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今年9月5日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決定》施行,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上又向前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這一天,也是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各地緊緊圍繞“崇德向善 依法興善”主題,舉辦豐富多彩的慈善活動,向善向上的氛圍越發濃郁。
弘揚慈善文化,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中華民族歷來尊崇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倡導扶危濟困、守望相助,慈善文化源遠流長。挖掘、弘揚、壯大慈善文化這一慈善事業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需要問道于史,從歷史長河中汲取慈善事業發展的文化力量。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今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慈善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不斷創新慈善發展理念,賦予慈善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引導大眾重新認識慈善事業的對象、方式、價值和目標等,把慈心善行落實到點滴生活中,使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價值追求,同時打破諸如“道德瑕疵者不予施助”等傳統觀念藩籬,為現代慈善事業提供適宜的文化土壤和豐厚的精神滋養。
舉辦多彩慈善活動,打造雙向奔赴的“善意磁場”?!爸腥A慈善日”期間,各地慈善活動形式多樣,善意“井噴”,善果累累?!爸腥A慈善獎”和地方慈善獎中的慈善楷模、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捐贈企業、捐贈個人分外耀眼,更多的凡人善舉激勵著善的力量;公益市集、義賣、慈善晚會等活動同步開展,“慈善大節”熱熱鬧鬧;各慈善組織借機推介助孤、助醫、助殘、助學等方面的一系列慈善項目,彰顯慈善作為、吸納慈善力量。“善意磁場”釋放出巨大向心力,社會各界關注慈善、助力慈善、參與慈善的熱情迅速激發,不斷厚植慈善事業發展沃土。
加大普法力度,推動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行穩致遠。法者,治之端也。新修改的慈善法既契合慈善事業發展需要,也體現法律與時俱進的特質。今年“中華慈善日”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對新修改慈善法的宣傳、普及、推廣力度。有的地方在城市地標、樓宇廣告、景區等投放慈善法公益廣告,拓展普法廣度;有的拍攝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短劇、短視頻,加大普法力度;有的在報紙雜志等開辟專欄、專版,并舉辦培訓班,挖掘普法深度;有的開展知識競賽、舉辦主題征文,以身邊事助力群眾理解慈善法,提升普法溫度。在一系列慈善法普法活動中,慈善法治化、制度化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堅持守正創新,匯聚慈善事業發展正能量。當前,現代慈善事業面臨新的發展形勢,需要持續推動慈善事業項目運作、動員機制、服務形式、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創新。近年來,慈善行業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拓寬發展路徑,科技向善成效明顯。同時,各地慈善工作形式日益豐富、活動精彩紛呈,如慈善集體婚禮將甜蜜愛情和優良家教家風融為一體,征集“慈善箴言”,舉辦社區慈善活動,展現慈善信托成效,打造慈善空間……一個個“善創新”激發“善能量”,“人人可為、人人愿為、人人樂為”的慈善新局面更加生動更具活力。
新時代新征程,慈善事業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趨勢,隨手之中、點滴之間的善行義舉正匯成江海,形成依法興善的澎湃動能,在匯聚物質力量、豐富精神世界中助推共同富裕,為在“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