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社會救助服務聯合體(以下簡稱助聯體),有一間24小時開放的暖蜂驛站,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都可以在這里休息、熱飯、充電、喝水;旁邊的“善糧公社”,是一個余量糧食兌換公益平臺,每天上午,有需求的困難家庭會來領取愛心企業捐贈的食品,最受歡迎的是炸雞和面包;助聯體里經常會有公益活動,來這里參加活動,能夠讓照顧病人的家屬擁有一個放松的空間;零工市場給不能長期外出工作的人提供了更多選擇,日結、周結、月結等各類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增收。
炎炎夏日,拱墅區助聯體的門口停著一輛涼茶車,過路的群眾都可以免費取用,如果想休息一下,助聯體的一樓是個不錯的去處;在圖書角,人們可以讀書、聊天、喝咖啡,家長還可以帶著小孩子來玩耍;在物品種類豐富的慈善超市,困難群眾可以兌換生活用品,居民可以購買慈善物品。
14家區縣助聯體、192個鎮街助聯體服務站、3222個村社助聯體服務點,提供9大類31項幫扶服務、匯集幫扶項目2600余個……在杭州市,助聯體已成為困難群眾解決急難問題的首選之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推進助聯體建設的過程中,杭州各縣(市、區)發揮各自優勢,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出了許多特色鮮明的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低收入群體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群。近年來,杭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助聯體,并實現三級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3400余家助聯體已為困難群眾提供多元化幫扶服務14萬余人次,一幅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正在杭州徐徐鋪展……
謝徑安慈善大棚西紅柿大豐收。
上城區采荷街道彎灣托管中心的老師在展示孩子們的作品。
困難群眾在蕭山區浦陽鎮助聯體制作鞋子,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富陽區藍天為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幫失能老人洗澡。
文/圖 本報記者 閆 潔
慈善助醫 防貧共富
總書記重要論述
●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干預,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
一線故事
7月22日,家住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木橋頭村的老湯,收到了上半年7.3萬余元的醫療救助款,這讓正發愁下一階段治療費用的一家人松了口氣。老湯的女兒說:“之前,我去上海的醫院咨詢,還擔心因為費用問題沒辦法用一些好的治療手段,現在不用擔心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p>
70多歲的老湯去年確診癌癥,手術后因并發癥住進ICU,高昂的醫療費用讓這個普通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今年4月,無力繼續支撐的老湯一家人,到木橋頭村助聯體服務點找工作人員咨詢救助政策。工作人員核實情況后,協助他們遞交了低保申請,經過系統審核、公示等流程,為老湯一家辦理了低保,每月可領取2334元低保金。
今年6月,浙江省大救助系統監測到老湯的醫療支出增加,發出預警提醒,東洲街道民政工作人員通過醫保系統查詢,發現老湯近半年醫療費用支出14.6萬余元,上報區民政局審批后,老湯一家的低保救助標準動態調整至每月7554元。在老湯的醫療費用支出中,有10萬余元是納入低保后發生的,符合富陽區“社會助醫防貧共富”工程的幫扶條件,于是“富醫善”專項基金向其提供了7.3萬余元救助。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困難家庭的“心頭事”,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攻堅點”。據不完全統計,富陽區近3年新增的困難人員中因病致困的超50%,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支出成為因病致困的主要風險。如何讓困難群眾在共富路上一個不落?2023年下半年,“社會助醫防貧共富”工程探索運行,并被列為富陽區2024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由區民政局(區慈善總會)牽頭實施,以社會捐贈資金為主,設立了“富醫慈”專項基金,在特困、低保、低邊三類群體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中等收入以下人群醫療救助兜底機制,進一步擴大救助范圍。
據富陽區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24年度社會助醫的兜底起付線實行特困人員零元、低保家庭和低邊家庭以年保障標準為準、因病致困對象以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準的動態起付標準。此后,若該家庭繼續產生醫療費用,“社會助醫防貧共富”工程仍繼續兜底其醫療費用。同時,在區民政局的協調下,原來按年度結算的醫療救助,現在統一為每半年結算一次,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的經濟壓力。
截至目前,富陽區共有3780人次獲得幫助,已發放助醫資金750.71萬元,困難人員醫療費用綜合保障率從82.5%上升至88.01%。接下來,富陽區民政局將出臺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動態預警和救助制度等相關配套政策,探索構建防范化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長效機制,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聞深一度
除了助醫工程之外,富陽區民政局還通過實施助浴工程、善居工程等提升困難群眾的生活品質。以善居工程為例,區民政局制定了全省首個“善居工程”地方性團體標準——《社會救助家庭居室改善服務規范》,涵蓋困難家庭居室改善服務中10個方面的操作細則34條。在改善困難家庭居住“硬環境”的基礎上,富陽區民政局針對不同類型的困難群眾,延伸提供照料護理、精神慰藉、能力提升、家庭支持等9大類31項救助“軟服務”,形成漸進式的幫扶救助體系。富陽區民政局通過區級助聯體平臺,整合群團組織、鄉賢、社會組織等力量,成立“善居工程”專項慈善信托,完善長效資金保障機制,計劃通過3年時間,為不少于450戶家庭提供居室改善服務,目前已經完成320戶。
“產業+公益” 共筑富裕夢
總書記重要論述
●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同時要強調先富帶后富、幫后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一線故事
6月底,張鳳美家慈善大棚里的番茄剛收完,她就把地里收拾整齊,等待下一季種植黃瓜?!拔曳N的番茄個頭大、顏色好、味道美,這次收了4000斤左右,符合條件的大果都是基地包銷,剩下的我拿到市場上賣,因為質量好,很受歡迎。這幾個月就有1萬多元收入?!睆堷P美滿意地說。
張鳳美是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謝家村的低保對象,因為要照顧年老患病的父母,她無法外出務工,丈夫成為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今年1月,謝徑安慈善大棚招人,她馬上報了名,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據蕭山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2022年6月,蕭山區和杭州龍頭企業傳化集團正式簽署浦陽傳化共富鄉村示范點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推動總面積7.5平方公里的謝家村、徑游村、安山村一體化發展,“謝徑安·傳化農創村”由此誕生。
今年1月,蕭山區慈善總會攜手浦陽慈善分會、傳化慈善基金會、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合力開展慈善大棚項目,“首批10個大棚,為謝徑安的困難家庭提供生產設施、種苗繁育、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機服務、渠道銷售的‘六統一’支持,探索從輸血型救助轉向造血型幫扶,助力他們通過勞動致富?!眰骰壬苹饡泵貢L來濤介紹,今年第一季度,慈善大棚番茄種植以畝產1萬斤、每畝增收1.9萬元的成績,交出新型慈善扶困模式的答卷。
為提高產量,慈善大棚為農戶提供詳細規范的種植操作指南。不怎么會種地的張鳳美跟著傳化農業生產技術專家何東平認真學習,“從怎么耕地、起壟、育苗、剪枝、打藥開始學,和以前老人種地不太一樣。”張鳳美很佩服這位90后的老師,“疏果的時候,何老師要求一串藤蔓上留三到四個果,其他的要打掉,不然果子長不大。我舍不得,多留了一些,結果產量真受影響,小果賣不出好的價格。下次一定要聽老師的話?!?/p>
何東平也被10戶農戶的責任心打動,“有的苗蓋膜的時候蓋壞了,他們就很著急,其實番茄再生能力很強,我覺得沒問題,但他們總覺得原生苗才是最好的,寧可多花點時間,重新種一棵健康的苗下去。下雨天沒必要來,他們也經常來看一看,我們開玩笑說‘他們比上班還努力!’”
記者了解到,慈善大棚還設置了榮譽榜和流動紅旗,評選種植能手和分享達人,同時推出鼓勵農戶參與定價、公示收購價格、統一收購以及設立公益兜底金等機制,激發農戶致富增收的積極性。
慈善大棚不僅幫助困難家庭增加了收入,還幫他們樹立了生活的自信心,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徑游村黨委書記謝銀火說:“謝徑安項目對我們鄉村有一種引領、帶動效應,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通過培訓、合作、資助等方式開展公益創投,幫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p>
據介紹,后期慈善大棚還將擴大面積,幫助更多困難家庭增收致富。來濤介紹,目前謝徑安項目已帶動村民就業289人,公益服務8500人次。計劃到2027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60萬元增長到6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從3.5萬元增長到7萬元,共建共享和美生活的向往地。
蕭山區民政局通過建好一批幸福增收基地、用好一批慈善項目,讓困難群眾通過自身勞動實現增收、走向共富。比如,戴村鎮大石蓋村的“映山紅”幸福增收基地,作為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實踐觀察點,在“映山紅”鄉村共富黨建聯盟引領下,以杭州映山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依托,建立優質農產品“種、產、銷”一體化運營機制。截至2023年年底,已累計銷售各類特色農產品5.8萬余斤,人均月增收2100余元?;剡€圍繞本地閑置勞動力、低收入人群等,推出共富課堂、共富直播間等服務項目,累計帶動100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養殖,增收360萬余元。
新聞深一度
民政部門在共同富裕中承擔著兜底保障的重要職責。為推進“救助+服務”有效銜接,蕭山區民政局將持續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志愿者、愛心企業等深入參與社會救助,通過供需適配,實現精準幫扶。同時,深化鎮、村兩級助聯體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運行,承接好全市慈善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推進未來鄉村、未來社區慈善模式轉型升級,培育并做優10個幸福增收基地,打造一批可持續、有影響力的救助慈善融合項目,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荷”你在一起,就會了不起
總書記重要論述
●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
一線故事
“歡迎來到4號豬圈!我是‘豬豬’,您想喝點什么?”走進上城區采荷街道彎灣托管中心一樓的“彎灣愛生活·茶飲鋪”,當班的可愛女孩會主動和客人打招呼,如果不知道哪款飲品好喝,她會推薦“真豬奶茶”。做咖啡、熬珍珠、鏟冰塊、清理工作臺,在輔導員張老師的陪伴指導下,“豬豬”店長做什么都很麻利。每當做好飲品遞給客人時,她會帶上可愛的象聲詞說:“您的‘真豬奶茶’做好了,哼哼?!?/p>
張老師介紹,“豬豬”是一名心智障礙青年,在她的世界里,自己是一只小豬,發出“哼哼”聲是她和客人溝通的方式。閑暇時,“豬豬”喜歡畫畫,她在留言簿、紙杯、菜單、黑板上,畫上形態各異的卡通小豬。心情好的時候,她還會用可可粉在咖啡表面畫一個豬頭?,F在,“豬豬”和其他兩名心智障礙青年一起運營茶飲鋪。
茶飲鋪有一項“TA的茶”公益活動,顧客可以點一杯飲品,把相應的卡片掛到愛心墻上,有需要的人取下卡片就可免費換取飲品?!斑@個暑假,有人把茶飲鋪的照片發到網上,引來很多熱心人士在外賣平臺點單,備注送給需要的人,暖心的留言也鼓舞著大家繼續努力。”彎灣托管中心工作人員倪硯秋說,從去年3月開業至今,茶飲鋪已送出1萬余杯飲品,現在還有2000多杯寄存飲品,將陸續送出。
2019年成立的彎灣托管中心是一家5A級社會組織,專門接收從特教學校畢業的心智障礙青年,學費、托管費、餐費等全免。中心創始人徐琴認為,孩子們從特殊學校畢業后需要一份工作融入社會,所以中心堅持“生活即教育、活動即康復、就業即自信”的理念,設置了生活課程、活動課程、社會適應課程、康復訓練課程。
“托管中心里實景搭建了廚房,老師在這里教孩子們燒水、清洗水槽、擦桌子、淘米煮飯等生活技能,每項都畫出流程圖,方便孩子們學習。我們編寫的生活課程教材《彎灣愛生活》很受歡迎?!蹦叱幥镎f,“在彎灣有句口號——‘幫助他們,減少幫助’,意思是孩子們每學會一項技能就少一件需要被幫助才能完成的事情。”
記者了解到,從2019年至今,已經有50名心智障礙青年在彎灣一起學習成長。2023年,彎灣啦啦操《天天向上》入選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暖場節目,為觀眾們獻上了精彩的表演。
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中心鏈接不同的慈善資源,助力心智障礙青年實現就業夢想。從2014年開始,中心陸續開設了書店、小超市、洗車行等就業實訓點,經過培訓,讓適合工作的青年到不同崗位上班。
晏晏每天早上8點半準時到小超市上班,理貨、打包、收銀,樣樣精通;愛笑的心怡在洗車行上班,主要負責迎客、噴水和洗車情況的檢查?!拔覀冞€有一個孩子在地鐵公司當安檢員,有一個孩子在公司當文員,干得都很棒!”倪硯秋介紹,“孩子們每天來彎灣都會說‘我去上班了’,每個月發工資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痹趶潪常蠹腋魉酒渎?、相互幫助,努力把生活過得更有色彩。
記者了解到,除了彎灣托管中心,采荷街道還有彎灣茶飲鋪、彎灣洗車行等組成的一體化助殘助困幸福增收基地,有24小時不打烊的愛心展售區——“荷灣的禮物”,有開展志愿服務的陽光驛站,有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打造的“樂荷時光”幸福共享體等。這些圍繞困難群眾打造的社會救助項目,共同組成了這條350米長的荷灣共富街區。采荷街道助聯體服務站也位列其中,以“政府救助+慈善幫扶”模式,推動困難救助、就業幫扶、慈善關愛等服務功能融合,構建形成開放的救助生態、高效的幫扶機制、可及的優享場景。
新聞深一度
上城區助聯體聯動22個民生部門,統籌政府、社會、市場等各類社會救助幫扶資源,拓展58項精準聯動援助政策、92項服務清單,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幫扶服務。作為杭州市首批星級助聯體,上城區助聯體率先探索街道、社區“夾心層”困難家庭幫扶機制,開展扶智、送醫、送餐等個性化服務150項,惠及群眾3萬余人次。2022年,上城區助聯體被成功打造成浙江省首個“弱有眾扶”助聯體示范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