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一朵小紅花,跨越四季,走過十年。
“小紅花”已成為“99公益日”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與往年一樣,“99公益日”這一全民參與的公益節日如期而至;與往年不同,今年的“99公益日”正式升級為“久久公益節”,匯聚每一份真摯善意,如涓涓細流,助力公益慈善事業長久向前。
這朵善意凝成的小紅花,在人們心中久久綻放。
“99”十年 初心不變
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今年“久久公益節”期間,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將繼續投入4億元資金,用于公眾捐贈配捐和公益行業實踐激勵。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首次設立面向長期捐贈人的“專屬配捐”,鼓勵公益機構更加重視日常持續運營。
在微信視頻號里為公益視頻點點贊,就有機會獲得隨機配捐;使用微信支付后隨手搖一搖,便能獲得愛心企業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提供的公益金;在《和平精英》游戲里逛一逛,就能看到荒漠種樹的公益號召……騰訊公益攜手六大公益分會場,運用豐富的業務場景,影響更廣泛的用戶,讓公益深度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讓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參與到公益中來。
在這一過程中,120余種騰訊產品參與其中、眾多愛心企業持續加入,“久久公益節”不斷降低公益門檻,走向更加多元和開放。同時,騰訊公益平臺上,超過2200個公益機構帶著5500余個公益項目與億萬網友見面,共度今年的公益節日。
“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展示、捐贈支付、捐贈財產使用情況查詢等服務”“國家鼓勵在慈善領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新修改的慈善法對信息公開、數字技術應用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助推互聯網公益平臺邁上進階之路。
此次“久久公益節”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要求,重點推廣“公益項目數字化執行工具”,助力公益行業提升公信力。“捐的錢去哪兒了”的疑問,正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有了越來越清晰的答案。
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騰訊公益平臺部負責人趙國臣表示,慈善法將每年9月5日確定為“中華慈善日”,升級后的“久久公益節”將秉承不變的初心,在當下與未來持續投入,助力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從‘99’到‘久久’,最大的內涵就在‘久久’兩個字。我們希望久久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從追求更多人參與,轉變為追求更長情的人參與、更長期關注某一個項目。同時,我們也更倡導關注受益人,從更可持續的角度去關心他們。”趙國臣說。
紅花為諾 善意正濃
9月1日零點剛過,葉麗芬像往常一樣,打開騰訊公益小程序進行公益答題,攢下當天的第一朵小紅花。令她驚喜的是,主頁公益勛章墻上,多了一枚極有分量的新勛章——“十年相伴 久久公益節珍藏”。“這還是一枚實物勛章,我的愛心被記錄下了!我的愿望成真了!”葉麗芬激動地說。
這是專屬于連續10年參與“99公益日”用戶的一份感謝。除了紀念勛章,騰訊公益小程序還上線了“我的公益之旅”作為主會場活動。打開小程序,搖一搖手機,就能隨機搖出在騰訊公益平臺上曾經做過的好事,還有對應項目的受益人故事。好事記錄最終會形成每個人的“十年公益之旅”。
累計月捐200次、發起一起捐122次、參與5211人次、共籌款42522.19元、累計小紅花14245朵……作為壹基金長期月捐人,同時也是騰訊公益平臺的忠實用戶,葉麗芬曬出的捐贈清單里沒有“巨款”,這些都是她長期熱心公益事業積攢下的“財富”。
“騰訊公益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對每一份微小愛心的呵護。”葉麗芬感慨道,“平臺讓我知道,我捐出的這筆錢,是真真切切值得的。他們有規劃,對每1元錢都負責任。而且,哪怕我的能力只夠捐1元錢,我也可以通過努力,去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多少人是因我而來,我又幫了多少人,一目了然。我小小的愛心,被放得無限大!”
“我們在公益領域作出諸多貢獻,提供了豐富的場景。這意味著,即使是只做出公益行為和倡導,都能影響到身邊的人,傳遞出善意。”趙國臣表示,騰訊公益的核心理念正是:我們微小但真摯的善意,也能如花朵般綻放。善意不一定非要通過金錢來表達,這就是涓涓細流匯聚的力量。
在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看來,作為中國民間公益節日的“久久公益節”,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和良性互動,而這正是這個節日的意義所在。“我們需要這樣的一個時間,需要有特定的儀式感和符號,來紀念、宣揚公益慈善的意義。人們參與到‘久久公益節’中,早已不光是為了配捐、籌款,互聯網平臺、公益機構、捐贈人、受益人已經習慣了在每年的9月,有一個屬于他們的時間,大家秉承公益慈善的理念聚在一起。”
心系未來 長長久久
每年臨近9月,都是壹基金合作發展總監張鑾明最忙碌的時候,諸多籌備只為在公益領域的節日中,為更多人爭取更多善意和機會。
“2013年,公益行業開始沐浴互聯網的春風,那時行業伙伴聚會的話題往往圍繞‘項目是否上線籌款’展開。”張鑾明表示,作為最早一批入駐騰訊公益平臺的機構,壹基金與騰訊公益已成為共同成長的“老伙伴”。
“每年‘99公益日’,壹基金公眾參與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項目是‘海洋天堂計劃’。這個項目聚焦幫助孤獨癥、罕見病等群體,雛形是孤獨癥兒童家長為了康復、交流組成的互助組織。”據張鑾明介紹,項目在“99公益日”期間上線后,引起了廣大公眾的關注。“收獲的遠不只是捐款,更是一種公益風向的倡導,幫助他們獲得更廣泛意義上的支持。”
“騰訊利用自身平臺和流量優勢,幫助‘久久公益節’成為一個數億人次參與的公益活動,使得公益慈善不再是自娛自樂的小圈子事件,而是具備更大社會價值的創新舉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國勝表示,作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公益事業不應只是一場為期數日的節日活動,而應是細水長流的生活方式。
“具體到今年,騰訊公益對于打造‘透明公益’下了很大功夫。”鄧國勝說,比如通過各種技術手段,降低公益組織信息披露的成本,提升公益行業的透明度;對機構的數字化能力,特別是籌款信息的透明和項目執行的數字化透明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期待騰訊為公益組織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傾斜,激勵公益組織設計出更好的公益產品和項目,為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創新方案,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