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走過十年的“99公益日”,今年正式升級為“久久公益節”。
以“久久公益節”為代表的互聯網公益模式,既引導大眾參與公益,同時也支持眾多中小公益組織運轉。作為承載“99公益日”使命最主要的互聯網公益平臺,騰訊公益平臺自2007年成立以來,有超過11億人次捐款,超過13.5萬個公益項目獲得資助。
十年間,互聯網公益已從籌款渠道,成為募捐活動、項目執行及捐贈人服務的集善廣場。同時,隨著數字技術與公益慈善的深度融合,數字公益慈善事業也得到新發展。
微光已成炬,大愛映蒼穹?!熬镁霉婀潯痹趯崿F蛻變和飛躍的同時,參與其中的捐贈人、受益人、公益組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聚焦參與“久久公益節”的那些人、那些事,通過他們的變化近距離觀察數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從草根組織到成立基金會
“冰桶挑戰”見證互聯網速度,病痛挑戰基金會見證公益力量
今年是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病痛挑戰基金會)成立的第八年。這八年里,罕見病領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有政策的變化,受助人群的變化,更有“99公益日”這些年帶來公益理念的變化。
大多數人可能已記不清什么時候開始關注罕見病,但一定記得“冰桶挑戰”。
2014年,“冰桶挑戰”從美國席卷全球。在中國,隨著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等人的參與,漸凍人以及包含病癥更多的罕見病被公眾所知曉。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創始人王奕鷗與她的“冰桶挑戰——關愛漸凍人”項目,一起進入大家的視野。
王奕鷗回憶,“冰桶挑戰”之前,“瓷娃娃”全年的籌款總額只有600余萬元,而2014年“瓷娃娃”全年籌款總額達到1400萬元。當年,“冰桶挑戰”微博話題閱讀量達44.4億人次,她也成為2014“CCTV年度慈善人物”獲得者。
對于這場超乎尋常的全民熱事件,身為罕見病患者的王奕鷗認為:“‘冰桶挑戰’的熱度是短期的,罕見病群體面臨的‘病痛挑戰’卻是長期的,只有匯聚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讓罕見病群體在前行中感到溫暖,不再孤獨?!?/p>
2016年,王奕鷗團隊與南都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病痛挑戰基金會,致力于開展罕見病醫療援助;2018年,病痛挑戰基金會通過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公募支持,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了“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公益項目。
截至2024年7月,“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支持了120多個罕見病患者社群、4萬多名罕見病患者,累計直接援助超過4025人次,撥付善款4480萬元,涉及罕見病種超過90個,覆蓋全國30個?。ㄗ灾螀^、直轄市)。
王奕鷗說:“隨著這些年的努力,低齡罕見骨病患者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基本可以實現及時確診、有效干預,孩子們長大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一些大齡的患者,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日常生活受到較大影響,養老照護需求更為急迫且復雜?!?/p>
“罕見病這樣的議題,從不為人所知到被更多人看到、關注到,騰訊公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蓖蹀鳃t感慨道。
打開騰訊公益頻道,首頁展播著“生而不凡”系列紀實短片,一個個視頻將罕見病群體的日常生活、生命經歷與人生感悟展現出來,激發公眾與病友的深度情感共鳴,增加公眾對罕見病群體的認知、理解與尊重。截至2024年2月,這個系列的短片已連續播放7年,上線50部作品,總瀏覽量逾6600萬次。
“希望我們做的這些事可以讓大家發自心底認同,罕見病群體是正常存在且重要的,彼此能友善相處,這才是我們工作最有價值的地方。罕見病群體需要的不僅是政策保障,還有社會的認同和接納,以及更有尊嚴的生活?!蓖蹀鳃t說。
每年的國際罕見病日,騰訊公益都會關注罕見病群體。最近兩年,病痛挑戰基金會與騰訊公益不斷深入合作,并帶領超過60家單病種罕見病的一線機構參與其中?!按蠹覅⑴c的熱情特別高,現在的動員和倡導已經不止集中在9月的那幾天,而是融入了日常?!蓖蹀鳃t說。
騰訊公益也意識到將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今年“久久公益節”推出的5大激勵類型、13個激勵點,將絕大部分行業實踐激勵的衡量周期,調整為今年1月1日到11月20日,旨在鼓勵公益組織更加重視日常持續開展運營活動及公益倡導,獲得更多用戶的長期支持,從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從一個人的堅守到一群人的接力
尋找的不僅是資金,更是認可、共鳴和光明的未來
每年臨近9月,北京市曉更助殘基金會(以下簡稱曉更基金會)理事長李紅總是忙得焦頭爛額,要抓緊安排籌款工作,今年更是從1月就開始計劃籌備,考慮籌款策略、要撬動哪些資源、要做哪些關鍵性嘗試等。在李紅看來,參與“99公益日”是助力基金會發展的重要機會。
2014年7月,心智障礙者(一般指孤獨癥譜系障礙、智力發育遲緩、唐氏綜合征等發展障礙人群)家長王曉更發現,雖然不同地區都有心智障礙者家屬自發建立的互助組織(又叫家長組織),但力量很分散。于是,她將來自全國各地的17個家長組織進行整合,并發起“融合中國”家長組織網絡項目(以下簡稱“融合中國”)。
那時,“融合中國”沒錢沒資源,還缺人手,靠的只是千百個家庭在一起抱團取暖。這種狀況一直到2016年才開始改變。
2016年,李紅告訴因結腸癌正在接受治療的王曉更,打算參加“99公益日”,帶領家長們發起網絡籌款。王曉更對此卻信心不足:“我們的家長都太‘樸素’了,特別新的東西未必能做好?!比欢?,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家長們僅靠動員身邊的親友就籌集了幾十萬元善款。
2017年,李紅及其團隊推動38家機構共同發起“融合中國”騰訊“99公益日”眾籌項目,當年籌得487萬元善款(含配捐200多萬元)。這也成為“融合中國”發展的重要拐點,讓組織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各地伙伴組織可以開展常態化的公益活動和服務。這年“99公益日”后第三天,年僅56歲的王曉更與世長辭。王曉更走的那天,李紅在心里悄悄說:“曉更姐,你可能都不相信,我們真的做到了。”
王曉更去世了,但在其家人、家長組織、心智障礙家庭和愛心人士資助下,2018年7月,北京市曉更助殘基金會作為非公募基金會正式登記成立,并于2018年“99公益日”升級項目品牌為“融合中國成就阿甘夢項目”,9月9日當天完成了800余萬元的預定籌款總目標。
至今,“融合中國成就阿甘夢項目”已有全國120個市縣的300多個家長組織共同參與聯合勸募和執行,僅2023年度公益支出就超過1200萬元,支持超過1萬場社會倡導活動,讓超過17萬人次心智障礙者受益。
戴榕是最早參與“融合中國”的家長之一,她說:“我曾經覺得,因為兒子,我的整個人生將是灰暗的。但今天,我要感謝他。因為他,現在的我勇敢而堅強。”
在戴榕的手機打車軟件里,有一條隨時準備發給司機的信息:“師傅您好,我兒子是孤獨癥患者,麻煩您耐心一點?!?/p>
為了兒子,戴榕寫過很多信,給親朋好友的、給鄰居的、給公交司機的、給學校老師的、給同學家長的……她為兒子某些特殊行為可能給別人帶來的打擾表示歉意,解釋什么是孤獨癥,以及這樣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并懇求大家,在孩子有上述表現時給予理解和幫助,在孩子有進步時給予鼓勵。
通過“99公益日”和騰訊公益平臺的鏈接,心智障礙者家庭相互團結相互激勵,從絕望中找到希望,與生活握手言和;從最初的舉步維艱,到借助“99公益日”平臺被更多的人看見、理解、支持;從最初的青澀公益探索、到現在的高質量發展。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捐贈人、受益人、公益組織都找到了共鳴,產生了信任,一起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從傳統手抄手繪到科技智能制作
數字工具箱讓公益組織日常運維效率顯著提升
公益組織如何快速設計出吸引人的電子海報?電子問卷如何快速生成?籌款項目的海量數據如何迅速轉化為讓人一目了然的展示圖表?募捐活動在志愿者管理、多項目管理方面,如何利用新技術,籌集到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為了滿足鄉村老人、慢性病患者、婦幼、殘疾人等就近享受康復醫療的需求,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凌鋒公益)開展了“振興健康鄉村——建設康復健康小屋”項目。
凌鋒公益副秘書長尹路介紹:“通過申請騰訊技術公益數字工具箱,我們獲得了騰訊云BI的支持?!彼褂眉瘮祿蕚洹蟾嬷谱鳌祿治鲇谝惑w的可視化分析工具——騰訊云BI,向記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打開騰訊云BI生成的“康復健康小屋數據看板”,小屋的全國分布情況、服務人次、村醫數量、志愿者醫生人數以及服務人群占比、設備使用狀態、志愿行動等數據信息,都以圖形、圖表等直觀的形式展現在眼前。
通過點擊看板的不同區域,可實現數據的提取和分析。比如,康復健康小屋在某地某村,什么時間給哪個村民做過什么服務,村民的性別、年齡、疾病狀況、使用儀器情況、治療效果、滿意度等,都顯示得清清楚楚。
尹路介紹:“我們為全國240個鄉鎮的鄉村衛生室捐贈醫療設備,招募900多名志愿醫生,設置了321個康復健康小屋,服務近8萬人次。”
此前,村醫需要通過線上表單手動錄入數據,醫療設備雖然能自動上報數據,但后續的人工統計過程繁瑣且耗時,加之小屋日常康復診療、學習培訓等方面的信息數據量急劇增長,傳統的表格匯總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數據分析和項目監督需求?!昂唵蔚卣f,沒法短時間內給項目決策者和資助者提供執行情況,影響了機構的日常管理和項目承接成果匯報?!?/p>
現在,村民來康復健康小屋,只需在機器上掃社??ɑ蛏矸葑C,所有數據就會自動上傳。項目管理者通過騰訊云BI可以及時、精準了解項目執行情況。尹路說:“項目執行記錄可以精確到秒,項目情況匯總分析也可以幾秒生成。省時、省力,還及時精準,對我們幫助很大?!?/p>
凌鋒公益是騰訊基金會聯合恩派基金會于2022年發起的數字工具箱項目的第一批受益者。只要是在中國內地(大陸)依法注冊或者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均可在騰訊技術公益平臺免費申請數字服務。今年1月起,數字工具箱為“騰訊公益組織服務平臺”已認證的公益組織提供授權跳轉服務,實現免認證完成申請的服務,進一步簡化公益組織的認證申請流程。
“久久公益節”期間,數字工具箱聯合數款產品推出AI久久工具包組合,涵蓋公益組織在“久久公益節”期間募捐所需的功能模塊以及以AI應用為核心的系列功能。
這些工具包括騰訊混元、騰訊文檔、騰訊問卷、騰訊云智繪、騰訊云BI、騰訊電子簽、Canva可畫、靈析在內的數字工具箱合作伙伴,它們聯合為各機構在“久久公益節”期間的籌款和各種活動提供支持,助力公益組織打通數字化轉型升級“最后一公里”,也助力機構更高效、更透明地運營。比如騰訊文檔,AI智能助手“幫我做”,在對話框輸入主題內容就能為公益組織完成文檔創作、內容處理、數據統計等工作。而騰訊云智繪與Canva可畫,通過簡單的點擊操作加上AI助力,就可以設計出耳目一新的“久久海報”。
從2022年至今,已有近60款適配公益場景的數字工具入駐數字工具箱項目,助力公益組織上“云”用“數”。近1000家公益組織已申請免費權益超過2500份。
同時,針對部分公益組織有了工具不會用的情況,“久久公益節”期間,數字工具箱項目發起技術開發者聯盟二期,邀請19家優秀的數字化服務商成為交付合作伙伴,結合公益組織的需求,為其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幫助公益組織數字化公益場景更好落地。
這些工具提升了公益組織日常運維的效率。比如,甘肅青梭公益發展中心申請了騰訊云,在上面搭建機構網站和“一人一棵樹”微信小程序?!耙蝗艘豢脴洹蔽⑿判〕绦蚧贕IS+無人機航測傾斜實景三維建模技術,將已經開展了15年,累計有50萬人捐款、5萬多人參與種植,總面積達6.2萬畝的“志愿者綠洲行動”真實再現,并鏈接捐款人和志愿者,助力西部生態治理和荒漠化治理,實現年籌款300萬元、年生態治理面積超過1萬畝。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使用騰訊會議,通過在線閱讀小課堂、閱讀教師培訓、線上書友會等活動,為教師賦能超過2700人次,提升其閱讀指導能力。
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副總裁、技術生態部負責人李哲表示,近兩年來,數字工具箱不斷助力公益組織,為公益領域數字化發展的多元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持,同時激活公益組織的數字化進階需求,打造技術公益供需雙方的生態體系。未來,數字工具箱將持續做好普惠與陪伴角色,結合技術的發展,不斷探索更多產品和技術,提高服務能力,為公益事業乃至社會價值領域的數字化發展提供持續有效的助力。