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司長 黃勝偉
人口老齡化貫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全過程,必須及時、科學、綜合應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求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養老服務工作的行動方向。
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中領悟和明確新時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方向
《決定》強調,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推進新時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解決我國超大規模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難題,就要貫徹這些原則要求,進一步立足國情,找準發展方向,完善頂層設計,切實處理好六方面關系。
一要界定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之間的關系,既要避免過度事業化引發的“福利陷阱”,又要避免過度產業化帶來的“養不起老”問題,形成事業帶動產業、產業促進事業的良好格局。
二要厘清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個人的責任關系,強化政府在養老服務“兜底線、保基本”中的重要職責,更好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中的資源配置作用,發揮社會力量在養老服務中的協同支持作用,明確家庭和個人在養老中的第一責任,形成清晰穩定的養老預期。
三要處理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之間的關系,完善“三位一體”功能銜接、協調連續的養老服務網絡,建立健全居家社區機構養老貫通協調機制,為老年人提供全老齡生命周期的養老服務方案。
四要明確醫養康養之間的關系,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與健康服務、醫療服務銜接協作機制,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護理、康復服務、健康管理、醫療衛生、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多樣化、整合性服務需求。
五要協調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關系,研究把握農村養老服務特點規律,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發揮農村集體經濟、土地保障、傳統互助文化等方面優勢,堅持農村優先、以城帶鄉、融合發展,探索完善各具特色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
六要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之間的關系,既要包容開放、鼓勵發展、擴面提質,又要堅守底線、加強監管、保證安全,促進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以釘釘子精神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養老服務改革發展任務
《決定》提出的涉老改革發展任務,聚焦破解當前養老服務發展中的瓶頸障礙和短板弱項,聚焦回應人民群眾在養老服務中的急難愁盼,切中要害,抓住關鍵。高質量完成這些改革發展任務,對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意義,需要進一步細化實化貫徹落實措施,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確保全會部署的各項養老服務改革任務加快落地見效,惠及廣大老年人。
一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確保到2035年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是穩定人民群眾未來養老預期的重要舉措。要圍繞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以高齡、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明確基本養老服務的內涵外延、服務標準、資格條件、供給方式等內容,有效滿足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剛需。強化基本養老服務要素支持,統籌土地、設施、人員、資金、財政、稅費等基本要素,進行系統設計與科學精算,出臺精準支持政策,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共同發力,確保基本養老服務要素成本降低至老年人可承擔、市場主體運營可持續的水平,破解當前養老服務面臨的成本地板與價格天花板不匹配的困境。完善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制度,施行全國統一的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建立老年人能力狀況動態數據庫,與低收入家庭核查數據對接,綜合考量老年人經濟狀況與生活自理能力狀況,作為老年人領取服務補貼、享受基本養老服務的依據。制定實施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采取家庭補貼、稅收減免、照料假期、喘息服務、居家養老支持服務、適老化改造等措施,減輕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負擔,優化家庭養老環境,強化家庭養老功能。
二要完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場景。順應大多數老年人在家、在熟悉社區養老的傳統習慣和強烈意愿,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動新建居住區按標準配建、老舊小區按標準補齊養老服務設施,鼓勵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運營,為老年人提供更多送上門和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強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作用,一方面盤活存量,加大現有養老機構護理床位改造升級力度,提高其對失能老年人的照護能力;另一方面優化增量,重點扶持發展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主的養老機構,滿足不斷增多的失能照護剛需。深化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改革,堅持兜底性、普惠性發展方向,采取公建民營、公建國營、公私合營等方式,委托專業服務組織運營管理,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為老年人提供更充足、更優質的養老服務。
三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無論是基本養老服務還是非基本養老服務,凡是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能夠提供的,原則上都鼓勵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營。支持發展以養老服務為主責主業的企業集團,鼓勵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境外資本平等參與養老服務。鼓勵發展非營利性質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支持開展公益普惠養老服務。發揮城鄉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基層自治組織的主導作用、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廣泛動員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為轄區內需要幫扶的老年人構建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助性養老服務。
四要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事關鄉村的振興與發展,事關鄉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要堅持城鄉統籌,按照城鄉基本養老服務均衡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城鄉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市優質養老資源向農村延伸,針對農村養老服務基礎弱、底子差的問題,在政策支持上重點傾斜,在資源配置上優先保障,加快補齊補強農村養老服務的短板弱項。
五要完善養老服務支付保障制度。健全特困老年人照護服務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老年人福利津補貼制度,加強制度整合,提高補貼精準度和有效性,兜住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底線。加快建立覆蓋全體老年人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揮長護險在養老服務支付中的基礎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