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慈善助老 情暖夕陽

時間:2024-09-0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四川省馬爾康市敬老院的老人們在新院區影音室內看電影。顧曈曈   攝

在江蘇省常熟市常福街道怡馨社區家庭健康服務中心,志愿者為居民開展康復理療。 張   婷   攝

老年人在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汽車路街道南岳宮社區老年助餐點用餐。吳   鑫   攝

本報記者   張   婷

今年9月5日是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背景下,黨和國家完善相關政策支持,為慈善力量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機遇。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各類公益性社會組織或慈善組織加大對老齡事業投入”;2022年,國務院《“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圍繞關愛老年人開展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活動”。

近年來,我國各類公益慈善組織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發揮各自專長優勢,成為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建設施優服務

讓在院老人更幸福

8月18日,天剛蒙蒙亮,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敬老院里就熱鬧起來。院長格西王姆帶領全院的65位老人和11位工作人員,將大包小包行李裝上車,準備搬遷至位于松崗鎮的新院區。

隨著老人一起搬遷的,還有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捐贈的一套全新影音設備。泰康溢彩的志愿者們從成都趕來,為老人們送上暖居服務,協助工作人員開荒打掃,幫老人安置新家,并安裝調試影音室的投影、幕布、音響等設備。

“我喜歡帶著老人們做活動,讓他們通過互聯網感受外面的世界。新設備屏幕清晰護眼、聲音立體環繞,真是太感謝了。”格西王姆看著全新的影音室,心里已經計劃了幾項娛樂活動,“放電影、學唱歌、做手工,老人們肯定特別喜歡。”

2017年起,泰康啟動“溢彩千家”養老機構資助項目,用公益的力量為養老機構賦能,計劃在全國資助1000家養老院,通過捐贈適老設備、培訓養老從業人員、支持機構信息化建設,讓更多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流光溢彩。

“長壽時代背景下,我們期待通過泰康溢彩的探索實踐,尋找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人共同參與到養老事業當中,把溫暖傳遞給更多老年人。”據泰康溢彩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溢彩千家”已資助養老服務機構384家,捐贈設備2.54萬件,培訓養老服務人才8.7萬人次,幫助8.2萬名老人提高了生活質量。

機構養老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補充,是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關鍵一環。為讓機構住養老人晚年生活更幸福,公益慈善力量聚焦機構投入、軟件提升,為養老機構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2012年,廣東省德耆慈善基金會募集社會善款籌建善耆家園(養老社區)公益慈善養老項目,項目建設用地由佛山市順德區政府劃撥,2017年正式運營。善耆家園實行較低的收費標準,并且盈利只用于自身循環發展或投入到更廣大的老齡事業中。慈善力量的介入,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優質、實惠的養老服務。

遼寧省遼陽市慈善總會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部分養老服務機構存在房屋年久失修、內部設施老化等問題,在遼寧慶陽特種化工有限公司捐贈10萬元的基礎上,市慈善總會募集資金4.75萬元,為9家敬老院(養老院)維護基礎設施,改善老年人生活條件。

為讓社區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專業的服務,2019年,貴州省慈善總會探索實施“老吾老驛站”公益項目。在政府支持引導下,愛心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省慈善總會引入公益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和社區志愿者,在社區建立助老服務站,滿足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心理疏導、社會交往、社會參與等需求。目前全省已建成“老吾老驛站”站點24個,累計為社區老人提供服務時長約3.43萬小時,開展活動3500余次,累計服務12.68萬人次。

解難題辦實事

讓困難老人更安心

“我母親走丟了,今年74歲,有失智癥,請你們幫幫忙。”一天上午,湖南省益陽市藍天應急救援服務中心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中心迅速響應,指派距離最近的隊員展開搜索。

得知老人佩戴了防走失定位器,隊員僅用15分鐘就鎖定了老人位置,找到了被困在水洼中的老人。當天下著雨,氣溫驟降,老人凍得瑟瑟發抖,隊員們為老人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后,將她送回了溫暖的家。

救援行動的迅速高效,得益于益陽市慈善總會開展的“益行益善 黃手環”項目。該項目關注和幫助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和精神障礙老年人,防止他們走失,幫他們安全回家。項目開展以來,市慈善總會共開展活動30余場,發放黃手環和定位器460余個,惠及老年人4000余人次。

2020年,益陽市慈善總會發起“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公益項目,通過系列公益行動,溫暖了老年人的心。僅2023年,市慈善總會就發放資金350余萬元,慰問、救助4400余名老年人;投入資金40余萬元,為7家敬老院及老年活動中心提供適老化改造服務;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免費提供水電、燈具、衛浴等安裝維修服務50余次。

同時,市慈善總會聚焦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以社區運行、餐飲企業提供餐品、銀行提供管理系統、慈善總會公開募捐、志愿者提供助餐送餐的運行模式,把熱乎飯送到了老年人的家門口。2023年,市本級老年助餐點覆蓋20個社區,慈善總會撥付運營補貼60萬元,月均服務老年人1.2萬人次。

特殊困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諸多困難,如何讓他們安度晚年,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近年來,眾多公益力量聚焦特殊困難老年人所思所盼,通過多元服務項目,為他們的晚年生活保駕護航。

天津市心羽公益基金會創立的幸福大院給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幸福大院每周至少舉辦3次培訓活動,有茶藝課、朗誦課、舞蹈課以及旅游、生日會、家庭日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人們從封閉的環境中走了出來;大院里的臨時照料所里,有需求的老年人可以住進來,有人陪著看病、幫忙做飯,這里逐漸成了老人們的依靠,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

為滿足行動不便老年人出行需求,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開展“孝親敬老”慈善公益項目——讓“懸空老人”幸福落地·爬樓機服務,依托專業社會力量,向居住在二樓及以上無電梯老式公房內符合爬樓機服務條件的老年人等提供幫助,讓老年人實現了“上下樓自由”。

洗澡是許多人每天都做的日常小事,但對于高齡、失能老年人來說,卻是個難事、煩心事。2022年,在山東省青島市民政局指導下,青島市慈善總會投入60萬元資金,啟動“關愛老人,‘澡’回幸福”流動助浴車項目,為青島10個區(市)的失能、孤寡、高齡等老年人提供流動助浴服務,讓老人們洗出了尊嚴與體面、快樂和幸福。

早干預早治療

讓社區老人更健康

“上了年紀,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錢麗芳今年62歲,是江蘇省常熟市流水琴川義工協會的一名志愿者。去年6月,錢麗芳在參加老年人慢病篩查公益活動之余,也為自己做了一次篩查。

“中心動脈血管硬度14、上臂動脈血管硬度47”,看到這個數據,隨隊老師建議錢麗芳立即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您的上臂動脈數值超過了最高限值的57%。”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錢麗芳在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做了頸動脈彩超,檢查報告顯示,兩側頸動脈分叉部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右側頸動脈內中膜增厚。

“平時我都是沖到一線照顧失能老人,所以我知道他們晚年的艱辛,沒想到的是我自己也在腦梗邊緣徘徊。”錢麗芳激動地說,“幸虧參加了這次公益活動,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錢麗芳口中的公益活動,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于2021年發起的“老年康復工程”公益項目。項目以老年人健康需求為導向,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及健康篩查設備,為老年人開展動脈硬化、眼底、聽力、認知障礙等方面的篩查活動,同時組織教育培訓、健康科普等公益活動,讓老年人健康問題早篩查、早知曉、早干預、早康復。

經過3年多的持續推進,“老年康復工程”公益活動已在全國100余個城市、500余處養老服務設施舉辦了上千場活動,累計受益老年人超10萬人,滿足了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健康是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基礎。近年來,公益慈善力量聚焦老年人身體、心理健康,創新探索“公益+健康”服務模式,為老年人筑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2021年,上海太保藍公益基金會啟動為期三年的“守護記憶·萬千百十”公益項目,為老年人開展認知障礙早期篩查,累計完成認知癥初篩18.53萬例、認知癥二篩1500余例;依托上海(閔行)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基地,打造覆蓋養老機構及認知癥照護人員、愛心使者、種子講師、患者家屬四位一體的“藍芯計劃”,累計培訓2300余名認知障礙照護人員;依托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在上海多個社區為老服務中心落地腦健康服務站,實現了公益場景化、體驗具象化。

老年人的“小毛病”影響著晚年的“大幸福”。今年6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共同舉辦“千家萬戶,銀齡健齒”老年口腔健康促進行動,聯合社會組織、醫療機構走進社區,為老年人口腔健康助力。

提質量擴數量

讓護理服務更專業

49歲的馬軍香是上海天山社區頤養長者照護之家的一名護理員,今年1月,馬軍香參加上海市養老護理員(四級)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認定考試,并獲取了相應證書。此次培訓課程費用共2380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相關政策可報銷1600元,剩余需自付的費用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長寧區代表處負責補貼報銷,相當于費用全免。

“要想把老年人服務好,就要提高自己的水平。”馬軍香說,“感謝相關部門對我們一線護理員的關心和幫助,我會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溫暖、細心、專業的服務。”

為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服務水平,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長寧區代表處出資30萬元,聯合長寧區民政局開展“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定向補貼”項目,今年1月1日后取得養老護理員技能等級證書且在長寧區注冊的養老服務機構內工作的養老護理員,皆可申請定向補貼。項目第一期共補貼153名養老護理員,涉及養老服務機構37家。

“通過基金會的扶持和培訓項目的開展,能切實增強護理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長寧代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補貼養老護理員培訓費用有效激發了養老護理員的學習熱情和職業榮譽感,吸引更多人投身養老服務領域,促進養老服務機構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建設一支技能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是億萬老年人幸福晚年不可或缺的基礎保障。然而,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尤其是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仍存在數量短缺、專業能力不強、職業認同感低等問題。近年來,慈善力量聚焦養老人才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創新實施公益項目,助力養老服務職業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2018年起,江蘇省常熟市慈善總會實施助力養老護理隊伍能力建設項目,通過選樹養老護理能手、養老護理標兵,進一步傳播他們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項目開展6年來,共選樹61名養老護理標兵和513名養老護理能手,他們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廣大養老護理員不斷提高護理技能和水平,推動常熟養老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天津市紅十字會、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向甘肅捐贈資金30萬元,啟動“津甘護工”勞務品牌項目,天津、甘肅兩地聯合開展護工培養與評價認證,并加強從業人員就業保障,著力解決醫療、養老護理員短缺問題。項目首批招募學員75名,協調多家養老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300余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越來越多的公益慈善力量加入老齡事業發展的大潮中,與政府、市場、社會、家庭等各方力量攜手合作,共同為老年人打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