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張 燕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法治的軌道上依法堅持守正創新,出臺全國首部貫徹實施慈善法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慈善條例》和地方性標準《江蘇省公開募捐管理規范》,并在慈善組織登記認定、慈善活動支出、慈善捐贈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出臺政策文件,初步構建了具有江蘇特色的慈善事業制度體系。目前,全省登記或認定的慈善組織834家,其中基金會581家、社會團體237家、社會服務機構16家。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199家、紅十字會107家,累計備案的公開募捐項目共3341個。
今年,新修改的慈善法頒布實施,江蘇提出實施“幸福民政365工程”,啟動“蘇慈大愛”三年行動計劃。江蘇將以此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好慈善法,塑造江蘇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為江蘇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獻智聚力。
落實新規與促進發展同向發力
新修改的慈善法強化了慈善監管機制方面的規定,共涉及6個章節的16個條款,許多規定具有剛性、可操作的特點。作為統籌協調全省慈善事業發展的民政部門,應該深刻認識到,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是慈善法的根本宗旨,依法促善在新時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貫徹落實慈善法與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因此,江蘇在貫徹落實慈善法中,要始終堅持把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去思考、去推進。
要落實黨對慈善事業全面領導謀發展。將黨管慈善落實到慈善組織認定、年檢年報和開展慈善活動之中。推動廣大慈善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慈善事業促進工作全過程。
要把握新時代慈善人民性謀發展。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慈善的顯著特點,要把能彰顯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的慈善發展放在優先位置。要充分發揮慈善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防止因病致貧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方面的重要民生功能。
要不斷夯實以法促善基礎。貫徹落實好慈善法,要增強法治思維,把法治慈善作為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的基礎依法推進。
落實新規與創新發展齊頭并進
慈善法中新修改的部分,既為今后慈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目標,又為怎樣創新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江蘇將繼續在慈善事業創新發展中積極探索。
加強政策創制。結合新修改的慈善法的貫徹落實,推進《江蘇省慈善條例》的修訂出臺,細化落實民政部關于慈善事業管理各項規定。
推動慈善信托創新發展。通過完善《江蘇慈善信托管理暫行實施辦法》,鼓勵引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設立慈善信托,引導各類型慈善組織提供參與慈善信托的服務;拓寬慈善信托覆蓋范圍,鼓勵設立社區慈善信托,引導慈善信托參與鄉村振興、科教興國等國家戰略。
推進社區慈善創新發展。鼓勵支持各地通過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設立社區公益基金;加大與慈善會系統合作力度,在縣級以上慈善總會設立專項基金;條件成熟的地區按照在鄉鎮(街道)層面設立基金會、各村(社區)設立專項基金等形式,鼓勵各地推進社區慈善基金發展。
推進應急慈善發展。“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未來,江蘇將圍繞建立完善應急慈善機制,建立健全應急慈善方案,定期組織應急慈善演練,建立本省應急慈善動員目錄清單,組織城市、農村社區開展應急慈善物資發放試點。
落實新規與轉型發展同頻共振
新質生產力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洞悉新質生產力發展結構下的慈善事業發展新動向,適時推進慈善事業轉型發展,是落實慈善法的重要任務。
更好地發揮慈善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重點推進科技創新類和哲學文化類等慈善組織的孵化、培育、發展、壯大,鼓勵各駐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立相關基金及慈善組織,以資助相關事業的發展。
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的運用。要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精確洞察社會需求,精準調配慈善捐贈物資與志愿者資源,實現慈善資源的優化配置;要有效運用互聯網募捐,提升慈善募捐便捷度;要結合區塊鏈技術優勢,探索構建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慈善資金使用記錄體系,確保慈善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運用新質生產力“創新、優質、先進”等現代理念,推進慈善事業發展。要加強慈善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慈善由傳統向現代專業化方向發展;要不斷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創新慈善事業發展理念、路徑和方式、方法,使慈善變得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實踐。
落實新規與文化發展共融共進
新修改的慈善法在第九十七條規定要弘揚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識;第一百零二條鼓勵開展慈善國際交流與合作。要以“國之大者”的責任擔當,將落實新規與推進慈善文化發展共融共進。
要大力弘揚凡人善舉。江蘇從2011年開始,將慈善表彰納入省政府獎項,今后,要利用好“江蘇慈善獎”的激勵機制,對長期慈善、草根慈善、志愿服務等凡人善舉進行表彰,使群眾身邊有可學可效的榜樣。
要挖掘優秀傳統慈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為推動慈善文化繁榮指明了方向。江蘇慈善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的發祥地,南通張謇、無錫榮氏家族開展的公益慈善事業影響深遠。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挖掘力度,并系統整理。
要擴大中國慈善對外影響。要充分發揮中華慈善博物館落戶南通、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落戶揚州,以及南京城區博物館、無錫慈善博物館等慈善空間載體作用,對外講好慈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