低保認定標準是年人均收入5580元,格桑一家扣除3個孩子的生活費、學雜費、交通費等,家庭年人均收入為2578元,符合農村低保救助標準?!备誓现菝裾止ぷ魅藛T閆貴霞告訴記者,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系統發出預警后,格桑一家很快被納入低保范圍,碌曲縣民政局還對他家給予了臨時救助。

閆貴霞表示,對格桑一家的及時救助,得益于甘肅省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的進一步優化。今年以來,甘肅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系統在完善數據錄入、數據共享、監測預警、數字監督、轉辦推送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加大與人社、衛健、醫保、殘聯等部門的實時數據信息共享力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數據信息進行復核比對。

甘肅省民政廳工作人員盧浩棟介紹,甘肅省將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等低收入人口,登記失業人員,登記辦證殘疾人,患病住院、患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人員,當年高考被錄取且為甘肅省生源的學生納入監測范圍。針對監測對象的身份信息和致困信息,省民政廳每月同衛健、醫保等部門開展交叉比對,及時將預警信息推送至市(州)、縣(市、區)民政部門和鄉鎮(街道)。鄉鎮(街道)根據預警信息主動上門調查核實,結合實際情況落實相應政策。

研判審核更人性,救助更暖心

馬華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達板鎮的一位村黨支部書記。去年7月,他被查出患有重病。為了治病,馬華一家花光了積蓄還欠了外債,生活陷入困境,向達板鎮政府提出救助申請。

考慮到馬華的特殊情況,達板鎮政府將此事反映給東鄉縣民政局。縣民政局安排工作人員到馬華家中核查,詳細了解一家人的情況,核對經濟收入和剛性支出,并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研判。

臨夏州民政局救助科工作人員馬義俊介紹,東鄉縣民政局根據甘肅省民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中“不得以特定職業、特殊身份為由,未經家庭經濟狀況調查核實直接認定申請家庭符合或者不符合條件”等相關規定,最終將馬華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

低保政策落實了,馬華的經濟負擔減輕了,一家人的生活又有盼頭了。

盧浩棟告訴記者,為全面推動社會救助提質增效,甘肅省民政系統通過規范完善準入條件,落實“單人戶”施保、財產豁免和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有序擴大救助覆蓋范圍。

甘肅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促進共同富裕,必須把民生保障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下一步,省民政廳將在推進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與農村防止返貧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等方面加強配套制度建設,讓社會救助政策合力更強、兜底保障安全網更加密實牢靠。

(文中困難群眾均為化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