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雪芹
沐浴著8月的清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兒童福利院“模擬家庭”的孩子,正在進行“小勇士挑戰賽”。他們親近大自然,體驗農事、磨煉意志。
近年來,包頭市兒童福利院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內修外引,在精準化養育護理、專業化治療康復、個性化教育培養、親情化關愛幫扶等方面下功夫,厚植孤殘兒童健康成長沃土,努力讓每朵“花兒”都盡情綻放。
將文化教育融入精細化養育
每面墻都會說話,每一版塊都彰顯孩子的成長“足跡”。
近年來,包頭市兒童福利院將文化育人理念融入精細化養育護理,在每棟建筑內打造兼具教育性、娛樂性的“環創走廊”,將感恩教育、傳統文化、兒童作品融為一體,做到“處處有主題,層層有特色”。
“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墻了,孩子們的內心別提多高興了?!卑^市兒童福利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孩子們將這里作為自己的文化家園、成長樂園,每到節日,都有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和護理員一起,裝扮這方天地。今年“七一”、“八一”,福利院組織兒童唱紅歌、集體升國旗的同時,讓孩子們動手繪畫,將對黨和人民子弟兵的熱愛演繹成一幅幅圖畫。
據介紹,包頭市兒童福利院在精細化養育護理的基礎上,還推行類家庭養育模式,由一對愛心父母養育4—5名兒童,負責照顧兒童生活起居、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輔助學習教育,給予兒童家庭的養護與關愛,促進孤殘兒童身心成長。目前,包頭市兒童福利院有10戶家庭養育43名兒童,助力兒童人格發育更為健全,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醫養結合提高專業化康復水平
包頭市兒童福利院養育著190多名孤殘兒童。福利院秉持“應康盡康”的康復理念,不斷充實醫療力量,按照有關標準設置醫務室,引進具有工作經驗的兒科醫生和護士,定時定點對包聯對象進行健康監測,評估研究有關兒童的飲食喂養、看病就醫、康復理療等問題,為兒童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生命養護服務。
針對需要外出就醫的兒童,包頭市兒童福利院與包頭市6家醫院簽署綠色通道就醫協議,讓孤殘兒童優先享受門診治療及住院醫治。對于部分患兒的術后護理、送醫就診等問題,福利院利用“互聯網+醫護”的方式,通過遠程醫療設備和網絡平臺與北京知名醫院專家建立溝通診療渠道。與包京線車隊建立聯合共建機制,提高轉診就醫效率。在綠色通道機制作用下,包頭市兒童福利院100多名患兒得到及時醫治。
同時,包頭市兒童福利院還引進當地兩家規模較大的專業康復機構,以公益形式為孩子們提供言語和肢體訓練。
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言語發育遲緩、唐氏綜合征、唇腭裂術后存在言語障礙等兒童,實現了從不會發音到模糊發音,再到清晰發音、準確表達的階段性康復目標;腦癱等肢體障礙兒童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明顯改善。
此外,包頭市兒童福利院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送康上門,為社會困難家庭殘疾兒童提供康復訓練600多人次,免費教育指導700多課時,切實改善了殘疾兒童的身體條件。
個性化教育為康教融合賦能
孤獨癥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普遍存在不聽指令、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問題。為給這些孩子更好的康復教育,包頭市兒童福利院設立孤獨癥示范班——“星辰班”。特教老師和康復師以“游戲治療、生活泛化”為目標,針對這些孩子的性格特點和發展需求制訂“3+1”融合課,即教師、康復師、“家長”同教一堂課,幫助孩子們建立日常規范,培養多元化的興趣。
亮亮(化名)是一名典型的孤獨癥兒童,剛進入“星辰班”時,生活不能自理,不聽指令,情緒也不穩定,只能對他進行一對一授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老師和“家長”了解了亮亮的性格和需求,亮亮也能夠適應“3+1”融合課的教育方式,融入班級集體課,喝水、如廁等想法也愿意主動表達了。
這是包頭市兒童福利院因材施教的案例之一。為使輕度殘疾或術后康復的孩子能夠正常融入社會,福利院專門成立走讀學生區,設立黨員示范崗,招聘輔導老師為就學的孩子輔導功課,購置校車保障其上下學人身安全。目前,包頭市兒童福利院已有24名兒童就近入學普通學校。
對于不能進入普通學校的孩子,福利院依托掛牌成立的包頭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校,將原康復中心納入特殊教育學校一體管理,實現康教工作無縫銜接。包頭市孤殘兒童特殊教育學?,F有學籍學生111名,學校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從自理能力提升、認知功能改善、康復訓練有效、心理健康引導、個人潛能開發等5個方面著手,合理編排常規課程、康復課程與特色課程,讓孩子們的肢體、言語、智力等能力均得到逐步提高。
專業社工幫扶提升服務合力
在包頭市兒童福利院,活躍著康復、特教、精神撫慰、心理疏導、安全保衛等多個社會工作小組,他們以“1+2+1”(即1名社工、2名社工助理和1名義工)聯動模式,為在院兒童提供專業服務。
包頭市兒童福利院著力打造院內社工學習、交流、成長的專業平臺,成立社會工作室,21名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的工作人員通過個體沙盤、團體沙盤、心理測量等方法,及時了解孤殘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積極幫其疏導不良情緒,構建起多角度、廣維度、深層次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該院擴大社工服務范圍,抽調精干力量,成立評估小組,在入院、評估、安置、送養中,提供專業意見。
福利院的小軍(化名)因燒燙傷導致臉部及雙手留有殘疾,成年后的他走向社會面臨諸多困難。院領導一方面幫助其推薦就業單位,另一方面安排專業社工為其提供陪伴指導、心理疏導等服務。最終,小軍在一家養老服務機構面試成功,走上工作崗位。
如今,包頭市兒童福利院不斷加強對外合作交流,與當地社會工作機構牽手,為在院兒童成長提供幫扶;在滬蒙兒童福利機構合作大框架下,積極學習上海市兒童福利機構的先進經驗,持續提升孩子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